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有银行改革进展缓慢,其问题的根本究竟在哪里?经过引入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国有银行改革陷入了多方博弈的“囚徒困境”,其改革关键应是政府放弃对银行经营的控制,走产权改革一自主经营一退出担保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
国有银行在营销理念的执行、营销环境的认识、营销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总结了国有银行在营销管理中取得的成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区间经济增长与国有银行信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数据详细考察了国有银行信贷在1979~2000年之间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发现,国有银行信贷并不是指向经济增长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经济增长,而获得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如政治稳定等。增长在体制外进行。文章对此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是近期经济和金融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有银行股权是“贱卖”还是“贵卖”的争论,实质上是国有银行改革的路径之争。大量的分析表明,国有银行被“贱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银行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国有银行在境外成功募资上市,有助于国有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人力成本差异及其原因、竞争行为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产权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与商业银行的“契约性质”更加相符,人力资本的成本弹性系数显著低于国有银行,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剩余支撑经济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将治理结构作为国有银行改革的重点是我国较现实的选择。改革的难点在于协调国有银行党委会和董事会的职能、分配信贷租金、保证经营信息真实以及合理定价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人力资本产权。国有银行治理模式的选择受到治理目标、产业特性和金融抑制政策等条件的约束,关键是依据现有的制度环境,合理设计银行控制权分配合约,选择优秀的银行经营者。  相似文献   

7.
熵是衡量系统秩序性的一个指标,耗散结构理论以开放的非平衡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实现系统有序的条件和途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银行系统开始步入远离平衡的非线性、非平稳状态,可以利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进行建模,分析国有银行系统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方向,这对推进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的几个相关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1)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在资产部分,在微观基础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对银行的资本金结构进行单方面的改革注定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是国家声誉与居民储备之间的一种奇特资本联盟,国家声誉的“入股”使得居民的核心存款变为附属资本,因此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是充足的,注资没有必要;(3)国家声誉的不可分性使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必须保证国家对银行的绝对控股,国有银行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一味否定。本文的政策结论是,国有银行改革应和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从中国长期的制度变迁角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并在股份制改革上市过程中保持国家的绝对控股地位.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单方面注资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国有银行注资与剥离不良资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国有银行的选择贷款对象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具有一种自增强机制,从而导致国有银行贷款被“锁定”在低效率扩张路径中。国家对国有银行注资和剥离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打破不良资产自增强机制、提高国有银行贷款配置效率的前提条件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西方银行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银行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我国国有银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国有银行应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以规范经理人的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使其尽职地为银行价值最大化服务。分析西方银行成功案例可得到重要启示: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为此要设计适宜于国有银行内部和外部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突出内部机制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作用,才能最终提高国有银行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1.
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造问题李江北一、当前国有银行面临的问题及转化的必然性1.国有银行大面积亏损的现状及原因1994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全行业亏损,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在没有提取呆帐准备金的情况下仅盈利15亿元,中国建设银行盈利25亿元,中...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的面貌,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抓住企业制度创新的机遇,完成了向现代化的转变,。当前,我国的国有银行面临着西欧银行早期的问题,即事实上没能实现有限责任,无法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过多地受到政府的干预,这些都从根本上妨碍了国有银行的现代化。西欧银行业在19世纪中叶后的演变为国有银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出路,即实现产权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以产权安排为重点,一方面建立发展产权清晰、经营机制规范的新型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抓紧时机推进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从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有银行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国企对制度转轨的政治支持,政府安排了金融约束型的垄断性银行体系,并通过贷款配额,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及政策性贷款等方式为国企提供制度补贴。公有产权隐含的政府担保,一方面使国企和国有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契约蜕变成特殊的保险契约,从而内生了国企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使银行通过政策性呆账贷款来实现商业性呆账的公共化,内生出国有银行对政府的信用风险。政府既是银行又是企业的所有的制度安排是产生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及不良贷款的制度根源。求解不良贷款问题在于通过民营化的制度转轨使二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应以重建银行体制、增强其绩效、提高其竞争力为目标。并且试图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入手对我国国有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与进行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重新进行梳理,论述国有银行产权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是当前中国四大国有商业商业银行面对全球金融竞争的必然选择。现代银行业竞争的关键是制度竞争,而公司治理结构是银行制度的核心。国有银行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国有银行产权虚化。同时,应着力营造国有银行制度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因。从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及其约束条件出发,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选择机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的根源主要在于相关政策和环境不能满足其目标约束、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为此,政策设计既要考虑宏观整体目标,更要考虑微观个体的行为选择,以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银行资本的作用以及国有银行对其认识上的偏差,指出发挥资本的固有作用是国有银行国际化、商业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从经营理念上首先要重视资本,从具体操作上健全完善银行的积累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这才是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出现 ,有必要分析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的效率差异。文章综合评价了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 ,从规模经济、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产权结构角度 ,探讨了新兴商业银行效率高于国有银行效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制度安排服从于收益最大化目标是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它决定了国有银行绩效目标由社会目标优先逐步向自身绩效优先的转化.由于中央政府对公有产权保护的内在倾向性,强制性变迁方式下市场机制发育的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国有银行本身以及国有企业等利益集团的利益约束等,政府具有对次优制度安排的选择偏好.最终国有银行制度安排的优化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建设和政府市场角色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