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候”已成为经济真实的变量,碳关税在此背景下步入世人的视野。虽然碳关税还未真正实施,但经济走低碳化道路将是大势所趋。为此,从碳关税对中国外贸影响的两重性,即从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随后,提出应对碳关税的对策措施,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孙妍  吴江 《发展研究》2013,(12):16-17
随着全球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相应的碳关税措施.碳关税对于各国贸易的影响毋容置疑,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出口贸易总额,改变商品的出口结构,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等方面.为此提出我国应对碳关税的对策:加快环保技术扩散,改进生产工艺、拓宽高碳产品出口渠道、达成区域碳排放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碳关税的相关理论机制及其经济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形成巨大威胁。为此,美国和法国先后提出了以征收碳关税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在介绍碳关税提出背景的基础上,分析碳关税的相关理论机制及其经济影响,并概括碳关税问题的主要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关税”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并逐渐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新工具。本文通过对碳关税形成与发展的描述,阐述了碳关税对中国对外贸易、相关产业及其就业的可能影响,并就如何应对碳关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工业化的路径开始发生了变化,在制度变迁与结构转化的双重演进背景下,工业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国家工业化的方式演变为国家工业化与民间工业化同时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模式。因此,新型工业化是以现有工业化为出发点的,分析经济转型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对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制定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碳关税是指一国海关对某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高耗能进口产品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而特定的国家或地区是指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根据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限量及交易法案》和《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规定,美国政府可以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并于2020年起开始实施。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碳减排限额,也属于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对象国之一。紧随美国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碳关税问题上动作频频,对本国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加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发达国家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纷纷以环境保护、低碳经济为由给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碳关税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适用于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根据美国的《限量及交易法案》规定,美国政府将在2020年起开始征收碳关税。在此情形之下,碳关税的征收势必会对中国纺织品贸易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纺织业目前还没有实施二氧化碳减排限制,纺织行业科技水平偏低,碳排放量高,研究碳关税对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纺织业的影响具有现实参考意义。在分析中国纺织品行业出口的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徐雪竹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21+78-21,78
近年来,一些国家打着低碳减排的旗号单方面主张对高耗能产品征收碳关税,引起了国际范围内广泛的关注。碳关税的征收必然带来企业成本的提高、出口的下降,经济发展受阻等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培育新兴市场等措施来跨越这一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制造业具有明显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发达国家碳关税的征收短期内将增加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成本,降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竞争力,引起出口额下降。就长期而言,尽管碳壁垒的扩散效应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制造业出口环境,但若国际国内应对得当,碳关税形成的强大倒逼机制所产生的低碳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比较优势回归效应和对外投资扩大效应,会削弱或抵消成本增加和出口环境恶化等消极影响,并对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碳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法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征收碳关税政策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给以出口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从对碳关税起源和本质的分析出发,探讨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碳关税征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詹晶 《经济与管理》2011,25(3):78-81
作为一种新型碳排放限制措施,"碳关税"的征收在短期内抑制农产品贸易数量,恶化农产品贸易条件。但是,长期而言,如果农产品出口国应对得当,"碳关税"会通过技术促进、制度约束、舆论导向、环境保护等倒逼机制,反向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和农产品企业应积极应对"碳关税"的经济效应,大力发展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尽可能创造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碳关税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财经科学》2010,(12):114-120
基于环境保护和贸易保护的目的,美国提出了征收碳关税诉求。这将对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细分数据,分析了美国征收碳关税可能会对我国各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应该在多边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对美国将实行的碳关税政策进行限制约束,及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往学者多从定量角度单独分析碳税或者碳关税的各种影响问题,笔者则对碳税和碳关税的不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对自身更为有利,但却会给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这从定性的角度揭露了碳关税的贸易保护本质;运用VAR模型所做的实证模拟分析也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将显著消极影响发展中经济体对其的出口,这从定量的角度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关税、走私和福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烽 《财经研究》2001,27(9):32-37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走私的均衡分析框架,以期探求:存在走私实际成本时,走私者行为如何决定,以及引入政府反走私行动、关税税率上升等外生冲击后,走私相关效应如国民福利效应将发生怎样变化?  相似文献   

15.
A 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issue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tate sector and the private sector induced by a tariff reduction in the transforming Chinese economy.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price control, tariff protection, and the coexistence of state and private sectors. It is shown that the way in which income levels of the two sectors are affected by the tariff reduction depends on (i) the way in which the price of nontradables is affected, (ii) the degree of privatization, and (iii) the extent of price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从"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和对外贸易企业的影响入手,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以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理论为指导,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应对"碳关税"这一新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内涵为基础,从系统学的角度重点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促进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和集群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概念,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指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分析农业产业化集群与工业集群不同之处,指出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克服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主要发达国家1850~2005年工业化以及碳排放的历史数据,考察了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碳排放的演变趋势,从中得出碳排放和一国工业化进程间的规律性。使用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三个指标多角度分析了碳排放的演变特性与规律,分析了各国碳排放周期,指出了工业发展中碳排放倒U型发展模式,并将整个周期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