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动力与逻辑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动力是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其成本,从而对行动集团和政府产生推动制度创新的激励。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逻辑基础在宏观上体现为向"资本"属性的回归,在微观上体现为向"企业"属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首先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城市政府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需求,包括制度环境的变迁、行动团体的缺失、城市政府的领导者对可再生能源预期收益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等制度需求。然后基于上述分析,分别从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层面详细地探讨了城市政府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上的政策。在制度需求层面,政府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技术、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在制度供给层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地实施制度供给,解决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度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叶伯青 《技术经济》2001,20(5):8-10
1、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诱因、动力和条件———供求关系分析国有企业制度创新需求 ,是指国有企业为谋求在现行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而产生的制度变迁需求所引发制度的重新安排 ,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总是力图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谋求确定预期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只要发生了制度的非均衡 ,就产生了对新的制度服务的需求和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以及新制度服务的潜在供给 ,而不管这种潜在供给能否变成实际供给而使制度需求得到满足。一旦国有企业制度变革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 ,就产生对制度创新的需求 ,这一需求必然诱发实际制度…  相似文献   

4.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双螺旋动力,技术与制度是否协同匹配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和速度。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我国技术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技术范式和制度框架内技术—制度的互动稳态,激发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当前,我国制度创新的供给明显滞后于技术范式的转换,现行的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与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还不适应数字技术范式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这是导致制造业企业陷入生产率困境、转型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从多制度变革入手,通过调整传统的制度框架适应技术范式的转换,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的制度变革路径包括改变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取向、致力于数字技术底层逻辑的制度变革、强化竞争导向的市场化制度改革、侧重促进协同创新的制度创新及聚焦动态能力的企业内部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小玲 《经济经纬》2005,(6):119-12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创新,它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自节约交易成本的收益、规模经济收益、技术进步收益、一体化经营收益、减少不确定性及规避市场风险的收益和维护经济地位的收益,而其成本则包括融资成本和制度成本。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组织创新才会发生。因此,只有不断降低组织创新的预期成本,才能形成合作组织广泛产生和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权力中心进行制度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进而提高了其制度安排的质量和效益.这种在宪法秩序、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存量约束下的创新行为,存在着决策成本、规范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同时还会产生地区经济的发展、自身利益的强化和权力中心的认可三种收益.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实现制度创新的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制度创新的局部地区成本偏高将会其整体进程产生影响,本文以吉林省作为典型案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并据此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改变社保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对比,推进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8.
“上游市场垄断、下游市场竞争”的非对称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产业链整体效率和创新水平的提升。随着竞争政策的深入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助于规制地方政策制定行为,降低行业进入壁垒、维护市场主体平等,将深刻改变非对称竞争格局。本文基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对上下游制度性壁垒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非对称竞争格局改变对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通过削弱上游制度性优势来改善非对称竞争格局,并促使上游企业增加相对创新产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既规制了制度性行业壁垒带来的“隐性补贴”,削弱了上游企业的市场势力和纵向加价能力;同时也削减了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和信贷倾斜等“显性补贴”,增加企业成本并减弱了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共同促使上游企业转向创新发展。本文为竞争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提供了纵向视角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9.
戴维斯和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从理论上规范一点说,制度是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当组织经过成本--效益分析决定对现行制度进行渐进式的调整,或者干脆用一种新的制度替代现行制度时,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便称为制度创新.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可以取得创新利润时,企业制度创新才会产生内在动力,这一点与技术创新极为相似.有时候人们对现存企业制度也不满意,但考虑到变革制度的预期成本和变革制度后所取得的预期收益比较起来并不划算,也就只好保持现状了.  相似文献   

10.
制度经济学突破了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认识,通过产权、交易费用、制度变迁等理论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了解释。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会计准则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一项制度设计。中国在解放初期照搬了苏联的会计管理模式,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引入了会计准则这项制度。在会计准则变迁这个过程中,政府承担的成本有固定的行政成本和直接的专项成本,而能够获得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对整个经济体系建设的促进上。对于政府而言,会计准则创新的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于是政府成为了这个过程中最主要和最积极的行动集团。  相似文献   

