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者信箱     
《英才》2011,(2):8
《王建宙:中移动新对手戏》微博内容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造访乔布斯:"你有最受用户欢迎的终端,我有最大量的用户,我们合作吧。"乔布斯答:"我非常看好中国移动,但现在还没有精力马上为你们开发出兼容TD-SCDMA的产品。"乔布斯的固执和王建宙的"我的地盘我做主",显然难以兼容。  相似文献   

2.
引言俗话说得好"那些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所以无论你们是否在医疗保健行业工作,我都将告诉你们SSM医疗中心的故事,希望你们可以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要讲的是我们在实施波奖标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会谈到组织转型的问题,因为波奖与转型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密切相关的。因此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们是如何上下求索,想要成为那个"最棒"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努力地将医疗行业的服  相似文献   

3.
2011年暑假期间,我们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去旅游.旅程是短暂的,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陈导游——一个胖乎乎、矮墩墩、黑黝黝的广西汉子在送我们到机场时与我们的一席对话,这席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愿退去.有游客问到:"陈导,这几天,只看到你和你的助手与五个司机一起在忙活,就你们几个人应付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好辛苦哟."陈导游回答到:"是辛苦呀,但是我也有很大的收获,一方面,认识了大家,让大家玩的开心我很高兴;另一方面,我也有很大的经济收获,你们知道吗?  相似文献   

4.
弹指一挥间,这本《HR经理人》版自创办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三个年头.曾经有读者问我:"你们杂志现在已经做得够好了,到底做到什么地步你们才会感到满意?"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想说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最实用的HR杂志",忽又感觉这个回答似乎有些空洞,如果换成"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持续满足读者的渴求"似乎更能表达我们内心真实的追求.因此,沿着这样的追求,杂志也在不断努力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导刊》2007,(22):20-21
准备"2001年底,高盛做了一个很厚的报告,报告的第一页就写着一句话‘SOHO 中国不是一家普通的地产公司’。在此之前,我们对自己的公司都未有如此清晰的定位和了解。"2001年冬天,我们公司的两个小股东,其中一个英国人叫作安德鲁,在一次爬长城时,偶然地说,你们到国外上市吧。这个提议引起了我和张欣的思考。自从 SOHO 中国创立以来,这两个英国股东一直给予SOHO 中国很大的支持,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不断投入资  相似文献   

6.
郭领军 《秘书工作》2014,(11):77-77
正前几年母亲节,我们姐弟几个给老母亲买了不少礼物。去年母亲节前,行走不便的母亲早早就对我们说:"今年你们什么礼物也别买,来时带上你们穿不着的几件破旧衣服就行,越破越好。"母亲节那天,按母亲要求,我们姐弟几个带来了破衣服。母亲对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们说:"不让你们买礼物,是因为我有礼物要送给你们。以前,我能动,还能帮你们做点事。如今老了,只能做点小活了。"说完,母亲从床头的箱子里拿出几个小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球直销业的领军企业,安利是如何成功的?研究这个问题的书籍早已不计其数,但如今其创始人自传的出版,可谓真正揭开了谜底。"安利成功的关键在于看到人们最好的一面,视每一个人为独特的个体,并相信他们。"当安利(中国)遭遇禁令风波时,他只对中国的伙伴们说了三句话:"我们相信你们;我们一定可以一起战胜这个挑战;我们不会离开你们。"狄维士一生都在践行一位鼓励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企业》2014,(10):I0001-I0001
正习近平表示,广大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一百多年前,大师梁启超写下激情飞扬的《少年中国说》,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  相似文献   

9.
赵奕  邓攀 《中国企业家》2012,(6):63-64,62
"复星的确还比较干净,我扪心自问,做得还不错。"他的下一个目标:做"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撤韦""你们怎么活得那么累呢?"有一次,郭广昌对陈东升说——"你们",指的是北京的这群企业家;"累",是指"陈东升们"忧国忧民,热衷政治。把"陈东升们"的状况反过来,就是"郭广昌  相似文献   

10.
<正>首先,向标准化工作委员会首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位委员表示祝贺!你们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标准化工作中最为庞大的一支队伍,你们肩负起了行业标准化的重任,承载了众多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你们今后的作为或将引领起行业的未来。祝贺你们!昨天,"全国物业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深圳召开了成立大会,这是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个分支机构,去年我还在房地产监管司的时候就开始和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调和筹备这个委员会,这是国家政府层面的组织。今天,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召开"中国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0,(2)
<正> 一只青蛙住在池里,每见夏天莲花开时蜜蜂就飞过来采蜜,非常奇怪:"你们离这儿多远呢?为什么莲花不开时,不见你们来;莲花盛开时,你们就来了?"我们住在很远的地方,只有莲花开放、清香满塘时,我们才来。"蜜蜂边采蜜边回答。"呀,这就奇怪啦。我终年住在池  相似文献   

