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锋磊 《汽车观察》2012,(12):66-69
如果不是一则"再会,桑塔纳"的微电影及广告唤起人们"告别桑塔纳"的情结,桑塔纳依然作为上海大众的一个子品牌,跻身由众多车型组成的强大热销阵营里,享受着功臣的荣耀,而人们也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及其多年不变的外形.如今,当导演贾樟柯为桑塔纳拍摄的《回顾篇》广告播出来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要跟桑塔纳说再见了. 当然,作为一款伴随和见证中国29年发展历程的车型,大众不会让桑塔纳这个品牌消失,随之一款全新的桑塔纳又从德国启程了.  相似文献   

2.
新桑塔纳发布后让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对于"70后"及年纪更大的人来说,桑塔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轿车的代名词.在过去将近30年的时间里,它不仅被用作公务车、出租车,很多人的第一辆家庭轿车就是桑塔纳,做到了三位一体.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了一代经典. 当听说桑塔纳将面临改款,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充满期待的.不过在见到实车之后,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可能和自己的想象有些偏差.其中主要来自于外形上的变化,新桑塔纳采用了大众品牌全新的设计语言,很多造型特点在之前的新帕萨特等车型上大量采用,而且得到了市场普遍的认可.但因为老款车型在人们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车型上几乎看不到任何老款车型的影子,成为让多数人感到意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还记得当年大众桑塔纳成为“中国第一车”的故事吗?而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非洲大陆上重新扮演大众的角色并非绝无可能!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上海大众宣布桑塔纳轿车大幅度降价,拉开了1998年轿车价格大战的序幕,一汽大众、神龙公司、天汽集团等被迫应战,一时间轿车市场硝烟弥漫。然而,普通桑塔纳是国外70年代的产品,在中国又生产了12个年头,上海大众没有对桑塔纳进行过大的改造。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寿命周期,虽然桑塔纳的市场行清目前尚好,但毕竟是一个行将消失的产品,其降价属于“最后的一搏”,国内其他企业对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的战争哲学中精彩的一点,就是时时不忘战争的目的是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为宗旨,因此不计较一…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上半年的汽车降价还冠以优惠促销名义, 极力避免“降价”的嫌疑进行遮遮掩掩的话,那么,进入2000年7月份发生的降价波,无论是降价幅度还是降价品牌,给人的印象是各厂家对汽车降价不再羞羞答答,可谓“理直气壮”。 汽车降价:理直气壮 7月初,桑塔纳轿车在浙江的主要销售商浙江申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桑塔纳2000型“时代超人”轿车从原价18.5万元降至16.35万元,平均每辆降价2万元以上,降幅近12%。对库存车、老款车实行降价销售,是国际通行的竞争手段,而由于市场化程度低,国内汽车商过去却很少…  相似文献   

6.
张久 《董事会》2005,(11):30-41
当了7年汽车记者,德系车在脑海中占了很大一块地方,就连自己开的那款宝来1.8T,也是德系车。其实对于德系车不管你喜欢与否,它硬是在中国、在全球占了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奔驰、宝马、奥迪,就连中国最早的合资品牌桑塔纳都是德系车。  相似文献   

7.
刘畅 《汽车观察》2010,(1):83-83
中国乘用车的发展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辆桑塔纳正式上市开始的,到目前只有短短的20年左右的时间.而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化更是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相比德美的百年汽车发展。我们现在只算是探索学习期和打基础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桑塔纳”,是国内批量生产最大、社会保有量最多,知名度最响的我国轿车品牌。“桑塔纳”由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隶属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双方各投资50%的合资经营的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可谓中国的“大众”。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83年推出的“桑塔纳”,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1981年的产品,桑塔纳,本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山谷的名字,翻译之意为“旋风”。德国大众公司1981年开发出一种新轿车,并命名为“桑塔纳”喻意像“旋风”一样勇猛无敌。自中德合资建立…  相似文献   

9.
《汽车观察》2022,(3):38-44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仅靠披一身豪华外衣就能躺赢的时代了. 犹记得今年1月初,英菲尼迪被"降级"并入东风日产时,在《汽车观察》署名文章《英菲尼迪:最无奈的"搬家"》中这样发问过:下一个"搬家"的豪华车品牌会是谁呢?没想到答案来得如此之快:讴歌.  相似文献   

