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征汉文 《全国商情》2010,(1):136-1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显得“一手硬一手软”。应当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硬”起来。公有制经济是政府直接组织的经济。西方许多主要工业国家都已参与组织公有经济,中国政府更应当坚持参与组织公有经济。政府参与组织公有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我们需要学习美国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生产力,而不应学习美国的生产方式。目前,围绕政府组织公有制经济,我们需要在以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理论、改革理论、发展理论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践中,我国党和政府需要从政治的高度理直气壮地主张发展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公有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孟山 《全国商情》2009,(17):126-130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我们正确区分传统公有制、原始公有制和现代公有制.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原始公有制的论述,认识到原始公有制不是排除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是个人在劳动(工作)中对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它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发生.传统公有制取消了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实际上体现为劳动或工作中的个人占有,是原始公有制的现代翻版,是经济体制僵化和不正之风的根源.现代公有制应该是公有制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统一.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实际上说明社会主义应该实行现代公有制.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是极其丰富的、多样的,特别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指明了方向。公有制是有利于劳动者的所有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股份制为主型;主体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主导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方向,主型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王孟山 《全国商情》2009,(5):134-136
邓小平理论关系到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的前途.邓小平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个人所有制"的统一,是现代公有制理论的雏形.而传统公有制是公有制与个人使用权的统一,是原始公有制的现代翻版,是经济体制僵化和不正之风的根源.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现代公有制理论"的雏形,可以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逐步建立以现代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同富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反思认为,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一群人共同占有的形式,其和私有制的区别仅仅在于生产资料是归个人单独占有还是归一群人共同占有,至于占有者是不是劳动者,并不是决定某种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的必要因素;公有制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因而不能将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直接等同起来,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公有制;公有制的内在矛盾是所有者的二重性,这个矛盾首先要外化为公有权主体和公众的矛盾,因而公有制不管其性质如何,其实现形式必然表现为公有权主体所有制;所有制的核心是占有基础上形成的所有权,所以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质上是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同理,公有制实现形式也是公有权的实现形式,因此,把股份制等资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等同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其实质是公有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长期以来,理论界过分强调了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质,而对于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够重视,并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偏差,这就需要在维护公有制的前提下,探索实现个人所有权的形式。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必须真正让劳动者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过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过一些误解。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生产资料的量和质的方面要体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要联系生产力状况,联系市场经济体制和人们的思想素质,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途径时,应注意不能将国有资产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划等号。针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相对性特点,我们在实践中应当“相机抉择”,而不能搞绝对化。在实施资产重组方面,应当避免过多地政府干预,政府行为的介入应当理性化。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通过铺垫一个适宜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促进改革目标早日顺利地实现。  相似文献   

9.
所谓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所有制形式,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从公有制为主体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上辩证地说明,才能深刻地理解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中的所有制理论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种不同于原始社会公有和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公有的特殊形式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与一些形式的私有制共生、兼容。它以市场经济 (商品生产 )为条件 (环境 )而发展。  相似文献   

11.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思想不断变迁。改革的第一阶段,要求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改革的第二阶段,是学习农村承包制经验,推行企业承包制。在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全面的股份制改革。目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非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只有公营企业。用公营企业充当国有企业,混淆公营与公有,以取消国有企业的存在,这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是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明确地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国资国企的30年改革旨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彻底解决“政企不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借鉴日本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的引入市场机制、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出售国有股份、分担债务的清偿责任等经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发挥所有权的激励作用;改革方式不拘一格;改革中应兼顾效率与公平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国企改革已经有30多年的历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又一次把国企改革推到了深化改革的前台。文章认为国企改革应从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市场环境同时进行,因此扩展了超产权理论的内容,基于此指出了混合所有制和现代市场体系是当前国企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并提出了针对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所有制企业因产权性质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激励。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私营企业具有专利创新优势但其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创新投入少但在新产品和劳动生产率上拥有显著优势。产权性质差异是导致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外商投资企业依赖于母公司的技术转移是导致其创新投入少但拥有新产品优势的主要原因。为提升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私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激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就是恩格斯明确指出的"产品即消费品"。杜林先生和卫兴华教授将其解读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这不是马克思的原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形式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有制和所有制形式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区别是十分明确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不仅指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途径,而且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形式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索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这些创新的一个要点,就是正确把握所有制与产权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这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投资者、董事会与管理层以及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分配等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自然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深入理解并科学运用资本成本理念,对于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资本成本概念为核心,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性质、国有企业治理、政府股东以及国企理财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从理财的角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国有产权制度与私有产权制度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国有资产无法从法律上界定清楚,而在于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不具有行为能力,国有资产无法找到可追溯的自然人。因此,股票市场发挥约束作用是靠股东“用脚投票”,而这样的退出机制在国有产权制度下无法实施;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在于债务合同的双方是独立的产权主体,债权人的威胁是可置信的,而在国有产权制度下,破产机制所产生的威胁不可置信。因此,资本市场在国有产权制度下无法有效约束国有企业经理。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改制的产权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企业改制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集体企业中信息、决策和承担风险能力三者分离引起的决策效率问题 ,也可以归结为经营权交易中产权界定的困难。由经营者持大股的改制重新实现了两权合一。改制实质上是一场大规模的产权交易 ,改制顺利是因为经营者对财产未来收益流的估价高于公有产权代表的估价。它总体上是在自愿原则下进行的 ,其结果是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