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拨了拨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2.
我也说不起所以然 说起来,我自己也觉得非常奇怪,虽然我在上海才住了五六年,然而孩提时代的印象,几十年来却不时闪现在眼前:那是一个迷人的黄昏。夕阳的余辉五彩斑斓,在弄堂深处的一座院子里,我依偎着母亲,坐在小桌子旁边,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她说古道今,一边慢悠悠地剥着毛豆……  相似文献   

3.
犁田的母亲     
<正>前天晚上,接到母亲电话。母亲问:"星期天你有没有时间回来一趟。"我略作考虑后说:"可能没有。"母亲又说:"过几天是欣儿的生日,我准备了一只鸡,本来准备送过来的,可由于这几天秋种比较忙,不能过来。如果你有时间,就回来一趟。"星期天上午九点多,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父亲,我问母亲在家么?  相似文献   

4.
东方 《东北之窗》2008,(2):21-22
有一次,母亲到外地,看到有大红袍花椒,只见一颗颗花椒长相饱满,色泽漂亮,再抓一把一闻,香气扑鼻。母亲当即买了1斤带回家来,还喜滋滋地分了一些给我,说:"北方难得碰到这么地道的花椒。"我随手抓了一把看看,发现有些花椒是开了口的,花椒  相似文献   

5.
离别     
汽笛划破夜空那一对,我拥着疲弱的母亲奔问月台。拾阶而上时,她的脚下几乎是两央一步,人群在窗口拥动力在服装整齐的队伍甲找寻着自己的孩子.站在人群外围,母亲的眼神是那般急切,千言万语咽在嘴角,她没有呼唤小jj的名字,只是还默地顺着每个窗口寻觅。忽然,她手一指,又立东l旧下了,顺着那个方向.我有见了小弟,虽然地剪短了头发,穿着崭新的军服.那张熟悉的面容却渐渐看不分明了,一股#沿一天进眼眶,鼻子一阵阵发酵。我凑近母亲耳畔说:“我们讲过去吧,至少能说上几句话”。她摇了摇头。我不知母亲当时所流露出的表情,可站…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27日,清明节前一周,张大中做了件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纪念母亲王佩英. 此后,纪录片和纪实作品<我们的母亲王佩英>一度发酵,并为张大中带来荣誉和尊重. "我的创业资金是母亲拿命换来的,而母亲对我做人的教育让我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张大中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我把公司卖给黄光裕以后,由企业家变成资本家了,我就有时间来完成心愿了."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原色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醒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开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过多的课余负担,也没有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上学了,工作了,结婚了,生活真的像条河流,  相似文献   

8.
隐居的佛像     
毕钝 《西部人》2005,(2):45
母亲一生信佛。母亲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头一件事,便是净手后向佛像作揖上香,表情是那么虔诚肃穆。我相信,此时此刻,母亲心中惟有佛,别无杂念。而母亲一年365天每天早上这一雷打不动的功课,是面对贴在墙壁上的一纸佛像完成的。“文革”十年,母亲依然每日清早虔诚地敬佛,作揖上香。一些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或许难以相信:那时候还敢敬佛呀?该不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吧!我郑重告诉诸位,我的母亲就有这种胆量,不,确切地说,那是母亲的智慧。说起来,这似乎是个传奇故事。“文革”年代,母亲当然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公然敬佛。但母亲却想出了一个奇招:“请”…  相似文献   

9.
母亲今年已86岁,耳朵有点儿背了,母亲的脚是小脚,住上楼房后,母亲考虑到自己上楼下楼不方便,很少下楼。我怕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寂寞,总跟母亲说:您不是爱听收音机爱看电视吗,您随便看哪个。母亲总是笑眯眯地说:儿子,我不用你们管,我自己会安排。我会看护好这个家。  相似文献   

