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盟     
正赵科林加盟联想或重振摩托罗拉有"手机教父"之称的诺基亚中国原总裁赵科林加盟联想集团,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他将负责联想除中国以外的全球手机销售及业务拓展,并深入参与Moto并购项目。澳大利亚人赵科林是中国手机行业教父级的人物,他曾担任诺基亚中国公司总裁,一手奠定了诺基亚在中国绝对霸主地位和中国区在诺基亚全球市场中的核心位置,之后他升任诺基亚全球高级副总裁,进入诺基亚核心领导团队。2013年7月,赵科林加  相似文献   

2.
《商务周刊》2011,(Z1):58-59
《商务周刊》:Google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巨头,进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行业有哪些优势?Google发言人:Android让人们更接近网络。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Android设备,通过手机上网并进行搜索  相似文献   

3.
我们到底对无线互联网时代了解多少?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无线互联时代最初不过是移动的电话,现在却变成了生活的统治者。冯小刚的电影《手机》中说:“这不是手机,是手雷。”好莱坞电影《一线生机》成为诺基亚手机的大型广告片。这还不是最让人震撼的, 在另一部好莱坞电影《达芬奇密码》中,主角们不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是在手机上进行搜索。时代改变了。手机已经开始慢慢演变为互联网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快消时代,手机的换代更新速度飞快,从过去手机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兴起不易;但一个手机品牌的落寞可能会在某一错误的决策瞬间消逝。因此,本文以在互联网"快消时代"手机品牌战略管理的研究方向出发,以小米手机品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小米手机品牌管理战略,以期优化小米品牌管理战略,增强小米品牌国际化道路上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5.
品牌动态     
《成功营销》2013,(8):16-17
诺基亚放低姿态自认挑战者品牌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在经历了销量和市场份额的连年下滑后,逐渐沦为二流企业。诺基亚首席营销官图拉·蕾蒂拉(Tuula Rytila)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将努力适应现状,规划全球品牌战略,"我们多年以来一直都是行业领导者。领导行业的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患得患失,变得更有防御性。而现在,我们需要拿出挑战者的姿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我们希望采取更大胆的措施,树立一个全球品牌。"蕾蒂拉说。  相似文献   

6.
去年"互联网思维"成了炙手可热的热门词汇,诸多传统行业纷纷开始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转型问题,蜂拥而入的传统行业霸主们必然也引起激烈的基于互联网主流市场竞争,因此,很多创业者选择另辟蹊径,避开"正面战场",从被忽略的夹缝中寻找市场机会,其中一部分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功。本文将通过分析互联网思维下利基市场的优势和挑战,对其今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给创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三联竞争力》2010,(6):80-80
自宣布移动互联网战略之后,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头衔"SP"(服务提供商)。 2010年5月,诺基亚正式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名为"生活通"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Google推出来一个Nexus One,这事比较违反常理。因为众所周知Google这两年力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引来T-Mobile、Verizon、中移动、宏达电、LG、三星、摩托罗拉等一大批非顶尖或非正统手机业选手成为其拥趸,试图扳倒诺基亚的Symbian、苹果的iPhone和RIM的黑莓。这下子Google突然搞出自己的手机,就等于微软推出了Microsoft品牌的PC,摩托罗拉、三星到底还用不用Android了?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3日,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相较于巅峰期1000亿欧元的市值,这对诺基亚而言无疑是一种严重的教训,而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微软与英特尔的博弈;一是诺基亚自身的战略选择。诺基亚在两大巨头干扰下做出了错误的战略选择,最终导致手机业务被战略盟友收购的结局。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这可以视为分析企业战略选择的一个经典案例,而诺基亚的案例最终带来的启示是:企业在战略联盟的选择中,要全面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让人们失去“下线”的机会。 雷军的“修合”与“存心” 中国最近三年来出现的两大商业奇迹可以概括为“小微”的奇迹——小米手机和微信以超乎常理的速度成长,壮大。过去的三年,手机业老大诺基亚驶上了从有到无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当其他手机制造商热衷于讨论什么将是下一款流行手机的时候,诺基亚却像IT和互联网公司一样,兴奋地想象“手机的未来”。为了实现手机成为下一代主流移动计算设备的梦想,诺基亚灵活地在“当下最强悍的竞争者”与“面向未来的平台搭建者”这二者之间不断切换身份和角色。  相似文献   