12.
梧桐树     
敬爱的成都市民:我们是人民中路的梧桐树,我们要走了。我们不愿意说“告别”,告别”这个词带有主动的意思;我们是不得不走。我们是被强行驱逐的。我们舍不得走,就像你们舍不得我们一样。我们要走了。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几十年前,是你们让我们有了值得骄傲的绿色生命,是你们,用汗水浇灌我们,用爱心呵护我们;而当我们为你们带来美丽为你们遮挡烈日抵御风雨时,你们便用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来赞美我们……春夏秋冬,季节更替,我们看着你们过往匆匆,为你们之喜而喜,为你们之悲而悲。你们把我们看成是最亲密的朋友,我们更把你们看做是恩人和再生父母…  相似文献   

13.
正备受中国会计人崇敬的杨纪琬先生在世时曾说他是"会计迷"。我也有同感。夫人经常调侃道,"聊起其他话题,你们常说烦。但你们这些人凑在一起谈会计,却没个完。"我这个"会计迷"的会计人生迄今为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前在上海财经大学(以下简称上财)会计系为学、为师的18年;1997至2007年间任中国证  相似文献   

14.
周莉 《英才》2009,(1):77-79
中国价值 金岩石:今天我们来探讨两个词,一个是中国影响力,一个是中国价值。这里面一定有东西,所以你们这些跨国公司才会冲到中国来。金融海啸来了,别人都往外跑,你们还在这儿,你们为什么不跑?你们到底在这里干什么?什么东西吸引了你们?  相似文献   

15.
《潮商》2014,(3)
正"我知道你们很爱我,我也很爱你们。"6月27日,李嘉诚在汕头大学(下称"汕大")毕业典礼上所做的题为《无心睡眠》的演讲打动了许多人。而最让汕大学子泪奔的,是在毕业典礼现场,"诚哥"在演讲稿之外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让大家动容的,还有这位85岁老人的忧心。在今年的演讲中,李嘉诚从自己失眠说起,忧心机会失衡、资源局限,忧心再分配的调节机制不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将所谓的"颠覆"当成了"重构",而根本忽视了"重构"之难。在"重构"达成之前,一定是很多的量变在发生各位朋友,你们是否还记得2014年春天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的主题?对了,叫"重构"!很多人对这个主题很兴奋,都认为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中。可是将近一年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让自己觉得当时我们可能太乐观了,现在没有到重构阶段,中国汽车业还只是处在一个变革的阶段,最多也就是露出了重构的萌芽。当初之所以确定"重构"主题是因为我们确实发现互联网思维正在深刻改变人类世界,它让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正因为敏锐地  相似文献   

17.
何春梅 《英才》2012,(2):44-46
横跨纺织、粮食和油料油脂产业,在贸易和生产、加工里都有涉足的中纺,到底应该怎么定位企业类型?"我先来采访一下你们吧,你们认为中纺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纺)董事长赵博雅不无调侃地向《英才》记者丢出了"包袱"。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俱乐部     
读者来信尊敬的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编辑:你们好!请允许我以贵刊一名老读者的身份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近日,当我从取报箱中拿出你们今年第一期杂志时,充满喜庆绛紫色封面首先充实着我的眼睛,在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里,我的心里一下子舒畅起来。再翻开内页一看,这期刊物不论版式编排,还  相似文献   

19.
张安然  秦姗  史小兵 《中国企业家》2012,(6):123-124,122
"中国维基"屡败屡战,小百科能否"英雄救美"?"我要先了解你们。"潘海东在我们坐下后,开始了长达十余分钟的发问。"我这个人就这样,发问对我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问完了,他这样说。即便用现在流行的"眼中体",长相斯文的潘海东自我评价和周围同事的评价也相差不大:聪明、勤奋、善于学习。另外,和大多出国只为学知识的年轻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到一个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对会计人员说:"长期以来,我认为我与你们会计人员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因为,我向你要决策信息,你们总是给我三张报表。我知道你们很忙,但三张报表在我看来主要是给股东等企业外部相关人士使用的。我们企业的股东有上万个,你们不可能满足每一个股东的信息需求,所以只要用一套报表打发所有的股东就行了。你们的工资是企业发的,而你们一天到晚忙就是为了满足股东的需求,而不满足我们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那我们还要你们干吗?你们总是抱怨我们管理人员不懂会计,看不懂报表,就认为会计报表没有用,因此要求我们去学会计、学会看报表。"这段话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比较严峻的挑战,说明当今的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人员目前的工作成果极度不满。究其原因,在于几百年不变的会计工作及其成果与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之间的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