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为有效解决村级组织号召力弱、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隐患多、群众自主发展意识不强等乡村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宁夏固原市探索引入文明实践积分制,建立量化评价体系,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走出了一条重塑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的新路子,不仅摘掉了"贫瘠甲天下"的"穷帽子",也为乡村振兴、乡村善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创新推行"三下沉"工作机制,即:每周一,所有区级领导全部到各自分包的乡镇,调研民情、摸排问题、推动工作;每周三,乡镇及区直部门科级干部全部到各自分包的村,倾听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每周五,各村干部下沉到户,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营管理》2023,(12):37-3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驻村包村干部为乡村治理抓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整合村级组织、农民群众、社会服务等各方力量,强化“三方联动”“三治融合”“三力齐发”的“3个三”模式,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对象上破题,探索乡村治理新做法,针对性破解乡村治理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如果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滥办酒席、薄养厚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靠要"、懒汉行为等乡村问题就得不到有效遏制,"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还经常抱怨,偶尔还会捣乱"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通过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并落地实施,有效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民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减轻乡村干部负担,是当前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回答了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进程中"乡村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的问题,契合了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生态系统,激活了乡村治理的机制融合力和有效创造力。一要坚持自治为本,以自治增活力。着重从健全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入手,尊重民意、因地制宜,不断提升基层民主实践的效率效能,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群众知情  相似文献   

6.
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有效化解乡村利益矛盾和乡村利益冲突、提高制度整合力与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才短缺、村民基本权利未落实等问题,本文提出以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为视角,科学谋划乡村社会治理发展、满足民众社会需求、合理规避乡村治理困境以及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村》2021,37(3)
乡村治理好坏、水平高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是否有效,也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未来指明了新方向。2018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对乡村治理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但随着乡村社会深刻的变革,产生了新情况、新问题,对乡村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当前乡村治理现状入手,发现分析当下乡村治理的困境及不足,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准确把握乡村治理的中央提出新部署新要求,寻求其科学的解决办法,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以达到乡村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乡村社会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有效化解乡村利益矛盾和乡村利益冲突、提高制度整合力与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才短缺、村民基本权利未落实等问题,提出以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为视角,科学谋划乡村社会治理发展、满足民众社会需求、合理规避乡村治理困境以及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邳州市积极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通过明晰公共资源产权、推动公共空间形态重构,将村庄、集镇、农田、道路、水体全部纳入治理范围,整合盘活农村闲置低效资源资产和流失的公共资源,有效推动社会资产保值增值,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治理过程中,邳州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算好"五笔账"。算好"政治账"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结构镶嵌于"乡政村治"的制度框架中,融合了乡村治理的实践面向,表现为以"乡""片""村""组"为基础的治理单元配置模式。文章通过考察转型期乡村治理结构的调控机制,发现乡村治理单元的配置逻辑兼有政治属性与行政属性,二者共同塑造了乡村治理结构,赋予其"虚实相生"的实践形态。其中,政治逻辑立足村庄治理单元,突出"块块"为主的政治动员,彰显了乡村治理的群众基础。行政逻辑立足乡镇治理单元,突出"条条"主导的行政控制,彰显了"事务主义"的治理取向。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辩证统一赋予乡村治理结构以弹性。当前的乡村体制改革需着眼于乡村治理的整体结构,审慎推进乡村治理结构的行政化,维系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均衡,以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提高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如何在变动的时代环境中构建适合中国乡村的治理模式,已经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  相似文献   

12.
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是中国农村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依据华北地区米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以米村高音喇叭的演变史为分析文本,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后,高音喇叭经历了从"国家象征"到"广告载体"的变化。喇叭的"角色转换"事实上反映了国家权力运作方式在乡村社会的转变:少了些"管控",多了些"治理"。以国家治理内在逻辑的变迁及乡村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表征的乡村社会转型是权力运作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移民村的公共事务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治理中的难点。本文研究将网络化治理理论引入到乡村治理探究中,通过深度访谈、案例采集及参与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探讨移民村庄村治模式的变迁以及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对转型中乡村治理的意义。研究发现:移民村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出与已有文献描述的基层村治"行政化"所不同的治理形态。通过嵌套式的组织形式与制度设计,移民村以"非科层化"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促成村庄内部各行动主体之间以及移民村庄与外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作,保证了基层民主参与权、议事权、决策权与监督权的实现和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体现出以参与性、协作性、平衡性、灵活性和包容性为特征的网络化治理框架。这种适应性治理之道,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从政治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线型治理模式"向政治国家与乡村社会双向互动的"立体型治理模式"转型,为推动中国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转型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吉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把党管农村作为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的重大原则,强化党建引领、扩大群众参与、深化三治融合,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让广大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发展遵循"礼治秩序"向"政治秩序"再转变为"法治秩序"的路径,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取代传统的乡绅阶层治理,标志着中国乡村社会进入"政治秩序"时代。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催生下"法治秩序"逐渐形成,新型的乡村治理体系初现端倪。从目前的趋势看,结合"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将是未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省建德市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与阿里集团合作,在全国首先全面推行乡村钉(简称"建村钉"),搭建乡村数字治理大平台,并敞开大门让农民群众人人参与乡村治理。"建村钉"是集宣传发布、在线沟通、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功能集成和农村干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数字平台。目前,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场由农民自发开端的"村民说事",在浙江省象山县走过十年。以"说"广泛收集疏导民意,以"议"科学规范决策,以"办"合力抓好事项落实,以"评"形成干部争先创优氛围,构建了"说、议、办、评"的村民说事制度体系,通过与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信息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象山县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生态,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乡村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乡村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在给"三农"领域带来进展的同时,也为乡村治理带来诸如治理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精英治理存在局限性、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健全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优化精英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途径来促进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走中国特色乡村善治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立足国情农情,准确把握乡村社会变化特征,满怀对广大农民群众深厚情感,高屋建瓴地就如何激发乡村社会活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是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农村社会变迁,乡村治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干部干、群众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够高,与经济利益挂钩的矛盾纠纷还时有发生,道德文化素质有待提升,人才储备不足等。陕西、新疆两地村镇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