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抵债资产的清收与处置是商业银行压降风险的关键,规范抵债资产管理,加快抵债资产处置进度对商业银行风险化解、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正蓝旗两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抵债资产处置情况,分析当前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抵债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影响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的行政干预、市场、法律和人才等特定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后,实证考察了银行抵债资产的处置,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二是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取得,必须具有超前性.抵债资产的接收,以易于变现为前提;已接受的抵债资产,坚持尽快变现.三是商业银行处置抵债资产必须处理好激励与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影响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的行政干预、市场、法律和人才等特定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后,实证考察了银行抵债资产的处置,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二是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取得,必须具有超前性。抵债资产的接收,以易于变现为前提;已接受的抵债资产,坚持尽快变现。三是商业银行处置抵债资产必须处理好激励与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抵债资产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各商业银行抵押、质押等担保贷款的日益增加,收取的抵债资产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加强对抵押、质押物的管理处置已成为各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各商业银行已回收的抵债资产情况看,存在总量大、处置困难和变现损失率高等突出问题,以致资金被低效、无效占用,不仅直接影响了经营效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业务管理,抵债资产的风险防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拟通过剖析抵债资产风险成因,提出防范抵债资产风险的相应对策。一、抵债资产风险的特点抵债资产是银行依法行使债权、抵押权或质权,由法院依法判决裁定、或仲裁机…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抵债资产处置已成为商业银行收回债权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和银行实务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法院执行方式、资产评估方式、拍卖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银行被动接受以资抵债的风险日益显现。论文将对诉讼过程中和抵债资产接收后的风险作详尽探讨,并就商业银行加强以资抵债风险防范、减少资产损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抵债资产处置难,在处置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更难。商业银行必须从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不断提升抵债资产市场化运作的层次,实现抵债资产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王醒男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9):32-35,41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趋依赖而影响其改革进度;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曾江鸿 《海南金融》2003,(12):49-50
收取抵债资产是商业银行实施资产保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银行合法权益、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随着抵债资产收取的数量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在抵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暴露,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在分析抵债资产存在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对如何收取、处置抵债资产和健全内控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醒男 《金融论坛》2005,(9):32-35,41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生成机理及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抵债资产膨胀与拖延处置预示着银行体系内部不良债权的逐渐累积,并将导致商业银行对以物抵债手段的日趋依赖而影响其改革进度;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内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约束,使其不具有抵债资产处置上的激励;抵债资产处置必须找到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三者利益的结合点,而如何协调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已成为抵债资产处置的关键;抵债资产处置必须具有超前性,合理预期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设计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抵债资产管理作为我国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与办法,重要性日益增大.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司法环境、社会意识和内部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抵债资产管理仍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导致抵债资产处置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抵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抵债资产处置难是长期以来影响银行业资产流动性的重要因素。而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的费用较高是处置难的主要原因。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比较,中小银行机构承担着更多的不平等额外成本。中小机构抵债资产取得和处置收费环节多,执行不统一,收费标准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为中小银行机构抵债资产接收、管理和处置带来诸多困难。因此,统筹协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蕾 《海南金融》2009,(4):82-84
抵债资产管理作为我国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与办法,重要性日益增大。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司法环境、社会意识和内部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抵债资产管理仍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导致抵债资产处置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抵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入世后带来的诸多挑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严重制约着银行的发展。其中占比较大的抵债资产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二次风险。因此,加快处置抵债资产,化解金融风险,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迫切任务。如何在处置中拓宽渠道,合规合法地维护银行的权益,降低“冰棍效应”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新的问题。笔者想就处置抵债资产的难点及对策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置抵债资产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加强对抵债资产的管理就成了商业银行今后工作的重点。文章从抵债资产管理产生的背景、难点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下降,抵债资产余额迅速上升。由于抵债资产变现时间长、费用高、损失大,如果管理得不好,不仅会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形成新的金融风险。因此,如何加强对抵债资产的管理,更好地处置、消化抵债资产,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的现状,提出加强商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婷 《财会学习》2022,(31):127-129
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有效运行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商业银行面临着多方面的商业风险,针对其中主要的贷款不良率而言,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降低贷款不良率,很多银行都在尝试使用以物抵债的方式实现债权的快速清收处置,不过在抵债资产形式多样化、流转环节复杂和涉及税种较多的影响下,商务银行抵债资产中的税务工作效率较低,制约了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本文会先阐述抵债资产的概念,然后分析实际开展的税务处理过程,最后在了解银行的发展现状后提出做好税务处理工作的措施,以期望可以满足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楼爱眉 《财会学习》2009,(10):45-46
金融企业抵债资产形式多样,涉税环节较多,政策规定也较为复杂。各商业银行在企业抵债资产税务处理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是目前银行系统税务检查的重点。笔者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了金融企业抵债资产的收取、保管、处置等涉及的税收政策难点和疑点,以期能帮助金融企业更好理解和掌握与抵债资产管理的相关税收政策,有效规避涉税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商业银行接收的抵债资产数量逐年增多,隐含的风险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本试从抵债资产的接收成本、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和化解抵债资产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玲 《时代金融》2013,(18):143
近些年来,债务人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履行约定,由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商业银行所履行的职责,就是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而造成的贷款损失,一些商业银行这时就要对其不良债务进行重组。商业银行的债务重组包括多种方式,如以资抵债、债务减免等等。这里的以资抵债就是银行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同意,或经人民法院、仲裁机构依法裁决,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以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作价抵偿银行债务的行为。当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构建政策环境,从而规范市场的运作,建立对抵债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其处置制度等有效手段,对于商业银行抵债资产处置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信社抵债资产处置风险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改革目前已进入央行票据兑付阶段。真实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状况和盈利水平,是保证央行票据顺利兑付的前提。目前,从一些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看,在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过程中存在着账务处理不规范、抵债资产账实不符、实际价值严重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抵债资产处置过程困难,变现损失严重,暗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