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景现雕塑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现,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树立生态观念的雕塑我们可称为生态雕塑,生态雕塑包括多方面的含义.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它的创作从根本上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出发点归宿点,都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满足都市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文化的需要.作为城市雕塑的审美主体的人,既是物质主体又是精神主体.城市雕塑的生态观,应该贯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基本方面.而雕塑构成的"四度空间"也包括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以此方面对景观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2.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一门探索人类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消费及创造的经济规律的学科——景观经济学,对于科学深入解释人类基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及其组合的高级物质消费行为及精神活动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就景观经济学的内涵及推行景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物质文化形态之一,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重属性。建筑文化是整体文化的一个缩影。岭南建筑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中国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岭南文化区别于中国其他  相似文献   

4.
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人格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现代文明所固有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人类中心主义等深层弊端,即人类把作为生存家园的大自然看成可以被任意开采利用的物质资源,而抹杀了自然对于人类心灵的价值。生态人格的培育应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只有通过从技术与制度再到精神层面的彻底变革,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彭冰冰 《生产力研究》2012,(9):24-25,2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莱斯继承了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逻辑,他认为,"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观念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所谓的"控制自然"不过是统治集团用来维护自己特殊利益的手段。他主张以伦理和道德的方式进行重建控制自然的观念,而不仅仅依靠科学和技术的革新。莱斯不理解实践的批判意义,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人类实践异化的结果,生态危机的解决要通过人类积极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周琳 《经济师》2008,(6):27-28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具有伦理意义。当代社会盛行的物质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没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愉快,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转变消费理念,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形成兼顾人的需要与自然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当代人的需要与后代人的需要,以及同代人之间需要的适度性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7.
对生态学泛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3个方面对生态学的泛化进行了诠释:(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2)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的需要不可阻挡,时代呼唤战略家;(3)生态学的泛化在社会科学上的证据。由此而论证生态学是并行于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的宏观科学。  相似文献   

8.
冯莹 《江南论坛》2008,(11):52-53
一、当代大学生需要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然而人类精神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隐藏在文明外衣下面的人类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人“精神生活贫乏了,没有正确的生活目的和人生观,沉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享受之中,人性为技术和物质所俘虏、所吞没”。在这种席卷全球的技术主义思潮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同样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9.
海棠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海棠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渐高,人们根据海棠的姿态、习性、品质等特点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借其寄情寓义,使海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并形成了一种以海棠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成为中国灿烂的花卉文化中的海棠文化。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海棠,发现海棠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使大众文化艺术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审美价值正不断趋于多元化和广泛化,并且作为市场需求引导着艺术创作和生产,审美价值的重构对于当今艺术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观念要不断刷新,传媒要善于引导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技术优势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公司掌握和控制的核心技术很少,是先进技术的接受者。这种技术劣势使得中国公司缺乏获取技术垄断优势的条件。但中国公司应以获取技术竞争优势为目标,采取加大研究开发投资力度、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与技术领先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借鉴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实践经验,集聚科技人才,理顺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增加R&D资金投入,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整合,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成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除了具备一般技术创新的特征外,还与一般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不同。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了技术创新主体、客体、技术创新实施的各种组织和制度安排。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循环经济框架下技术创新的特征,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形成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和体系。  相似文献   

14.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小企业在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时的技术披露程度及影响因素,发现企业的绝对技术披露程度与企业的学习能力和企业的原有市场大小正相关,与技术披露对于新技术开发的效率呈负相关;企业的相对技术披露程度与企业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与原有市场大小呈负相关;学习能力较强的企业更愿意披露其原有技术,而原有市场较大的企业更不愿意披露其原有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生延超 《经济经纬》2006,(4):112-115
我国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以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它是由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能力来决定的,正是立足于此,作者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量化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出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技术联盟这种合作型技术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消费者得以运用科技来自我获得基础服务,甚至完全取代传统销售人员角色。对厂商的经营而言,消费者的科技自助服务有助于经营成本的下降,厂商仅需通过科技设备的投资,而带来人员缩减与工作负担的减少,同时亦可获得员工的工作流程标准化的优点。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应用于服务传递的快速扩展,消费者也必须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服务。因此,了解个人对于科技所持的观点、态度势必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个新大陆国家1961-2005年间的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即使同样在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仍然快于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四十多年里,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土地以及劳动等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有紧密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土地要素存在过量投入的情况,这或许与中国土地制度没有完全市场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鲁琨 《技术经济》2010,29(9):21-25
技术标准战略是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移动通信业为例,对企业技术标准战略进行了探索,提出6种技术标准战略,并提出6种技术标准战略的进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contrast Chinese mode of establish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dimension-color structure. achievements with those of foreign, and then study a phase structure from a complete new height of dimension-color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