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广为关注的热点.从生态旅游的视角研究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方法,在研究水源区生态环境概况及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旅游是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选择产业,并提出了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进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要开展水土保持、绿化江山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要加强公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要结合新农村改造,重新布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居民新区;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检测体系、生态及水资源补偿机制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价值观、追求可持续的发展现、倡导人们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观、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和举措、要求加强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论述了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矛盾的重要举措。文章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新要求及重庆市生态文明“十三五”规划要求,基于《重庆统计年鉴》2004—2015年的数据,采用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从国土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制度建设、生态文化宣传四个方面,选择了37项指标构建了重庆市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的态势,但系统的协整性仍存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中,权重前五位的指标是:环境保护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绿色出行率、化肥使用强度、城市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比重。指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重庆市及其他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波 《经济论坛》2011,(8):84-86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基础。本文就横溪镇创建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并就下一步创建提出四点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喻靖文 《时代经贸》2011,(12):27-28
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价值观、追求可持续的发展观、倡导人们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观、选择转交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和举措、要求加强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论述了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也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在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进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制度实施7年以来,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及区域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剖析了督察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对策建议,即总结提炼督察实践经验,实现督察标准化;加强督察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执行精准化;建立督察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督察规范化;创新生态环保督察方式,提升督察公信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督察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立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47-148
以生态文明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文明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等,为西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曾伟 《大陆桥视野》2016,(8):287-288
生态安全是公共安全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等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就成了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理清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找出研究的薄弱点,从而指出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地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近年来学界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与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研究。我们在肯定这些积极研究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薄弱点,未来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第一,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第二,正确对待马克思的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第三,关注中国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社会革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需要进行新的改革。改革的要点包括:建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与评价体系中;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循环经济模式;培育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产业,大力倡导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1.
董桂才 《技术经济》2007,26(4):85-89
相对于水价和用水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在当地的配置效率,虚拟水贸易则可以提高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效率。虚拟水从水资源生产率较高的国家流向水资源较低的国家意味着在全球层次上水资源的节约。因此,国家之间、洲际之间虚拟水贸易被看作提高全球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缺水国家获得水安全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刘嘉 《当代财经》2012,(6):26-34
水权是水产权制度的简称,是建立水权市场体系的基础。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危机迫切要求建立有效的水权制度和水权市场体系,以保护和有效配置水资源。为此,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分别从物权和产权的角度对水权进行阐释和建构。但现有研究对水权的把握过于抽象,难以明确经济主体在用水行为中的损益边界。而以水质变化和用水方式的竞争性、排他性为依据,具体区分资源水和产品水两种水资源形态,能够较为合理地界定和把握水权概念,有针对性地建构水权体系,建立水权市场,从而有助于从微观上定义经济主体的行为边界,从宏观上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消耗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各种资源的低效率使用现象较为普遍,而其中水资源的浪费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尤为突出.为此,本文从水权的角度探讨了在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下如何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促进水资源的充分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利用市场化的前提是建立水权制度。水权是单位或个人对一定之水的使用收益权。水资源具有多用性,对水资源利用的目的和方式不同,水权内容也就存在差异。水权类型化不仅便于明确各类水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便于国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用水分析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出一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水资源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依据水资源投入产出表建立产业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用水乘数的计算模型,选择缺水较为严重的宁夏地区进行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产业间接用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分析产业用水时,不能简单以直接用水系数衡量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应正确区分产业用水性质,为缺水地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亚洲和中国当前和未来面临的一些与水资源相关的重大挑战,呼吁各界提高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建议我国政府促进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将水资源纳入安全政策规划,鼓励加大对水资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投资力度,并加强相关国际和国内合作。  相似文献   

17.
只有通过融资激励机制来改变或强化各行政区域的污染治理和监督激励强度,才能实现流域上下游整体上的福利优化,有效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实现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本-收益的平衡.对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的分析表明,在中国现行水污染治理体制下,流域内各行政区域间的激励不相容导致了流域水污染的持续和加剧,也导致了地方政府污染治理监督强度和治理强度上明显的激励不足.通过自主协商和横向要素转移等自组织模式强化上游的治理、融资和监督激励,可有效地实现分散信息下的上下游之间的激励相容,推动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流域水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是我国对水资源使用进行收费的法律依据.但是,从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水资源费制度必然要被水资源税的制度所取代.本文分析比较了荷兰和丹麦两个水资源税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一些经验.并对我国将来可能的水资源税制度的基本要素作了设计,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权是水资源管理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可交易的水权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在不同用水部门或用水地区的配置效率。本文在剖析广东省现行水权制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水权制度,提出了建设水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虚拟水贸易在解决中国和全球水危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中国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剧水危机。近年来,农产品贸易中的虚拟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看做是一种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手段。本文利用虚拟水的概念和方法分析了中国1996~2001年间的粮食贸易,发现:这些年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净进口了3.28×1 010m3虚拟水;通过粮食进口,中国相当于节省了1.86×1011 m3的水资源;中国的粮食贸易由于基本符合水利用效率的比较优势,因而给全球节省了1.01×1011m3的水资源。中国通过虚拟水贸易不能完全解决国内水危机问题,但是可以节省国内水资源,缓解农业区的水危机状况,提高全球水资源利用效率。尽管当前中国采取虚拟水进口策略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虚拟水的概念给我们理解粮食贸易和调水工程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