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性政治任务,也是“纲”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任务。“纲”课突出“中国梦”教育独具优势。文章阐述了“纲”课突出“中国梦”教育的重性,探讨了“中国梦”教育教学内容及课堂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使该课程教学取得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实效。  相似文献   

2.
日本过去一直把中国看成是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威胁,而现在中国正成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以“中国特需”为主要牵引力的出口增长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特需论”,反映了中日两国之间在进出口的结构上不存在明显对立的竞争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在中日双边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中日经济的双向联动性趋势也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3.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4.
在1999年之前,当“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登陆中国内地并迅速以超过千家店面的规模赢得市场的时候,在台湾发展已经近15年的水和豆浆才正式大规模开始进军祖国大陆市场,在上海浦东建立全国加盟总部,向“洋快餐”发起挑战,并致力于打造全球中式餐点连锁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5.
曹谦 《中国经贸》2006,(4):84-84
一提到贸易赤字,多数国家的人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这个字眼,以及“中国制造”的商品浪潮汹涌的冲击世界市场的情形,其势头似乎无人匹敌。“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各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让中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美称,也让“中国制造”的光环增添一分色彩。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中国面临“能源危机” “电荒”“煤荒”“油荒”“水荒”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几种极不安定因素,而且也无情地改写了中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历史标签,中国的能源底牌因此大白于世。  相似文献   

7.
“做事”与“做秀”,看起来都是在“做”,但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也就大不同。比如:某县把三棍打不到一人的街道要建“步行街”;某县不顾农民反对,强行在沿路50米范围农田里全部栽上意杨树;某市不管进排水困难,要农民沿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西部论丛》2009,(5):4-4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的主张”“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使本书呈现一个明快的结构路线——“破”“立”“反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隆力奇一直是一个被社会各界,尤其是日化行业强烈关注的企业。发展二十年来,隆力奇从没有品牌,到品牌价值达95_52亿元人民币;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中国驰名商标”、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金桥重点工程”、“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十佳诚信单位”、“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国名牌产品”彰显了隆力奇强大的发展后劲。隆力奇的名牌之路,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发展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自身的面貌,拉近和世界的距离。如果说现在世界上有什么“热”最热,有什么“学”最时兴的话,那就是“中国热”和“中国学”。  相似文献   

11.
高丽 《理论观察》2008,(1):168-169
所谓饮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吃”。“吃”其实是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为什么要说这“饮食”有“文化”呢?这主要是因为,饮食在中国文化中确实有着极其特殊的、不可轻视的重要地位,饮食文化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冯伟  贾芳 《天津经济》2005,(5):40-42
一、财产保险文化符合“和合”精神 2500年前,对古代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千百年来,类似对“和”的阐释字眼在中国典籍中层出不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可以解读为融合冲突即“融突”精神,它的境界层的表现为“四和”即:“天和”、“地和”、  相似文献   

13.
信息平台2     
“完全靠低成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中国制造’道路可能会毁掉我们的诸多产业”,专家如是警告。“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的理念的推广和深化,在这个产业转折的关键时期,对整个产业界都具有宏观层面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宁海文具”找到“上海设计”,“文具之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13,(21):77-77
“中国”是我们刁以为常的一个词语,使用频率高,且大多时候是不假思索。葛兆光在此书中,从思想史、概念史的角度,利用大量周边国家的相关史料,来分析不同历史时段“中国”一词所包含的不同意思。自“五四”以来,我们习惯从中西对比中来认识中国,而葛兆光则认为,认识理解中国应该步入另一个阶段,即,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对比,来认识中国,更加详细地确认“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钱”是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孔方兄”之说。在资本主义产生后,钱成了“万能”的(“金钱万能”、“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都有可别有病,什么都没有可别没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经济》2010,(4):62-6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更进一步的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品牌将是主力军。而对于中国的民族品牌,要走知识产权之路。  相似文献   

18.
邱丽娟  鲍良彦 《魅力中国》2011,(15):240-240
1979年政治学学科重建以来,中国政治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显著的成就。本文着重从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角度考察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本土化”的趋势。综观我国政治学的发展历史,我国越来越注重政治学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创业板的推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首先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对外贸依赖度超过了80%的国家,对于一个外贸总额已位居全球第二,并将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国家,这种嬗变可说是生死攸关。然而作为中国最重要资本市场的中国股市,却偏偏缺少了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诞生在一个自信的时代。因为,今天的中国处于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今天的中国有1840年以来最好的制度;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各主要国家中发展最好的国家。“中国梦”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