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稳定理事会2013年末圈定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测算评估。定量指标从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等五大类别评估一家银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在国内,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13家主要银行参与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评估测算和信息披露。本文选取13家银行披露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对我国主要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及资本充足率压力做了分析和对比。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是对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高低程度的评价,不是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或风险高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发现,在不同的测度方法下(指标法和模型法)识别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存在适度差异,且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溢出测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的金融因素。因此,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静态CoVaR模型识别出现阶段上市银行中系统性风险测度并进行排名,进而筛选出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以期更好地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差异化监管,进而健全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运用Copula函数方法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性进行分析,使用尾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风险传染性的指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比较次贷危机前后尾部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6家银行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2)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传染性非常强,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对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这些银行是"大而不能倒"的,必须加强对这些银行的监管,做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肖振宇 《金融论坛》2011,(11):26-30
本文在分析系统重要性银行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宏观审慎监管工作组(MPG)的评估方法,选取反映银行规模、关联度和可替代性三方面的指标对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界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等10家银行被认定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针对我国银行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脆弱性银行及传染风险等指标有机结合,提出并度量了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以风险生成银行为起点,以风险承受银行为终点,从微观机构角度刻画了系统性风险在风险生成银行与风险承受银行之间的传染,兼具深入理解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及直接面向金融监管实践的优点。本文通过实证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性风险和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均与规模因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风险生成银行往往是那些遭受外生冲击较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受银行则通常是遭受外生冲击较小、且与风险生成银行持有资产结构类似(高度关联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本文对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结论,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论证了多轮传染和资产价格相关性等改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认识到强化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系统重要性银行”概念应运面生.本文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采用客观赋权法——熵权法,在确定规模、关联性、复杂度、不可替代性四大类指标权重基础上,分别计算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就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识别并控制其风险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讨论的话题。本文建立了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并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到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分值,以此来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评估。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始终排在前四位,处于前两个等级的银行都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整体出发,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诱发机制进行分析,考察系统外部冲击和系统内部传染两种诱因作用下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银行的内部脆弱程度指标,以反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单家银行的影响程度;并在测算系统性风险时同时考虑了相关银行和其存款客户遭受的损失,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采用夏普利值计算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以此评估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与其他银行的关联性是影响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具有负外部性特征,并且由于规模、复杂度与系统相关度在金融市场中承担了关键功能,其无序破产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包括核心金融功能的中断、金融服务成本急剧增加等在内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损害实体经济的银行。通过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评估,得出其主要影响指标包括银行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负债是最重要的关联性指标,衍生金融资产与负债是最重要的复杂性指标。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显示,假定阀值为5%,则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全部城市商业银行则不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  相似文献   

10.
郑境辉 《福建金融》2013,(11):22-29
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其中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的重中之重。加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可以清晰地识别不同层次的商业银行,实行抓大带小的分类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达到金融机构的个体稳健经营与金融体系整体稳定的监管目标。本文采用指标法评估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此基础上从增强损失吸收能力、建立监管合作安排和完善处置方案三个方面,构建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运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股票市场日收益率数据,对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做了静态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与银行规模基本一致,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靠前。金融危机以来,所有银行的系统性影响指数(SII)和附带破坏指数(CDI)值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总体上看,不同时期国内银行SII值和CDI值计算结果均远高于相关研究中以国外银行为样本的计算结果。这一方面说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银行业体系可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任涛 《金融博览》2022,(1):8-1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基于2020年数据,评估认定并公布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同时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规则正式落地,意味着市场影响力与重要性被金融管理部门确认的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将在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及金融稳定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多的担当,也将面临更...  相似文献   

13.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1,(8):11-11
巴塞尔委员会圈定28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目前已圈定28家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并建议对这些银行实施最高达3.5%的附加资本要求,以避免金融危机重演。所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可理解为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巴塞尔委员会7月19日公布的咨询文件罗列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的上市银行年报已经陆续出炉。从这些年报中,我们高兴地看到银行业又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写作时,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的年报还未公布,故本文的分析没有包括这些银行。本文拟从贷款、存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以及国际业务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规模、相互关联性、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构建了系统重要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2006~2015年间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开展实证评估。研究表明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远高于其它银行,且各银行系统重要性体现的方面有所不同;单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不同银行之间系统重要性的差距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是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各经济体已逐渐建立起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和监测框架,欧盟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体系较为成熟,不同类型的机构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进行了探索。本文介绍了欧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况,梳理了欧盟监测系统重要性机构的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珏 《中国传媒科技》2013,(Z2):165-166
本文应用GARCH回归的计量方法构造协同风险模型对我国上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阶梯分析,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对于构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鹏然 《河北金融》2016,(10):47-49
在金融稳定理事会2015年末最新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银行名单中,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在其中.在我国,银监会虽然发布了《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但是还未建立系统重要银行标准和信息披露规范.本文从我国系统重要银行信息披露现状角度,展开了对我国系统重要银行的标准和信息披露的研究,同时对我国系统重要银行的标准、信息披露规范和宏微观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银行业接轨《新巴塞尔协议》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捷 《南方金融》2003,(9):23-25,29
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我国已加入了WTO,我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很快就要进行正面交锋,但我国银行在很多指标上都达不到原有的《巴塞尔协议》要求,而《新巴塞尔协议》的指标比原来的更高,这势必会对我国的银行构成一定的影响,而我国的银行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达到这些指标,中国银行如何与《新巴塞尔协议》接轨?本文将以新协议的三个支柱为原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