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技术来保证产品的功能.没有创新设计来温暖消费者的心.当只能靠低价去赢得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尴尬已不言两喻.这一点“宁津制造”也不例外,那么“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简称记者)对宁津县委书记许绍华(简称许书记)进行了深入访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F0002-F0002
近期,“中国制造”成为一系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焦点,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铅超标玩具、不合格轮胎、禁类抗生素水产品等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界对“中国制造”的广泛关注。“中国制造”面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海外媒体恶意的对“中国制造”进行“妖魔化”宣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缺乏品牌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缺位,中国品牌并没有同中国产品一同走出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云霞  覃智勇 《数据》2009,(5):15-17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人们再度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制造”。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我们憧憬着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然而,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引发的资源巨额消耗、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世界的不安,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到了重要关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制造业需要怎样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杨宇时 《经营者》2006,(22):77-77
大概三四年前开始,国内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讨论甚嚣尘上。各个企业、广告公司、甚至各级政府均依此作出战略规划.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大家对于“中国创造”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停留在一个感性的阶段,在理论基础上.没有深度的去挖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中国制造”到处安家落户。而与此同时,由于核心技术、设计的薄弱和自主品牌的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代工”模式,使“中国制造”的获益微乎其微,这是目前“中国制造”面临的艰难困境。现实中.“中国制造”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什么制约了“中国制造”?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有“中国工艺毯之乡”和“中国桌椅之乡”之称的山东宁津县,在那里我们对“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有了诸多新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这次质量危机实际上是环保危机,到了从战略高度为中国制造“消毒”的时候了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突然成为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甚至殃及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从来没有过的。这其中自然有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者故意夸大甚至“妖魔化”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人们还是难以理解,中国这个经过30年激烈竞争洗礼的傲视全球的制造业体系,怎么还会突然产生如此严重的质量信任危机?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类似这样大规模集中爆发的产品质量问题,是新兴市场国家必然经历的痛苦,二战后的日本、100年前的美国都曾经经历过。但是,“中国制造”应该已经走过了这样的阶段。中国的工业制造体系,应该巳经过了质量关。  相似文献   

7.
王进昌 《齐鲁质量》2003,(12):29-29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业内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变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不时见诸媒体。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品牌大国”,而打造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究报告》2005,(2):15-18
“中国制造”从“Z型链”到“L型链”解决了“中国制造”价值增值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中国制造”资源紧缺对我国整体经济运行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资源与能源问题只有放在全球化的框架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能源,重视新能源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制造”的成长史。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到2009年,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15.6%,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20年,基于参与国际的加工组装分工,“中国制造”得以崛起。  相似文献   

12.
王利平 《企业世界》2006,(12):28-29
最近,面对“中国制造”越来越陷入的迷局和困惑,更多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寻求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口号,甚至认为“中国制造”是最落后和赶不上时髦的做法,甚至是把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制造、创新、创造。无可否认。曾一度风靡全球“中国制造”,其实是以能源利益驱动经济发展的,我们的“中国制造”大都处于原始的、粗糙的、照猫画虎的来料加工,由于同行肆意压价竞争,中国生产企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得益甚至还不到商品价格的10%,  相似文献   

13.
从材料到终端制造的整条价值链来说,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的20年中做了两件事:材料的初加工和制成品的组装。但是,这两件事也使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使中国在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应有位置。虽然中国一直在做低水平加工,但是由于有了20年来材料产业的发展和低成本优势,为“中国制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以这样讲,“中国制造”的崛起是整个中国确立在世界上位置的潜能所在。  相似文献   

14.
伦敦奥运会,再一次让我们兴奋起来:有65%的官方礼品“中国制造”! 小到毛巾、充气玩具、钥匙圈,大到吉祥物、出场服装、标志性的“人造草坪”,还有灿烂的烟花,总共627项,“中国制造”可谓“全面出击”“扬成奥运”。  相似文献   

15.
捕风捉影     
《人力资源》2010,(7):48-48
“官本位”制约人才创新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称,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人才资源大国之列,但是主要得益于巨大的就业人口规模,而非人才资源的平均可持续文化素质。其后果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步履艰难,空喊口号许多年,却缺乏坚实的人本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惊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不断涌现的新产品,“中国制造”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更多是依赖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多制造企业都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随着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中国制造”也遭遇发展瓶颈,大量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张雯 《监督与选择》2009,(10):88-91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开始摒弃浮躁的情绪,因为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写企业的发展史,他们只是优质品的信徒。洞开的财富之门没有退路,谁还敢把品质视如草芥?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品牌不是只属于“500强”的烟火表演,当可靠性追求成为大小企业的“实用主义”,从容地生存变得有迹可循。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勤上光电一路走来,在世界上与欧、美、日、韩等国的大型LED企业同台竞争。LED行业成为最有可能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聪 《中国企业家》2010,(22):21-21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之惑,不单单是市场规模、成本优势、模式灵活可以解决的,还关系到文化寻根、对接西方思维和发挥品牌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贯穿于“中国制造”发展始终的,对于“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将来,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制造”的逐步崛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中国制造”现阶段的发展瓶颈是科技创新;“中国制造”未来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必然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