11.
制度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要素和首要要素。新兴产业因其独特性而对制度产生不同的需求,因而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也因创新主体基于新增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内生出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是我国政府从诸多资本制度选择集合中实现的一项制度选择,其原因在于该制度将会为我国参与资本市场的各主体带来很大的预期收益,使得因制度建立所花费的成本得以补偿。但是股票发行制度变迁中存在规定的制度与实际执行的差异,造成每一项股票发行新的制度安排无法分散风险和增加效率。通过对差异表现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我们认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存在制度非有效供给。根据“需求—供给”理论,结合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中各要素的变化,我们给出制度非有效供给的理论模型。改变制度非有效供给的有效办法是通过制度主体角色的转变以实现制度供求的重新调整。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实现制度主体角色根本转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不同的制度效率及资源配置的可能性边界。起点模式对外部利润的追求,是高新区制度变迁的动力,通过考量制度变迁成本和收益,制度变迁主体可自由选择制度变迁的方向和模式。而制度演进中路径依赖的存在,限制了制度变迁主体的选择范围和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系统探讨高新区制度演进的机理、动力及边际点,分析其路径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内部人短线交易收益归入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内幕交易预防制度,由于该制度具有适用简便、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被各国视为一件铲除内幕交易的利器。我国现行《证券法》对该制度也作了规定,但规定过于简陋,缺乏相关配套制度的支撑,导致该制度在法律实践中鲜有适用。因此,今后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有效地设计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主要包括:股东代位诉讼制度,内部人持股变动申报制度,内部人短线交易收益归入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全球数字媒体市场数字媒体是过去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借助于数字媒体,数字改变了信息通信技术及媒体和娱乐部门。它使这些部门日趋融合,从而产生了通过新通道(如在线和无线)传播的新的产品和服务(如移动音乐和互动电视)。数字媒体仍然是一个稚嫩的部门。尽管21世纪初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速度减缓,但许多子部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不在于意识、人才等原因,而在于目前阶段技术创新投入的边际生产力较之要素投入、制度创新投入的边际生产力为低。大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充足要等到这样一个时点的到来:即技术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高于、至少是等于要素投入、制度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通过选择比较收益较高的项目进行投资,企业实现了个体理性,但这并不必然导致集体理性或者国家理性。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众多企业正在遭受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困扰。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只是其众多发展路径选择之一。企业对于发展路径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各种环境的刺激,因此要使企业走创新之路,就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虽然企业也有自己的制度和动力机制,但它们是受外部宏观制度环境制约的。合理的外部制度环境可以转化为有效的引导和驱使企业选择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正向压力,而这些正是我们所缺乏的。探讨了我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产权制度、劳动用工、职称评定、退休待遇、资源环境以及金融等外围制度困境。之所以称其为外围制度,是因为它们并不直接规定和指导企业创新活动,也不参与创新要素的直接分配,而只是影响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进而影响各种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参与的态度和成本。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产业创新能够实现软硬件及创新参与者之间的有效联结,由此技术标准化重要性日益上升。通过数理建模、案例分析等方法,本文从需求侧视角讨论技术标准化推进数字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结果显示:第一,技术标准化对数字产业创新具有双重效应,在新技术主导条件下能够加速新技术扩散,在旧技术主导条件下能够提高创新门槛。第二,在新旧技术并存的条件下,技术标准化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和抑制数字产业创新中的“过量动力”和“过量惰性”现象。我们借鉴Malerba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框架,讨论了技术标准化推进数字产业创新的作用路径。在数字知识累积、创造和价值实现变化背景下,数字产业市场特征决定了竞争企业间低技术标准化与互补企业间高技术标准化共存,并通过一定技术标准化水平来平衡消费者偏好与网络效应,成为推动数字产业创新的重要路径。知识产权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度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企业从创新中获利的能力,激发产业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从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视角分析了此次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制度成本与制度收益的均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会计准则的研究需不断深入,会计准则体系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黄日生 《财经科学》2015,(11):45-54
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政府和农民集体围绕小产权房的利益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方博弈的动机来源于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增值收益的分割;而现行土地制度安排下,农民集体在博弈中的最优行动选择是进行小产权房的供地交易,政府的最优行动选择则是默认,这一均衡结果又受到了政府土地制度创新的有效性、农民集体在公开土地市场的收益以及小产权房开发的违法成本等因素的强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征地补偿安置标准、明确小产权房的处罚措施等政策建议来遏制小产权房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