10.
大虫 《董事会》2006,(1):2-2
去年12月那期的卷首语是《明年“吵”什么》,后来搜孤给挂到网上时加了三个字,变成了《明年汽车界“吵”什么》。那篇文章主要说的是汽车圈中人,去年不知何故,一下子炒山了个“何比之争”。龙永图自己也说,何、龙其实说的都是一同事,中国建不建立自主品牌,还用“吵”吗?那是必须建立的,就如同人要生存必须吃饭一样。  相似文献   

11.
林建 《汽车观察》2009,(5):89-89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在持续的冲击,全球所有的汽车厂商都被推上了风暴的浪尖,度过危机的彼岸在哪里,众多企业不约而同都把目光盯在了中国,希望也许就在那里。自主品牌的中国企业是否已经胸有成竹,做好了逐岸对决的准备,带着这些疑问,我跨进了第13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相似文献   

12.
绿色构想     
《汽车观察》2008,(12):40-41
要向中国汽车消费者推广"绿色环保"态度,就不能忽略经济这一要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加速了关于汽车制造业能否可持续成功的论辩,现在,这股热潮也到达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摩配》2007,(10):95-97
就像零部件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本应该超前于整车但实际上却滞后于整车一样.中国零部件在海外市场上同样充当了整车的附庸。 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现代汽车工厂周围.聚集了50家左右的韩资零部件企业.他们都是现代在韩国本土的配套体系跟着整车同时进来的.  相似文献   

14.
进入WTO以来,汽车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化竞争。跨国公司许多新品牌的进入使国内原有的汽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随着竞争的升级,各汽车企业开始进入新营销时代的比拚。已成气候、有规模的几家汽车大企业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两大阵营里为中国这块大市场苦苦经营,这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弱肉强食竞争的必经历程。叫板市场、谋略高低就像企业出牌一样成为决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上升到一个新层面,除了生产规模外,更多的是相互之间斗智斗勇,以营销抢占市场,谁占有的市场份额多,谁就是市场的赢家。目前,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汽车企业为销售而销售,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必然是拚没了声誉,又耗尽了利润。时代呼唤服务营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与企业国际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与出路在国际汽车市场上,除了传统的货车,一直以来很少能看到中国制造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身影。中国制造的汽车几乎悉数销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国外生产基地也屈指可数。相比之下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口比重很高,根据CSM的数据,去年日本、韩国和德  相似文献   

16.
《汽车观察》2008,(5):28-47
2008年"两会"期间,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代表提出,要改变中国汽车低价低质的形象,全力打造世界车,也就是符合全球标准的好车,才能重新赢得市场。由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特殊性,中国还没有出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民车",但是很多企业将打造"国民车"作为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在国际上,高尔夫和甲壳虫都曾经是"国民车",印度塔塔集团推出的2500美元的汽车也被称之为"人民车"。4月23日,中国北京,一场围绕"中国车·世界车"的话题正在展开并不断延伸。由《汽车观察》杂志和美中汽车交流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支持、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协办的2008中国汽车观察家论坛上,来自政府、行业的领导及国内外整车、零部件企业的相关人士就中国车如何早日成为世界车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几乎每家重卡新兵都像长安一样,宣称要在几年内进入重卡第一阵营,毫无疑问这是继2000年福田、华菱、春兰进入之后,中国重卡的又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18.
郝芸 《汽车观察》2013,(2):64-65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看数字的阶段,而到了看发展质量、看内功的阶段。2012年是中国品牌开始站稳脚跟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10~16日的北厶京第八届国际汽车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国境内举办的展览会。由于场地面积不够,所以这次展览会同时在国际展览中心和农业展览馆两个展地举行。来自中国、捷克、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韩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家企业参加了展览,展出面积11万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祝虹 《董事会》2005,(1):102-104
中国书法不但讲究形、神,更讲究抄写过程中的韵。它的连贯,起、承、转、合既有书写的贯通和词的意境,也在美学上和汽车的外观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去年上海通用的“别克君威书法大赛”就是别克品牌揉进中国内涵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