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获取外部服务知识,服务型制造企业经常使用不同的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和适应外部环境。不同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会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不同影响,该过程受到企业信息处理能力的调控。通过相关文献梳理,给出3种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共同解决问题、服务技术购买和外部信息获取。提出变量间理论命题,以信息处理能力为调节变量,建立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模型,并给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获取外部服务知识,服务型制造企业经常使用不同的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和适应外部环境。不同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会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不同影响,该过程受到企业信息处理能力的调控。通过相关文献梳理,给出3种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共同解决问题、服务技术购买和外部信息获取。提出变量间理论命题,以信息处理能力为调节变量,建立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模型,并给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技术能力、知识整合以及技术学习是解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重要维度。技术能力、知识整合、技术学习三个因子的演化形态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直接决定了关系基的形成和升级路径,进而反映了企业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关系基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实质上就是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的过程,据此探讨了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技术能力、知识整合以及技术学习是解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重要维度。技术能力、知识整合、技术学习三个因子的演化形态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直接决定了关系基的形成和升级路径,进而反映了企业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关系基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实质上就是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的过程,据此探讨了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技术获取模式内在联系的动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5.
代工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庆锋  张芳 《生产力研究》2012,(8):223-224,230
代工模式为本土代工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结合组织学习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分析了代工企业知识创新的理论过程,从而建立起了代工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并结合模型对代工企业的知识创新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代工企业知识创新过程是一个获取外部信息进而转化为企业内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螺旋式上升从而实现企业知识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流动的一种系统管理模式,而企业技术创新是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创新战略。阐述了技术创新应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剖析了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为隐性知识获取提供通道,对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技能型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为隐性知识获取提供通道,对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技能型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涉入理论的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知识管理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客户知识能力及其结构的解释和分析,阐明了客户知识管理流程的重要性,并对目前企业的客户知识管理活动进行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涉入理论中的客户决策流程,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和客户知识管理的"双维度"整合模式,企业借助于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运行CRM系统,及时获取客户知识,最终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知识服务驱动力、障碍因素等进行分析,设计云计算产业联盟知识服务云平台架构,对联盟知识服务平台化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流程优化。根据知识特性设计适用于云计算产业联盟的知识服务模式,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共享,进而提高云计算产业联盟知识资源共享效率,提升现阶段联盟知识服务水平。通过与3种传统的知识服务模式效果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发现基于云平台的产业联盟知识服务模式,能够提高知识资源创新与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现有的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区域理论的学习型城市三种创建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知识经济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创新系统趋法,构建基于创新系统趋法的学习型城市创建模式。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本质是通过促进个人、组织以及组织内部和个人之间、组织之间的"交互学习过程",推动基于知识的获取、共享和使用的创新进程,发展城市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凝聚力。在这一过程中,制度支持、组织安排、吸收能力和社会资本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视角,剖析虚拟组织知识资源获取、知识集成、学习能力、信任与持续创新能力的关系机制,构建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51家创新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知识资源获取分别对持续创新能力、知识集成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知识集成对持续创新能力影响显著,知识集成在显性知识资源获取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隐性知识资源获取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学习能力和信任显著调节知识资源获取对知识集成的正向作用,且显性知识资源获取与隐性知识资源获取随着企业间学习能力与信任度的提升,通过知识集成中介对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it employs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to study the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through knowledge acquisi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social networks with suppliers, manufacturers and distributor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to business ideas. Moreover,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In additi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plays a complete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core social network knowledge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an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sourc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ness. This finding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4.
界定了开放式创新和外部知识获取能力的概念定义,从外部知识获取战略、知识识别能力、知识获取方式、知识传递路径、员工知识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技术六个方面构建开放式创新中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针对外部知识获取能力难以量化描述的特点,利用改进的云评价方法构建外部知识获取能力的综合云评价模型。最后,以某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为例,阐述了开放式创新中外部知识获取能力评价过程,并分析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主要从合资企业和战略联盟等不同视角对企业的知识获取进行了解释,较少关注网络结构对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讨论了网络结构和知识获取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关系模型。从企业自身、企业之间和企业网络等三个层次分别考察了网络结构特征与知识获取的动态作用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6.
除知识共享与知识隐藏两种策略外,研发人员通常会选择介于共享与隐藏之间的中间策略,通过知识操纵管理个体知识。从概念产品语义创新的微观视角入手,依据知识保存理论,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知识操纵、资源获取、政治技能对产品语义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77份配对样本数据检验相关假设。结果表明: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源获取部分中介了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的倒U形关系;政治技能在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调节资源获取在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诠释了知识操纵策略的两面性,强调知识型员工同样需要提高政治技能。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个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中国情境下上海319位企业成员为调查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制路径,检验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任务冲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对知识获取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在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任务冲突在目标互依性与知识获取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任务冲突调节知识获取在目标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在高任务冲突情境下,该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员工创新行为理论体系,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寻求更多管理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以231家企业作为样本,实证检验虚拟组织网络规模、网络结构通过知识资源获取路径对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网络规模对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中心性对显性知识资源获取、隐性知识资源获取与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规模对隐性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不显著;显性知识资源获取在网络规模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隐性知识资源获取在网络中心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可为丰富和完善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理论及创新绩效理论奠定重要基础,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In a complex environment knowledge is valuable and its acquisition is costly; as a result people are careful about what to learn and how to learn it. We suggest that the dynamics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method that individuals choose to acquire useful knowledge and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determinants of the way they compete and cooperate. We focus on the way different environments lead to different costs, especially the relative opportunity costs, of 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nsequently, to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persistent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predictably regular and in predictably random environments, the cost of autonomous search is low and little social structure emerge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the relative costs of communication are high, leading to persistent social structure. Our presumption i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ent, or informal, social structure are a major determinant of successful collective action. We investigate the hypothesis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ree fisheries in which the costs of acquiring useful knowledge ar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fishers' acquisition of useful knowledge leads to different social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preconditions for successful collective action in each fishery. The lobster fishery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collective action and appears sustainable; the urchin and groundfisheries, worked by the same communities, are not even though almost all their participants are familiar with and often participate in the lobster fish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