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在企业人力资源中选择最优,可以将人才放在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从而使人力资源的总体效用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准确评价比较优势原理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贸易的发生基于两种原因,一是国家间存在差异,二是国家间为获取规模经济而进行贸易和分工。国家间的差异有几种表现,其中劳动生产率或成本的相对差异是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所以事实上比较优势原理就一直是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观点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一条主线。但现实中人们对比较优势原理的介绍、评价和应用经常是不准确的、不公平的和不正确的,所以本文拟对比较优势原理的介绍、评价和与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结合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贸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中国经贸事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得到支持或批评。  相似文献   

3.
《商》2015,(15):137-138
由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石,其讲述的国际分工理论也可以用以探讨一般性的分工问题以及市场交易问题。然而对于该理论的证明,无论是李嘉图本人,还是后来的教学中,都只是采用举例的方式,并没有一般性的严格的数学证明过程。本文以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为例,以一般性变量代替传统的数字举例,用不等式和线性规划的方法对证明了比较优势存在的条件,并对其本质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着重研究贫困生的比较优势及贫困生的比较优势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取向作用,选取自我管理视角,将职业生涯规划划分为三步,提出贫困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三步时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复合比较优势--对比较优势的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能够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并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整合资源的资源,交易成本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使用制度要素的代价或价值牺牲.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则是使用国际贸易制度的代价,包括信息搜寻、交易磋商、进出口合同签订、进出口合同履行、争议处理与索赔等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成本.制度差异可以塑造比较优势,使用制度要素而表现出来的交易成本是一国比较优势的重要成本基础.纳入交易成本后,基于总成本的比较优势可增强、削弱、抵消甚至“逆转”一国基于纯粹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状况.因此,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本,是一国增强自身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比较优势理论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间进行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当今世界也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仍然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探讨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特征,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在当下是否仍具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指的是,在没有市场扭曲的条件下,贸易两国在闭关自守时本国产品价格比率与外国产品价格比率之间的关系,当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比率较低时,这种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该国另一种产品一定没有比较优势,贸易伙伴国的情形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而分析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从此角度探索分析,我国该如何通过发挥比较优势,避免比较优势陷阱,挖掘后发的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从理论上说明“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外贸增长贡献限度及“差异优势”在外贸增长贡献上的持续性,并从实践角度就通过拓展“差异优势”来推动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WIOD数据库及KWW分解框架对1995~2011年中国总出口额进行分解,得到35个部门出口增加值。在此基础上,从两种统计方式对比角度,测算分析了中国总体及不同行业的增加值比较优势(VRCA)与贸易总额比较优势(TRCA),同时与美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加值贸易统计方式下,中国总体对外贸易表现为比较劣势,制造业部门VRCA较为明显但长期呈下降趋势,服务业VRCA呈上升趋势,1995~2011年间部分部门的比较优势出现逆转。相对于VRCA,TRCA对中国总体对外贸易真实比较优势高估了约12.94%,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高估程度更大;从行业分类来看,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及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更为显著。从中美对比来看,美国总体VRCA与中国水平相当,但其优势部门集中于中高技术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额统计方式低估了美国总体尤其是服务业部门的真实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长青  杨超 《江苏商论》2003,(12):124-125
由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深刻发展和变化,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逐渐丧失,从而造成竞争优势作用日益突出,而比较优势作用明显减弱。一个国家的兴旺和发达越来越取决于它的竞争优势而非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曹秋菊 《江苏商论》2008,(1):155-157
本文通过分析内、外生比较优势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中寻求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路径,并以此作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标志着比较优势理论完成了三大转变:由单因素比较优势向多因素比较优势转变;由注重外生比较优势向外生与内生比较优势并重转变;由国内、国际贸易理论分离向国内、国际贸易理论统一转变.它揭示的"不可能定理"的实践意义在于经济主体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1997~2006年10年间我国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要素禀赋特征和附加值特征,认为产品内分工主要发生在我国制造业中的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但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在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利益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内的企业会自主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从而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在不同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理论的进行比较,揭示了他们在解释国际贸易形态方面的各自的缺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新疆比较优势的缺陷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认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各国的专业化的生产最适合生产本国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福利。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冬莉 《商业研究》2005,(18):91-93,104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升级,如何定位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何使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种理论指导思维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存在困难和风险,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要想更快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战略是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