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实施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全省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农广校、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整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为鼓励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涉农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确保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加强与泰州市农广校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农民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分别与地方农广校合作举办"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为有效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并鼓励高素质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近年来,民勤以县农广校为依托,整合涉农培训资源,精心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探索出了一条适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民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为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农村部历来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及教材建设工作。韩长赋部长指出,"农民教育培训介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农广校是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学校,要加强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发挥培训优势,提升农民学历层次;要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张桃林副部长多次对教材建设工作作出指示,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2023,(3):11-14
<正>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强农兴农的根本,认真组织开展“半农半读”农民中职教育工作,2022年全省17所市、县级农广分校开展中职办学工作,共计招生2329人,毕业2783余人。2009年以来,江苏省先后培养涉农中职学员62970余人,为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有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民,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农民科技培训》2014,(11):36-37
<正>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宽甸县,是个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的边境县。那里山高林密,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却常年有一支队伍穿梭在山林之中,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发家致富传经送宝,这支队伍就是宽甸县农广校。农民迎接他们时,不说农广校的教师来了,而是说"农民笑"的人来了。农广校这支队伍,吸纳了涉农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23人和当地农民"土专家"9人,这些人搞起培训认真  相似文献   

7.
<正>稳定的生源、适度的办学规模始终是农广校生存的基础。农广校的工作离不开行政领导的支持,离不开相关项目的支撑,这是辽宁省农广校这些年来圆满完成中专招生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这几年与省委合作开展招生的项目有:省农委的阳光工程、东部山区特色产业、设施农业、农村合作社、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教育厅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团省委的青年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项目;中央农广校的科技直通车、大喇叭工程、农家书屋项目等。2012年底,省农广校经争取,在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2012年辽宁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种植业)〉的通知》中,增加了"遴选部分有学习意愿的科技示范户农民,参加农业专业方面中专学历教育"内容,有效地牵动了中专招生,2013年共在科技示范户中招收中专生1169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11%。去年年初争取到的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辽宁共批准  相似文献   

8.
基层农广校是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中最底层的各县(市、区)分校,多年来,他们坚持“送教下乡”,承担过多种涉农项目培训任务.从2014年起,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部分有资质的基层农广校要承担培育任务.但是,基层农广校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教育培训的软肋,比如:教学缺场地,实训缺基地,下乡没工具,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参训农民年龄大、文化低等等,要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农广校软硬件,以适合新形势下的农民教育培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按照"充分依靠农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脚踏实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强与农业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多沟通、多协调,争取早日出台《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使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教学改革。利用农广校的办学优势,完善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农广校特色,并融入各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开发乡土教材。针对所开课程,争取做到每门课程  相似文献   

10.
<正>大连市农广校从成立之初就拥有完整的办学体系,七个涉农县区均有农广分校,教学班设在离农民最近的乡镇职业学校,服务三农的体系优势尽显,为地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辐射源。多年来,大连市农广校充分发挥体系办学优势,始终把中专学历教育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不断拓宽招生渠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及时下达招生任务。每年初都在省农广校下达的"百万中专生计划"指标之上再增加5%的招生数量。按各市、县农业人  相似文献   

11.
走群众路线、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江苏省泰兴市农广校自2009年下半年起,调整办学思路,将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逐步调整为“半农半读”涉农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即面向农村,招收50岁以下农村从业人员,以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农机手、科技示范户等为主要参学对象。截止到目前,共开设44个教学班,招生2336人,办学规模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先后开设有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观光农业经营、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艺技术、蔬菜栽培、淡水养殖、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9个专业,为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广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学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泰州日报等新闻媒体相继对泰兴市农广校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泰兴市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举办涉农专业中专班”。  相似文献   

12.
<正>涟水县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承办、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县农广校为主阵地,实行教育、培训"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年均涉农中专教育800人左右、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以上。通过实施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创新力度、加强宣传辐射、加强跟踪服务,提升培训质效,具体有四个做法: 一是规范学员实训,畅通实践通道.湖北省农广校组织编写了"一图一书",即实习实训精品线路图和《谈心声、展风采、树标杆》宣传册,尤其是精品线路图将有特色的田间学校、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将农民技能素质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予以强力推进。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现代农民队伍。以省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为抓手,依托各地农广校,面向普通小农户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左右。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创业创新专题培训,每年培训1.5万人。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依托12所涉农  相似文献   

15.
走群众路线、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江苏省泰兴市农广校自2009年下半年起,调整办学思路,将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逐步调整为"半农半读"涉农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即面向农村,招收50岁以下农村从业人员,以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农机手、科技示范户等为主要参学对象。截止到目前,共开设44个教学班,招生2336人,办学规模连续4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近日,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在河南省夏邑县召开。会上,各省级农广校校长交流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经验做法,分析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探讨了稳定中职办学措施办法。本期刊登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东农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地对稳定发展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层次新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2014,(8):22-22
稳定的生源、适度的办学规模始终是农广校生存的基础。农广校的工作离不开行政领导的支持,离不开相关项目的支撑,这是辽宁省农广校这些年来圆满完成中专招生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这几年与省委合作开展招生的项目有:省农委的阳光工程、东部山区特色产业、设施农业、农村合作社、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教育厅的国家助学金资助、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团省委的青年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项目;中央农广校的科技直通车、大喇叭工程、农家书屋项目等。2012年底,省农广校经争取,在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2012年辽宁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种植业)〉的通知》中,增加了“遴选部分有学习意愿的科技示范户农民,参加农业专业方面中专学历教育”内容,有效地牵动了中专招生,2013年共在科技示范户中招收中专生1169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11%。去年年初争取到的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送教下乡旨在通过直接在乡村就地就近建立教学班,让农民不离乡土就可学习,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自涉农中专教育工作实施以来,依据自身特点,在教学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好领导重视、科学招生、认真施教、严格管理四个关键环节,实现了涉农中专教育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吉林省农安县40多万农民来说,有个人可谓家喻户晓。在电视上常能见到他农业科技讲座的身影;在"12582"专家热线上常能听到他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问题的声音;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常能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被吉林省农广校系统誉为"专家型"校长、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喜爱的专家"、被广大农民誉为"难不倒的老蒲"的农安县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蒲树双。"老蒲"的人生有三次重要选择:上学他选择了学农;参加工作他选择了基层场站;农广校需要有农技推广经验的校长时,他选择了农广校。三次选择他都没有离开农  相似文献   

20.
<正>结合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辽宁省农广校在辽宁省农委5000人指标、中央农广校6000人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按农业人口万分之4.62给各市、县分解招生任务。加大政策、项目等争取力度,为基层招生保驾护航。辽宁省农广校积极争取到了国家助学金资助项目和涉农专业免学费项目,先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