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大户经济的兴起及其背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大户经济成了现代农村经济的一股新兴力量。农业部有关资料表明,农业大户经济已经在全国各省市不同层次上出现了,其农业产品数量占全国农业生产的一半以上。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个比例更高。目前,农业大户经济的发展已经涉及到三个层次:第一是狭义上的农业,即粮食生产;第二是广义上的农业,即农、林、牧、副、渔;第三是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本文仅指第二层含义)。我们从农业大户经济的发展状态可以看到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调…  相似文献   

2.
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种稻大户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江西15个粮食主产县120户种稻大户的问卷调查,在分析种稻大户生产经营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对粮食补贴政策认知特征、行为意愿,提出了促进江西种稻大户发展生产的政策建议: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构建对种稻大户的补贴机制;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加大支农力度,强化对种稻大户的技术和信贷服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把广大农户培育成农村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射阳县各级党委政府,系取政策启动,典型引路,提供服务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农业大户,这些农业大户具有四个显著特征: 一是敢于冒富出尖,创业精神强。创大业发大财是农业大户的信念。他们冲破了小农经济的传统方式,破除了“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利用原始积累,滚动发展,获取最大的规模效益。二是围绕市场选项目,竞争能力强。农业大户既有胆识,更有市场意识,他们不只是跟着别人行,而是广泛搜集信息,适应市场需求,竞争力强。三是专业化生产,自我服务功能强。农业大户基本做到项目自学,资金自筹,种苗自组,技术自研,市场自拓,实行生产销售自我服务一条龙,大大增强了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集约化经营,规模效益高。以一业为主,综合经营,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 全县农业大户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营规模日趋扩大化,向股份合作制发展。二是经营地域逐步拓宽,向生产社会化发展。三是经营项目不断增多,向二、三产业渗透。四是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向企业化  相似文献   

4.
周静 《经济地理》2020,40(7):150-157
通过湖南省419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分析湖南省稻作大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湖南省稻作大户的空间分布与耕地面积大小基本成正比,但也存在异常值。②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的物质资本投入行为具有正向激励。③在资源禀赋差异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更能激励年轻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且教育水平越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正向作用越大。④在经营规模差异视角下,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对中等规模的稻作大户正向激励作用最强。最后,从引导稻作大户实现由增产型要素投入向绿色、生态、有机型要素投入转变、加强稻作大户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为提高补贴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比较、效益分析与进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政策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多元化,出现了传统小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等并存现象。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层面对比分析,发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小农与专业大户不仅在生产效率上高于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更是我国村庄秩序与社会结构的维护者,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稳定器与蓄水池。而政府大力推广的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则对传统小农和专业大户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综合考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应在确保传统小农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适当地发展专业大户与家庭农场,同时还要规范与限制农业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何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又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技术上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也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式。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政府供给主导特征 ,在方向上而不是过程上可以用连—拉模式进行解释。通过对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进步的分析可以发现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不仅要按技术类型选择 ,还要按技术进步的过程选择。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机械技术进步以农户需求主导型为主 ,生化技术进步则应以政府供给主导为主和为先 ,技术成功后以农户需求主导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蒋宇仙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92-93,133
在分析永州烤烟大户分布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大户选择、土地流转、技术培训与指导、生产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建设和保险机制等方面提出永州烤烟大户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灯塔盆地116个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测算与比较。结果显示:农业龙头企业凭借人才和资本等优势,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效率;专业大户在蔬菜生产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规模效率;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相对偏低。因此,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省洞口、沅陵、双峰、桃江4县32村486个专业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种养专业大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专业大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强烈。文化水平、耕种面积、收入水平、经营期限、利率高低、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类型、与涉农信贷员熟悉状况、财政支农资金支持程度、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程度和信用评价水平对专业大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存在程度不等的影响。就此提出扩大试点范围,针对专业大户特征推出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市场体系和完善征信评价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工艺、机器设备的改造和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形式的改进。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是指生产工艺、机器设备的改造和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形式的改进。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工业化背后的农业因素,并从工农业部门技术进步的角度探究工业化的起因。本文首先区分了两种农业生产技术,即传统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并指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下,工农业生产技术都陷于停滞;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工业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进而以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工业化为例,对英国工农业生产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证实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将工业化依赖于农业现代化的结论应用于我国工业化的实践,指出了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存在的偏差,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着眼于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一问题,在深入剖析当前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稳步推进土地走向适度规模化经营,逐步培育和壮大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破解农业投资机制与政策初衷错位的局面以及优化经营体系建设的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技术进步缓慢,对农业生产缺乏有力支撑,是制约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症结。农业技术进步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应用三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影响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益的发挥。一、问题在两头还是在中间?长期以来,我们把科...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进步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导致了农业技术进步在时序上呈现为阶段性。由于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性必然导致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伴随着不同水平的农业技术,不同技术水平对应着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这既反映了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内在依存关系,又构成了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的阶段论。分析我省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阶段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第一阶段,即1949~1964年。建国后从1950年开始,农业技术进步工作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尽管技术进步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反右扩大化社会震荡的影响,但却是我省现代技术对传统经验的第一次大挑战,使农业技术综合水平系数达到了3.3114,在农业这一阶段的发展中表现出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资料,1964年农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已达到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经典理论。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在其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迁理论中认为,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来突破。土地、劳动这类初始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及其供给弹性的不同,在要素市场上表现为它们相对价格的差异。相对价格的差别会诱导出节约相对稀缺而价格相对高昂的资源的技术变迁,以缓解供给缺乏弹性的稀缺资源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限制。劳动供给缺乏弹性或劳动相对于土地价格昂贵,会诱导出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进步;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或土地相对于劳动价格高昂,则会诱导…  相似文献   

18.
姜亦华 《江南论坛》2012,(10):20-22
一、农业物联网在我国初见端倪 农业物联网是集农业科技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装备技术。它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帮助人及时发现问题,使农业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和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它能营造相对独立的种植物或养殖物的生长环境,摆脱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同时强化园区管理,提高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分解,将农业产出增长归结为技术进步效应和投入增加效应,前者又表示为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和经营规模扩大等技术进步动力的作用结果,以此探讨中国农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动力结构。发现劳均农机动力提升具有变弹性的作用,劳均固定资本投资和其他动力因素对产出的影响都为固定弹性的作用;虽然农业生产中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最高,但各农业主产区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紧缺的现象;农业经营规模具有系统性的技术促进作用,尤其对资本深化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的动力结构具有地域特征,不仅资本深化的路径各有特点,且经营规模扩张的系统性作用也不尽相同。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0.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四者之间存在“依次推进”的关系。“农产品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的主体应是“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及所带动的广大农民。政府适时进行的“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只可起引导作用。政府更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大力推进农业科研体制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 ,迅速孵化出一批“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