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死刑缓期执行(以下简称“死缓”),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制度,其设定目的在于使一些罪该处死的犯罪分子在具备特定情形时有条件地不被处死,从而在总体上限制和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本文围绕死缓的存废、死缓的适用条件,死缓犯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几乎是世界上保留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在司法实践中虽然有诸多限制死刑适用的措施,但实际作出并执行的死刑判决仍然较多,国内许多学者提出应当废除死刑,原因包括死刑本身违法、死刑不可逆转、死刑对犯罪行为的遏制作用有限等等,但从我国的民意基础、刑罚结构以及死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我国应当保留死刑,并通过减少死刑罪名、规范死刑适用标准、限制死刑适用对象等措施来完善我国死刑制度,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附条件逮捕制度是基于实践的需求,而对逮捕工作机制的创新。由于试点时间短、理论不完善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操作效果和制度设计初衷发生了偏离。因此在2013年4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颁布了《关于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中适用"附条件逮捕"的意见(试行)》,对其定位进行更一步明确。该文将对《(附条件逮捕)意见》的条文进行梳理与说明,以促进附条件逮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保留死刑制度,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广大民众关注死刑的适用,媒体热衷于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刑事法律的角度解读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真实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着手,分析新闻报道的现状,分析死刑制度沿革,寻找他们之间存在的共同价值取向——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5.
2011年判决的陕西"药家鑫案件"和云南"李昌奎案件"引发了民众对我国死刑制度适用的质疑和讨论。我国的刑法属于重刑法典。"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死刑的基本政策。我国法律在制定的过程中体现了尊重生命、慎用死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废除死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上仍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的死刑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废除死刑的征途任重而道远.死刑的存在不利于人权和刑罚目的的实现,同时,死刑也是成本最高的刑罚方法.废除死刑需要我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即引导民意对死刑形成理性认知;改革刑罚体制,完善死刑替代措施;立法上逐渐削减死刑罪名数量,限制死刑适用范围;司法上严格限制死刑适用.  相似文献   

7.
毛健 《企业家天地》2009,(7):209-210
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最严酷的刑罚,因此,历代开明的统治者一般都慎重对待死刑,并从制度的层面上规制死刑,尤其体现在对判决死刑的程序、对死刑执行的司法监察方面.  相似文献   

8.
死刑作为刑罚中最严厉的一个刑种,在当形势下保留是必要的。当然死刑的严厉性与无法改正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慎用死刑。我国目前存在着死刑适用扩大的趋势,因此,严格遵循死刑适用的原则。也就威了立法与司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在刑事和解中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有效适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定位与价值,从与刑事和解制度相互配合的角度,对创建恢复性司法制度提出初步的设想,以期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死刑的存废是一个热议话题,理论众多,但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不少数量的国家保留了死刑制度,因此死刑不引渡便有了存在的市场。对于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来讲,如何将本国犯有严重罪行,有可能判处死刑或执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引渡回国接受法律惩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贪官外逃,对死刑不引渡的研究也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以人道主义作为突破口,浅析该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提出对该原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9月27日,湘潭中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令,对廖振林等4名毒贩执行了死刑,这是该院在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首次对犯罪人执行  相似文献   

12.
假释制度是我国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我国法律对假释的对象、条件等作了明确规定。司法实践表明,准确的运用假释,对于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调高改造质量、减少重新犯罪、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假释制度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缺陷,突出表现在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适用条件过于严格,假释决定机构功能缺失,减刑办法影响了假释的运用,假释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结合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从更新价值观念,适当放宽适用条件,设立专门审理假释案件的审判庭,减少减刑扩大假释,健全释后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才能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死缓制度作为新中国的一种独创,历来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明清的朝审和秋审是现行死缓制度的萌芽形式,也有的误将二者等量齐观。然而,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经比较分析,我们便会发现它们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财产保全作为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适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生效判决的顺利执行有积极的作用。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财产保全制度都存在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情况,本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过理论与实践长期的论证,我国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分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应然层面的功能内容,结合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多来的真实数据,证明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帮助和改造未成年人、体现公诉职能的“起诉便宜主义”等功能上还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必须克服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针对这些不足与缺陷,文章提出结合刑事实体法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及对域外模式的借鉴等措施来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死刑所确立的复仇模式在现代的法治环境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弊端,尤其是死刑的执行淡化了社会对于死刑犯人所应负的责任,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司法的不公正和低效率。考察死刑的存废,除了其自身存在的有用性,一定要确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死刑制度的演进过程,探讨了死刑存废之争的各流派观点,并指出了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其发展提出了相关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我国刑法中关于死刑的规定,指出其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的建议,认为应该对死刑罪名进行削减,严格遵循限制死刑的国际标准,从死刑适用对象上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等等。  相似文献   

19.
张永强 《大众商务》2010,(1):236-236
死刑所确立的复仇模式在现代的法治环境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弊端,尤其是死刑的执行淡化了社会对于死刑犯人所应负的责任,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司法的"不公正"和"低效率"。考察死刑的存废,除了其自身存在的"有用性",一定要确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丁玉明 《全国商情》2009,(6):118-120,122
注射死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种类,而是法定的死刑的一种独特的行刑方法.1997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12条明文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1996年,自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执行了注射死刑开始,我国已有十年注射死刑司法实践.本文就我国普及注射死刑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一些立法完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