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2016年11月11日,自主开发的云平台客户端农技耘APP上线运行,面向全省107个县(市、区)全面推广,注册用户已达17.8万人,率先实现全省农业科教管理体系、农技推广体系人员及核心农业科技示范户全覆盖。云平台,从无到有,前后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迄今仍在持续建设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对策需要随时  相似文献   

2.
<正>一、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的"江苏方案"江苏是农业大省也是科技大省,多项农业现代化指标全国领先,农业科技贡献率65%,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江苏紧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增长和农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步伐,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于2015年末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自主开发基于APP应用的农业大数据信息服务产品农技耘APP。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农业部科教司正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云平台将首批上线为3000名专家、10万农技人员、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和1000万辐射农民免费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米,实现移动互联互通,为广大农民和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到位率。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包括科教体系综合业务、智慧农民、农技推广、科技创新支撑、成果转化交易和美丽乡村六个专项子平台以及全国农科教环能综合业务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3月23日,"云上智农App"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新闻《国家科技强力助农春耕生产顺利推进》中特别报道了农业农村部在高素质农民网上学习平台"云上智农"启动春耕专栏,该栏目由院士、专家牵头的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线发布最新成果并开展农技培训。春耕备耕开始以来,云上智农组织多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助农  相似文献   

5.
<正>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是基层农基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开展农业科技"零距离"服务的有效平台,对于实现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到2013年11月,江苏省盐城市挂牌建成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点157个,占全市农业村居的7.5%;在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点37个,占全市农业村居的1.7%。村科技服务站配备人员1-2人,省定现代农业示范村村级服务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在已经建成服务站中独立建站的占5.7%;依托乡镇级农业推广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占56.7%;依托农业企业、农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全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单位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制定的《2017年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要求,紧紧把握全省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和重大推广计划两个导向,充分利用"江苏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江苏省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两个平台,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挖掘专业、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发挥各自在教学、科研、推广等方面的特长,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农技推广服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农技宝”: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1月,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所属县市依托电信公司广泛推广应用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技宝"。"农技宝",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终端为平台,提供服务、交流、管理、学习等功能,满足农技服务、工作管理、日志上报、在线交流、信息查询等需求,为农技人员、合作社装"农技宝"软件,构造农户交流平台、工作任务平台、专家会诊平台、农技知识平台、影视图片平台、价格信息平台、产销供给平台、生资购销平台和通知公告平台,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化管理、智能化培训及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与农业农村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全省数字乡村的发展水平、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均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抓好“苏农云”的深化应用,作为江苏省农业农村厅面向社会服务的统一“掌上端口”,农技耘APP要巩固建设成果,紧抓发展机遇,创新推进端口融合、数据融合、服务融合,提升平台建设应用效能,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应用现状与成效为加快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江苏省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建设运行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暨农技耘APP,历经七年多时间的建设应用,现已设置农业技术、政策、市场、气象、农资、金融、法治等栏目以及问答、交流、供求、知识库、视频直播、线上培训等13类服务近70项功能应用,平台注册用户突破50万人,周均活跃用户1.6万人,日均访问量26万次,平台累计访问量逾3.2亿次,在同类型APP中,各项数据均处于领先地位,建设应用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用户好评,已成为江苏省农户注册量最大、活跃度最高的应用终端和信息化服务资源整合度最高的“移动门户”。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全省农业系统落实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技推广机构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入场入社,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省农委决定围绕省级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省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及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以"彰显农技推广魅力,展示为农服务新貌"为主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是一个"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信息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权威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它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整合了各类农业科教信息资源,集结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从而搭建起一个中央与地方、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之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教服务"三农"信息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农业发展实现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新华农场在创新产业发展中以推动现代农业为根本导向,围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抓住管理局党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抱团"农一网"农药电商,引办"农一网工作站",颠覆传统农业服务模式,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农技指导的各环节,让广大农户畅享"E时代"农技服务,打造了惠农强场的现代农技服务升级版。提出创新农技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移动互联+农技推广"的"双线共推"模式。南京农业大学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为目标,创建了"线下建联盟、线上做服务"的"双线共推"服务新模式。截至2017年,线下在金坛、兴化、东海、泗洪、常熟、宿城、句容、武进共建新型主体发展联盟8个,对接服务联盟成员达到1690户。该校自主研发的"南农易农"APP,包含当前农事、农业科技、易农微课、易农互动、农业要闻、市场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永川农广校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重庆市农民田间学校"八个一"建设标准(即:构建一个长期运行的科技协调工作站,培养一名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建成或完善一个农民科技书屋,搭建一个农民远程教育平台,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建立一个科学试验示范田,在重庆市农民田间学校网络下建立一个窗口,建立一个农业技术宣传栏),结合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2009年至今共创建18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分公司合作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行"江苏省12316惠农短信平台",主要向全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业市场主体及农技干部发送农技短信。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12316惠农短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用户管理不断规范,短信针对性不断增强,发送准确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农业部门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云平台启动信息化托起智慧乡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战略的两个重要方面,同时,信息化作为助美丽乡村腾飞的翅膀,为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科学发展提供动力。1月26日,在美丽乡村博览会现场,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正式启动,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启动仪式。云平台整合了农业科教系统相关资源,为广大农民和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信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接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2006-2007年,我们对杭州市农民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科技需求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农民科技素质、农技推广渠道、农业政策和农技成本支出、农业科技信息、科技致富与农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的看法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杭州农民的科技素质、科技需求以及其所期待的社会化农技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主要用于支持项目县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服务模式,推动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改善推广服务手段,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补充推广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长水河农场在发展数字农业上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构建起"一片云、一张网、一键通"数字化网络体系,全面推动农场数字化转型发展。"一片云"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链接数字化农业发展离不开大数据。2018年12月24日,农场成立了数字农服办公室,全力打造"大数据应用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重点分析农业科研单位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条件和信息平台等优势、重要作用及障碍因素,显示了农业科研单位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术推广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京农业大学坚持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技、信息、品牌等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在创新实施"科技大篷车"、"双百工程"基础上,整合政府、产业、教育、科研、金融、用户(简称"政产学研金用")等资源,以创建"专家工作站"等农业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专家服务站为切入点,探索构建以高等学校为依托的"大学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使之成为我国"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