12.
正营销者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购买决策习惯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联想手机而言,从传统营销向互联网营销思维的转变势在必行。对于联想手机营销来说,2013年最重要的创新就是从传统营销向互联网营销思维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购买决策习惯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对各个行业的营销都造成了影响。折射到联想手机的营销上,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传统营销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例如,传统营销模式并不能及时地应答用户的反馈意见、不能迅速跟消费者沟通,掌握消费者需求等等。但是在互联网上,透过社交平台、品牌社区却可以做到与消费者实时沟通。而从联想内部来看,相较于其他传统行业,联想更熟悉了解互联网行业,先天就更具备互联网基因,因此"转变"成为了我们2013年营销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诺基亚曾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者,连续15年销量第一并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然而市场的瞬息万变让这个曾经的霸主跌入谷底。本文对诺基亚品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手机市场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彭琪欢 《光彩》2013,(10):17
谁抓住了潮流,谁就抓住了未来. 当苹果和Google都认为互联网正在从"台式机"转移到口袋,当腾讯和新浪正在为用户的微博归属剑拔弩张,当类似"某女生利用社交网络免费穿越美国"的新闻层出不穷,当美国花旗银行与Google合作,让消费者能通过手机直接刷卡时,你还认为世界没有改变吗? 上述例子的共同点是互联网技术的SoLoMo运用.这个概念最先在2012年初由美国KPCB风投公司提出,它整合了三个最热的关键词: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  相似文献   

15.
小米从成立至今,仅仅走过5个年头,从起初艰难打入智能手机市场,到最新的一轮融资里面,小米的估值近450亿美元。"小米+步枪"的落地让我们看到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巨大成功。本文从小米2010年至2012年三轮融资出发,站在风险投资者的角度,分析小米的吸引风险资本的独特之处,并逐渐剖析小米商业模式.本文得出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1.用互联网方式打造一个手机品牌。2".铁人三项"(软件+内容+硬件)的系统优势。3.将互联网快速升级的模式引入手机行业。  相似文献   

16.
张霞 《电脑采购》2000,(45):26-26
无线互联网是移动数据通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它既保留了移动通讯的方便、快捷、个性化、无处不在的特点,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海量信息和查询方便的优点。今年以来,WAP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有人甚至说,无线互联网时代正在走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电信企业都已推出WAP业务,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等手机厂家纷纷宣布,以后推出的手机多数将带有上网功能。无线上网真如商家  相似文献   

17.
Google称霸多年之后,新生力量正在云雨翻转,酝酿着新一波风暴的来临在Google以神话般的速度奠定了全球互联网搜索的霸主地位之际,一大批搜索领域的奇才们却正在图谋发动另一场革命颠覆Google霸权来重塑搜索经济,这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就是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这个身材清瘦、戴着一副眼镜、狂躁不安的家  相似文献   

18.
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上,曾经的领先者诺基亚品牌日渐衰落,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如何提升品牌价值成为诺基亚重新赢得市场的关键。本研究基于Aaker的品牌价值"十要素"模型,结合手机行业的特点,设计并利用手机品牌价值评估的测量量表,分析诺基亚品牌价值状况,并提出了提升诺基亚品牌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曾鸣 《创业家》2014,(7):104-107
正任何产品、任何企业、任何服务可能都面临着一个在互联网时代怎样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营销方式的改变,战略方向的选择,商业模式的变化,都绕不开"互联网化"。互联网跟每一位创业者都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利用互联网创业,还是来自传统行业谋求转型,都不可能逃离互联网。那么企业的互联网之路究竟会往哪个方向走?其中有哪些机会是我们应该看到并且去抓住的?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来到黑马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战略解读。以下为曾鸣口述: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上,人们提到最多的名字是苹果、三星、黑莓,甚至HTC、小米等,然而将时间倒回本世纪初期,那时最为人们称道的手机是"手机中的武器机",诺基亚。然而,这个成为了一代人记忆的"神器"在2013年9月2日正式宣布,微软对其的收购相关协议已彻底达成。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诺基亚作为手机行业最先崛起的企业,究竟是怎么走到该业务被收购的呢?收购过程具体是怎样的步骤?收购之后的市场情况分别对微软和诺基亚都有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