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非常复杂,其中的政府导向,是要落实以政府为主导使全体社会成员得以享受基本的“病有所医”的医疗服务,即政府加大投入,形成一种“托底”的保障条件,使最低收入阶层的人、穷乡僻壤的人,也能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有病得到医治,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主要阐述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如何理顺政府主导和医疗服务市场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实行多年的大学生公费医疗保障制度也将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首先是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其次是完善卫生健康制度,建立费用分担机制。为此要研究分析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及改革的依据,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及实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到2010年,我国将实现对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使所有居民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即实现“全民医保”。就2003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5%左右的城镇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若将城镇社会群体划分为自我供养群体、家庭供养群体和社会供养群体,可根据各类群体的不同特点,考虑细化建立覆盖全体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失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未富先老”,给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当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老年医疗和护理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我们要利用“人口机会窗口”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和老年护理问题,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改革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建立社会化老年护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是指对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中并保证结构规范合理化的基本制度的伦理考量和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安排的辩证统一的过程或状态.制度伦理建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各国道德建设所走的一条成功之路,它能促使社会成员"行善若性然",使某些道德要求"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使国民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而这也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制度伦理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居民重复参加不同类型社会医疗保险的现象,影响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制度运行的效率。文章通过对重复参保问题的概念进行界定,总结重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群体和主要类型,并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部门之间利益分割等方面分析重复参保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重复参保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信息化建设,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等对策,探究制度并轨对卫生资源利用公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梅 《现代经济》2007,6(9):138-138
公费医疗制度是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公费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积极防病,克服浪费,保证基本医疗,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它为保障机关工作人员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保制度改革存在三种误识:一是认为医保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二是认为提供医疗保障完全是政府的责任;三是认为医疗保障负责提供统一的保障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为:医保制度改革的首要目标应是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医疗结构、提高制度效率来吸纳更多的人加入医疗保障;提供医疗保障应由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共同承担;医疗保障层次应多样化,政府维护医疗保障的“底线公平”。  相似文献   

9.
截止“十一五”期末,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GDP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的“两个比重下降”;二是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十二五”期间,要针对产生和形成“两个比重下降”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四个原因,从七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分配制度安排上找准切入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扭转“两个比重下降”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治理分配不公是政府的责任,需要国家成立专门机构治理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对国民应尽的承诺、责任和义务。国家在社会保障宏观设计上要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农民医疗保障要走“保大不保小”的路子,建立家庭养老支助机制,对特殊弱势群体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注重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作用,多途径解决“老有所养”问题。还应培育“村落”保障功能,编织社会保障的第二张安全网。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东莞作为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名城和经济发展大市,研究东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不断完善东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为其他地方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制度需求是推动制度变迁的内在力量。然而。制度需求主体总是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场”之中,“场”力不可忽视,个体表现出来的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他的选择。本文在“经济人”与“社会人”相统一的假设前提下,分析“场”以及个体的场依存性大小对制度需求者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制度变迁的速度和绩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是帮助人们抵御风险,分散风险,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一种现代社会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要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当前尤其要重视老年、失业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项惠及七亿六千万农村人口的政策,仍存在一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以及存在的某些负面激励,将可能削弱这项制度的保障效力甚至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离,影响“新农合”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本在深入分析这些缺陷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弊端,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单位制度造成了单位成员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上对单位的全面依附关系,制约着我国社会资本的形成。通过分析单位制度对我国社会资本形成的制约,从制度层面来解释我国现代社会资本的匮乏。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是制度变迁过程的一个阶段,在转型期制度环境存在着某种特殊性,并表现为制度约束功能的弱化或缺失,这种弱化或丧失使人性中的“劣根性”得到激励或释放,导致大面积腐败,治理腐败的根本方略是国家制度建设,而制度建设应以人的“恶性”为起点,以人的“善性”为目标,二着不可错位。在制度建设中,正式制度建设是重点,非正式制度建设是基础,制度实施机制的建设是关键,但我国目前非正式制度建设滞后于正式制度建设,当务之急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快非正式制度建设,使二相容。  相似文献   

17.
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保险基金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我国二元社会保障体制下的农村唯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健康权益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总体情况来看,采取的医疗保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公费医疗方式,二是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方式,三是合作医疗保险方式。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改革。我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应形成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商业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在我国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为大力发展商业性医疗保险。因此,国家政府应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给予大力扶植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国际经验表明,要建立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税收激励政策是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有力杠杆。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商业健康保险应承担费用补充型和项目增补型保障的角色。有必要建立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制度,通过税收杠杆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