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点观察     
工程建设行业在未来是非常有前导的行业,空间非常大,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几点风险。 第一,整体稳增长是否会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经济的增长是在一个下行的通道,每下降0.5个百分点,就会释放出很多多余的产能,工程建设行业现在没有产能过剩,但是结构中会不会有?比如可能我们有些企业有很多的项目做不完,也有的企业就接不到项目.  相似文献   

2.
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干预企业投资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土地的模糊产权、环境保护体制上的严重缺陷和金融机构的软约束问题,使得低价出让工业土地、牺牲环境和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体制扭曲背景下,地区对于投资的补贴性竞争才是导致产能过剩最为重要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建立模型详细说明:地方政府低价供地等所导致的补贴效应,地方政府低价供地以及协调配套贷款等行为的影响下,企业自有投资过低所导致的严重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产能过剩。本文研究表明,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环境保护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3.
白颐 《化工管理》2013,(7):30-31
近几年我国经济稳速发展,石化和化工产品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石化和化工行业投资热度较高,部分产品相继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这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管近两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行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和政策,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对行业发展的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是部分产品领域仍存在产能过剩、低水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大幅扩张,石化和化工产品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部分行业投资热度较高,部分产品相继出现产能过剩问题。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工业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由于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复杂,必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彻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源 《工业经济》2007,(4):61-68
随着近几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去年以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着眼点,2006年3月份《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文件的颁布,则对钢铁等10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明确了政策导向。然而,对于什么是产能过剩,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各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史晨昱 《董事会》2010,(6):28-28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高投资仍将承担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与之相伴而生的“产能过剩”也成为发展中的一个顽疾。2009年,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为积极有效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国务院10月6日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行政干预、投资冲动和经济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投资率不断提高,各行业产能持续快速扩张,新一轮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化解产能过剩光治标不治本不行,要标本兼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当前产能过剩的总体情况与主要特征实际经济中各行业特征千差万别,如何判断各行业的产能过剩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不同个人和企业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综合多种经济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9.
上半年国内石化行业总体运行平稳,行业效益趋于改善,经济增长结构继续调整,但面临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下半年下行压力较大,但预计仍保持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今年上半年,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行业效益趋于改善,经济增长结构继续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出口保持增长,供需基本稳定。但是,行业经济运行仍面临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展望下半年,行业经济运行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行压力还较大,但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0.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氯碱行业生产稳步增长、产品价格降幅收窄、对外贸易企稳,总体呈筑底企稳态势。全年累计烧碱产量达到2854万吨,比2012年增长6.5%;聚氯乙烯产量实现1530万吨,同比增长14.0%。但面对产能过剩与下游消费增速放缓的矛盾现状,其综合盈利状况难言理想,全行业依旧处于亏损局面。展望2014年,调整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将是氯碱行业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工程造价管理》2013,(3):52-53
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深化调结构、转方式时期,如何化解水泥产能过剩、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行业协会及企业也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然而,从2013年一季度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产能过剩问题仍在不断加剧,对水泥工业当前经济运行质量和长远健康发展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在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的拉动下,8月份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回升步伐明显加快。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产值降幅进一步收窄;部分大宗产品市场需求继续回升,价格平稳;企业盈利下滑趋势减缓,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化工行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但是,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石化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受阻,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行业步出低谷。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回升态势良好,产值、产量继续大幅增长,部分行业开工率改善;主要石化产品市场需求继续回升,价格总体平稳上扬;行业投资增速加快;对外贸易降幅持续缩小。但是,行业产能过剩、化工市场疲弱、出口形势严峻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相似文献   

14.
化解当前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必须多层次、多领域、多手段采取切实措施。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学工业囊括了很多生产部门,如农药、化肥、橡胶助剂、合成材料等,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我国对石化产品具有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需求,整个行业的发展又刚刚进入成熟期,因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还将存续相当长时间,前景依然看好。但是面对国内外消费需求保持增长,能源、资源性产品供应目趋紧张,所以行业投资增长势头难以抑制,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将浮出水面,产业链的结构将面临调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及投资拉动效应的综合作用下,国内氯碱行业产能过快增长,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截至2012年底,国内烧碱产能达到3736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达到2341万吨/年,平均开工率分别为72.2%和56.3%。按照2012年国内供需情况进行测算,烧碱过剩装置能力超过500万吨/年,过剩率达到17.7%;聚氯乙烯过剩产能近700万吨/年,过剩率达到42.1%。因此,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和扩大国内需求,增加下游产业的消化能力,鼓励氯碱产品和产能的出口转移;严控新增产能,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指标为手段,实现对产能的动态调控。  相似文献   

17.
近年国家相继出台多种政策和法规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其中节能减排作为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强势推出,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产业调控的主要方向。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从而减少贸易顺差,间接对于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控。后续还包括税收、电费、水费等相关政策将陆续公布。尽管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并非单独针对氯碱行业,但是氯碱作为高耗能、有一定污染的产业,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这些影响逐渐在行业生产与发展中显现出来。成为行业关注和研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与缓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春香  王昕 《化工管理》2008,(12):50-53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带来银行贷款问题,加剧金融风险,还会导致失业问题突出。缓解产能过剩,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向好。行业效益趋于改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出口保持增长,供需基本稳定。但是,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石化产品整体竞争力较弱等,是影响当前行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主要矛盾。展望下半年,保持行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动力与下行压力同在,但积极因素要大于不利影响,增长前景依然可期。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中国磷肥工业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并成为磷铵出口大国。截至2012年底,我国磷酸二铵生产能力约1850万吨/年,磷酸一铵生产能力约1650万吨/年。2012年国内磷酸二铵、一铵产量大于市场需求的比例均超过了40%,超出了市场调节的弹性范围,产能过剩明显。针对目前发展趋势,围绕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主线,建议从行业准入和金融信贷等方面对新建项目进行限制,遏制磷铵行业投资热度,引导现有企业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建议取消磷铵出口关税,不设“窗口期”,加快磷铵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向国际市场转移部分过剩磷铵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