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充分体现了我国对财产性收入的重视.文章通过将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美国进行对比,明确了我国了财产性收入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与金融资产结构,认为我国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储蓄率高以及财产性收入较低。实证结果发现: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家庭,非财产性收入均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原因是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低。为提高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并扩大消费需求,认为要在增加居民财富积累的同时,让居民拥有多元化的投资与金融理财工具,优化风险性金融资产供给结构,规范金融市场发展,从而为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提供稳定收益率。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基金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尤其是近年来的爆炸式发展,为广大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是广大投资者的重要理财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家庭收入来源多元化的背景下,财产性收入将成为居民收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虽然基数小,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增长势头非常迅猛。随着居民投资、理财渠道的拓宽,财产性收入将呈现出更快增长的趋势。因此,从制度和体制上  相似文献   

5.
王巧丽 《科技和产业》2012,12(2):138-141
不动产收入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高对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河南农村居民在获得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不动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表示,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潜力很大。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预计2007年的增速会更快。“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谢洪福 《魅力中国》2014,(21):60-60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具有增长稳定、占纯收入的比例小、低于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区域差异显著等特点。为此,要着力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这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围绕增加上海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意义,上海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增加市民的财产性收入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考察苏北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的基础上,与苏南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苏北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为增加苏北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出路,缩小苏北城乡居民以及江苏省内苏南苏北地区农民之间财产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唐斯斯 《中国经贸》2012,(16):124-126
作为居民人均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财产性收入”拥有很丰富的理论内涵,本文在国内理论界对“财产性收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界定“财产性收入”的概念,指出财产性收入就是财产的衍生收益,是进一步通过财产权来获得的收入;同时这里的“财产”与“财富”还有差别,即只有物和财富资本化之后才是财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变迁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刚  刘全红  戚霞 《辽宁经济》2011,(10):18-26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旨在通过创造条件增加广大中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实现财产性收入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群众拥有”的转变,真正进入财产性收入“大众时代”。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既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又是缩小贫富差距、“藏富于民”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宏伟目标的根本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1990—2011年青海省不变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和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缩小,并在2008年以后出现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并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是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变化。见于此,我们对青海省城乡居民进一步增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创造条件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我们党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方面提出的一个新理念.笔者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思路出发,仅就农民目前的财产性收入状况,特别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增加人民福祉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几年来浙江居民收入变化,从绝对数来看,浙江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浙江城乡居民收入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近些年来浙江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贫富悬殊的矛盾开始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从整体来看,居民内部总体性差距呈现扩大态势;从城乡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从地区来看,不同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相似文献   

15.
李凤舞 《魅力中国》2011,(21):541-542
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增长速度还不够快,相对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贯彻“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精神,仍然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侧重于从资本市场角度解决这一问题,运用股票、保险、员工持股计划等多种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让更多群众公平、公正的分享经济发展果实。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明确了财产性收入的定义,认为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是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正加速增长,并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提高财产性收入的举措主要有: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投资代理业务,拓宽投资渠道;抑制通货膨胀,构建稳定的投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房屋出租收入在居民财产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居民财产性收入与其房产的实证研究结合协整分析发现,首先财产与财产性收入存在双向良性互动关系;其次可以自动实现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与他们房产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再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落后于他们房屋财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杨小燕 《上海经济》2007,(12):40-42
"十七大"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如何切实可行地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值得关注。毕竟,国民财富增长模式和分配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何况当前对"财产性收入"还存在多种误区。  相似文献   

19.
袁金霞 《特区经济》2009,(5):136-138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拥有重要创新性的内容,也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要创造法律、经济和市场等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20.
冯志艳 《改革与开放》2011,(12):114-115
从湖南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湖南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如农民投资理财知识缺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土地及房屋流转制度障碍以及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