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评级机构更深入的思考.本文以金融危机和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为背景,从分析国际评级机构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及表现出的不足入手,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作为切入点,将我国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区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并从这两个层面深入论述我国评级机构所面临的独立性困境及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构建政府大力扶持与监督、引入行业市场竞争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三位一体的独立性机制,从而为建立我国有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现代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近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却因发放的信用评级不断丧失客观公正而广受质疑本文通过对评级机构的起源、经营、监管和所处市场环境的讨论,对其受质疑行为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信用评级业监管的滞后与不足,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是信用评级发展的新兴国家,信用评级业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国外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给我国以极大的警示,我国应吸取此次教训,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保障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不公正表现受到了广泛的批评,甚至被认为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用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博弈模型对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看门人",具有风险预警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而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因此,对危机视角下探讨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许多国家认识到现行国际评级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国评级模式及由其控制的国际评级体系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提出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应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信用评级业改革的经验,加快现有信用评级机构的整合重组和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严重问题,通过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还存在着缺乏客观、可信的评级资料;信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等问题.因此应大力发展评级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拓宽业务范围;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发展;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科学界定信用等级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爆发了两次极具代表性的金融危机,一次是爆发在发展中国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另一次是爆发在发达国家的美国次贷危机。两次危机的成因和传导机制各不相同.但是这两场金融危机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笔者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希望通过对不同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得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出口贸易稳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反思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大萧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权威评级机构对次贷证券的评级失职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都是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的弊端,“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使各部门、各产品的监管标准不统一,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监管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次贷危机启示我国要对金融运行强化监管;紧盯风险,针对不同的资金来源制定不同的监管原则;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席卷全球的这次金融危机,使国际上对"三大"评级机构产生了质疑,一些新兴的评级力量要求重新构建世界评级体系。与此同时,打破世界评级垄断的呼声也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支持。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渗透到了我国的评级行业中,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和经济信息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计划,其中包括4万亿投资等,推动了我国企业(包括政府融资平台)直接融资规模,带动了信用评级业务爆发性增长,推动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评级机构如何迎接挑战并能取得胜利,是否能扛起民族品牌信用评级大旗,立足国内,走向世界,还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刻苦敬业。如何在国内评级业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战略规划的目标,是一个有挑战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陆凯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3):115-119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金融霸权未被金融危机动摇,突出表现在美国仍然掌控货币霸权、金融机构霸权、国际金融话语霸权等,且美国继续滥用其金融霸权地位。而欧洲则深陷欧债危机,其主要原因包括欧洲国家自身经济失调、欧元区内部的不平等地位和国际评级机构的不公正评级等。我国应根据美欧金融形势和经验教训,坚持稳中求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结构,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稳健发展虚拟经济,合理制定与调整我国金融业发展战略,加强我国金融业实力和地位,注意对国内金融创新的监督,构建我国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监管机构在指出危机原因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此次危机始于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并在极短时间内蔓延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冲击。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此次危机带来的难题,其中包括积极财政政策、产业振兴政策等。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之后,把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政策分条罗列,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是近年来两次主要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它们各具特点,却必存相似之处。本文比较了两次危机的成因和传导,论述了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的相似性,并提出两点对次贷危机的思考,对我国防范危机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日前已从金融领域蔓延到了实体经济,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因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用危机.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本文对银行业风险控制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信用评级进行研究,并就如何提升银行信用状况提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夏艳婷 《市场论坛》2009,(10):43-45
2007年7月,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这是美国继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我国外汇储备遭受了巨大损失。文章从次贷危机给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出发,分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角度进行探讨,系统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评级是广大投资者识别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信用评级机构是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和把关的重要平台。然而调查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出现的诸多失误,使金融市场失去了可靠的“防火墙”,最终酿成了全球金融海啸。通过解读美国政府改革及发展委员会听证会的各项材料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的疏失。  相似文献   

18.
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没有履行好揭示风险职能,暴露出种种问题而备受指责,各国纷纷认识到发展本国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论述了中国发展本国信用评级的必要性以及发展阻力,最后提出应由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推动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至今尚未见底。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999年才结束,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相距11年。本文探讨了前后两次金融危机的起因,以期对我国金融业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其关键成因在于美国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放款机构、抵押贷款经纪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而利率的上涨只是此次危机的一个诱因。中国正处在住房金融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过程中,应从美国住宅金融体制的运行机制中借鉴经验、总结教训,从而探索出适合中国现状的住宅金融体制的发展之路,并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在住房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建立激励相容机制来防范道德风险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