10.
张凯 《中国西部》2012,(Z2):140-142
"没关系的,段老师。现在的我对进入实验班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了,要让我真得离开您、张老师、霍老师、还有其他老师,我还真舍不得呢!"段老师有些感动。"老师,我已经适应了普通班的学习生活,您就放心吧,明年的中考我肯定不会让老师们和我的母亲失望的。"晓雅边说边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段老师笑了,抚摸了几下晓雅的头,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敢拉钩吗?""当然了。"师生俩快乐地将两个小手指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1.
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作为母亲,我的心越来越紧张,虽然不想表现出来,但言谈举止间还是不经意地流露出来。那天先生对我说:"你最近对孩子嘘寒问暖太过了,又总在提及中考的重  相似文献   

12.
乔风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4,(51):24-28
卡着12月的前奏,拖着2014的尾声,将济南这座城市的一年际遇,写尽其中,聊作盘点,自知不能尽收笔端,权当跟济南谈谈,探讨一下这一年的济南故事。2014,创城在泉城。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曾说:"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2014,济南创城路上,创出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面貌还创出一批母亲般温暖圣洁的卫生人面孔。  相似文献   

13.
韩慧玲 《中国西部》2014,(3):106-106
<正>"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深入学生心灵,打动学生心灵,教育才会有成效。"叮铃铃……"当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时,发现靠后墙边站着个一男孩子,定睛一看,原来又是小锐,我心里已经明白了三分:他肯定又犯错了。为了尽快恢复课堂的平静,我轻描淡写地说:"小锐,站着干吗?快回座位去。""不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叫道。我故作惊讶:"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他的作业又没写,老师罚他站着反思!""他上课故意挤我的桌子,干扰我听讲,他应该站着!""下课后我们跳绳,他故意捣乱……"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个不停,小锐红着脸,低着头,有口难辩,只好"认罪受罚"。  相似文献   

14.
旅游的理由     
先说一个故事,我跟女友发生了小摩擦,她死活要出去旅游且一个人走,头一天她买好了车票,目的地是成都和九寨沟。她在屋子里翻着“旅游指南”之类的书,死活不理我。从她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我对她母亲说:“我把火车票拿去退了,不能让她一个人出去。”我说我不放心。她母亲人惊失色:“那她明天起来找车票,找不到那还得了?”我说这件事您不用管。女友喜欢旅游是真的,但她要作孤身之旅游这明显是在赌气了。必须防着点。我想,一生好人名山游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在旅游这方  相似文献   

15.
逝去的炊烟     
春节前夕,母亲打来电话,说我这几年忙于工作没有回家过春节,2007年的春节说什么也要我回去过年,尝尝母亲亲手给我们做的农家乐。腊月十五,单位一放假,我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回家的汽车,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思绪翻滚,家乡炊烟中的年总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6.
《老区建设》2011,(19):63
A纪念日嫁给他时才19岁,到结婚20周年时,我满以为他会记起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那天晚上他说:"你知道吗……"便停了口。我高兴地想,他终于记起了,一心等着他说下去。哪知,他接口便说:"我养你比你爸养你还多了一年。"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拔了拔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18.
欣蔓  左莹 《东北之窗》2015,(6):52-53
热情、真诚、重情、谦虚、包容……众多闪着光芒的形容词漂浮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不知从什么角度起笔,开始这篇文章。与西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宝纳有过几次接触,虽无长谈,但她亲切的笑容和真诚的目光,有如邻家大姐般,暖人心脾。这次在民间文艺迎春会上与她再次相遇,她正忙前忙后为她的团队张罗着。安顿好大家的事,宝纳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接受采访。宝纳告诉记者,剪影起源于法国,兴盛于18世纪的欧洲,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我从6岁起就迷上剪影艺术了。"宝纳说,她  相似文献   

19.
前些天在老家的父母突然给我来电话,一个没接之下他们还不依不饶地再次打了过来。电话回过去后,父亲母亲急急忙忙七嘴八舌地向我“通报”着一件大事:家里仅剩的一亩田,因为正挨近乡村公路,听说要被乡政府规划成为商业街了……从他们向我说这件事的情绪中,我感受到他们心情上的摇摆不定,既失落担心,又有所期待。担心的是,他们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有地在就有粮吃,  相似文献   

20.
一大早,"二怪"见母亲端着一盆垃圾出了门,一手夺回说:"妈,咱再不能往那地方倒了,你看咱村口都快成垃圾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