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公路地质地形复杂多变,气象条件时空差异较大,河谷水系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山区,公路多沿河设线、跨沟设涵,在气候因素和下垫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洪水流量、流速一般较大,洪水期间发生沿河公路、小桥涵水毁及沟谷泥石流水毁(统称为沿河公路水毁)的可能性较大。近几年,我国公路水毁损失巨大,水毁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对存在沿河、跨沟公路水毁灾害风险的地区进行区域识别,是重要的灾前识别方法,有利于从宏观上明确容易发生水毁灾害的区域(即水毁易发区),从而更好地实施各种水毁预防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桥涵作为重要的排水设施,其质量对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直接影响。在施工中,由于设计不科学、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桥涵水毁问题。为了有效治理和预防公路桥涵水毁问题,应当分析水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在当地乃至全国公路网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山区公路抗水灾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雨季多发的水毁是造成公路损坏、影响公路畅通的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陕西省等西部地区公路水毁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所面临的水毁防治形势仍很严峻。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公路建设标准总体较低,许多路段水毁灾害频发,每年汛期因洪水造成公路水毁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沿河公路路基水毁是山区公路水毁的主要类型之一。陕南山区公路大部分路段沿河谷或沟谷布线,每年雨季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毁灾害,极大地影响了公路通行能力、增加了养护费用的投入,成为制约城市间经济交流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充分了解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环境特点及成因,对于加强陕南秦巴山区等地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沿河公路水毁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受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往往导致公路结构物自身强度和稳定性不能满足正常的通行要求,甚至中断交通,危及行车安全,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给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全面而准确地认识水毁影响因素及其调查方法,可为水毁风险识别及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大量的公路水毁事例表明,如果不能准确了解公路水毁的发生机理,而仅仅是提高防灾标准,并不能有效解决公路水毁问题。公路水毁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是公路建筑物遇到了设计时未料到的水力、水文条件,或是未对已经出现的公路水毁征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最终灾害发生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不管是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还是在养护管理阶段,只有准  相似文献   

6.
由于黄土具有透水性强、抗水性弱、易崩解、湿陷性明显等水理特性,因而在黄土地区修建的公路水毁灾害居多、形式各异且损失严重,轻则影响公路、桥涵、排水设施等各种公路设施的正常运行,重者危及公路的行车安全,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因水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元,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黄土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及地形特征,在强降水的作用下极易导致洪水暴涨暴落,造成公路排水系统严重水毁。笔者通过对陕北黄土地区多条水毁路段的实地调查,结合历年公路水毁资料的搜集归纳,系统分析了排水系统水毁的类型以及产生水毁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土地区公路排水设施水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调查表明,水是破坏边坡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尤其是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在公路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排水工程点众多,增加了很多投资,为节约资金,交通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如果排水设施少或者维护不及时,严重的水毁将会威胁公路  相似文献   

9.
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是影响公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强降水导致地表水流量激增,从而对公路路基造成损害。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预防方法与处治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路线大都是顺山沿河而建,在我国山区公路灾害中,由于水毁原因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沿河公路自然成为公路水毁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受地形限制,山区公路平面线形弯道连续不断,沿河路基多为半填半挖,一侧是较高陡立的边坡,另一侧为填方或挡墙砌筑,其主要灾害为滑坡、落石、坍塌等.笔者主要通过对陕南316、210国道的调查分析,讨论山区公路水毁问题、类型及原因,提出水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