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理分割的存在,使私募股权投资难于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抑制了其对IPO抑价的治理效果。而高铁开通压缩了时空距离,将有助于改善地理位置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抑制,更好发挥对企业和市场的治理效果。文章以2008—2018年中小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收集、整理私募股权投资和高铁开通数据,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首先从全样本验证了私募股权投资对IPO抑价的积极治理效果。然后,探索了地理位置对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效果的影响,发现私募股权投资仅能改善东部地区IPO抑价,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能发挥对IPO抑价的治理作用。再以企业所在城市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私募股权投资对IPO抑价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行业,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风险投资机构的历史数据,引入异质性风险投资概念,研究了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上市前异质性风险投资、联合持股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Heckman两步法处理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内生性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长期风险投资能够发挥认证监督作用,其持股能降低IPO抑价;(2)短期风险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更多表现为逐名动机,其持股与IPO抑价呈现"U"型关系;(3)异质性风险投资的联合持股均会显著降低IPO抑价,且机构数量越多,IPO抑价程度越低。文章提出应大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行业,鼓励风险投资进行长期投资;遏制短期风险投资的投机行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声誉市场;鼓励联合持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方兴未艾,为创业企业提供大量资金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和影响企业的管理活动和决策,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同时影响企业的IPO进程。本文以2014—2020年深交所创业板有风险投资参与的4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联合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的影响以及市场气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联合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抑价率显著低于单一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市场气氛加强了联合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率的限制作用,市场气氛热烈的时候,联合风险投资更能有效降低IPO抑价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首日换手率显著低于单一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相较于CVC+IVC以及IVC+IVC的联合风险投资合作模式,CVC+CVC的合作模式更能显著降低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4.
政企不分是我国企业的痼疾。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具有政治关联的比例高达46%。政治关联是否影响了企业行为呢?文章以我国56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存在政治关联的公司IPO抑价率高达129%,而无政治关联的企业IPO抑价率为118%。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政治关联与不同产权性质公司IPO抑价的关系,发现政治关联显著加剧了国有上市公司的IPO抑价,而对民营上市公司的IPO抑价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文章认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和国企高管的个人利益这两大因素助推了国有上市公司的超高抑价,我国IPO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约束政治关联。  相似文献   

5.
柏骥  周孝华 《技术经济》2010,29(8):82-87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市场IPO抑价率显著上升,这与大家的预期相违背,而目前的文献很少对这个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将IPO抑价分为市场抑价和规则抑价两部分,基于机会成本建立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同时选取2001年至2009年9月IPO上市的616只A股股票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经验数据测算,规则抑价部分大约占总体抑价的74%,而市场抑价部分仅占26%。研究表明,股改后IPO抑价率的上升是暂时的现象,全流通后规则抑价应降为0。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3月8日(解禁政策变动日)间上市的291家创业板公司IPO前后的面板数据及IPO时的截面数据,针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与NON-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与各种创业投资特征对PE/VC背景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投支持上市公司并没有聘用更好的中介机构,有无创投支持及主创投资质(类型)与抑价率并没有显著关系,创投实力、持股比例、创投派驻董监事人数等的增加均不能降低抑价率,创投支持公司聘用的保荐商实力也低于未支持公司。外资创投的进入会明显提升抑价率,而创投持股家数的增多会降低抑价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风险投资参与对创业板企业在IPO前中后三个阶段表现的影响,发现:所参与企业IPO前的盈余管理程度较低,风险投资起到"监督"作用;所参与企业IPO时的抑价率较低,风险投资发挥了"核证"作用;而所参与企业IPO后的业绩并不显著优异,表明风险投资对所投企业"增值服务"作用还不太明显。通过进一步挖掘不同投资特征的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影响差异,发现:较单一投资,联合投资具有"筛选"、"核证"、"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优势,所参与企业IPO时的抑价率更低,IPO后业绩更出色;相较成熟期"突击入股",企业成长期或创立早期的风险投资,所参与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低,IPO时抑价率低,IPO后业绩更加出色;鉴于数据样本问题,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因此,现阶段风险投资参与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创业板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研究市场化程度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天然环境。笔者以1998年~2007年间来自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580个IPO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在IPO抑价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研究结论:市场化程度对IPO抑价率产生了负向的显著影响,该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依据该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在海外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本文结合中美创业板市场制度,研究股权结构(包括风险投资因素)对创业企业海外上市决策及IPO绩效的影响,并且运用Probit等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外资风险与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较强的外部融资需求和分散的股权结构与海外上市存在正相关关系;(2)相比于中国创业板市场,在美国NASDAQ上市会削弱企业股权制衡度与IPO表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3)中美创业板上市企业股权集中度与后IPO企业经营绩效ROA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是中小企业的显著特征,其将不破坏企业的社会情感财富作为企业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私募股权基金与被投资中小企业之间的组织承诺会影响私募股权基金的议价能力,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的情感承诺成为影响私募股权基金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以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究情感承诺对私募股权基金议价能力的影响机制,尤其是家族性质(家族代际、家族成员数量、家族成员持股比例)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江浙沪深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经理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标企业的情感承诺对私募股权基金议价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家族代际负向调节目标企业的情感承诺与私募股权基金议价能力之间的关系;家族成员数量、家族成员持股比例均正向调节目标企业情感承诺与私募股权基金议价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1999年至2004年IPO的84家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金字塔型控股结构对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后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并试图从不同角度阐述长期市场表现变化的原因。作者发现,从短期来看,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越复杂,民营企业IPO抑价程度越大。从长期来看,金字塔结构越复杂的发行公司越倾向于用后续的关联交易,尤其是通过非经营性的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中收回现金,来补偿民营企业家在IPO抑价中损失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刘林 《财经科学》2006,(8):43-51
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过度包装"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根本原因是当IPO公司的价值被高估时,对IPO公司的高定价行为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本文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分析了初始公司面临发股收益、持股收益与控制权收益组合时,IPO公司价值被高估没有约束机制以及引入约束时对于公司股票发行定价决策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一个发股收益与控制权收益不可兼得的治理机制,可以把IPO盈余"过度包装"的融资行为内生化.  相似文献   

13.
〖GK3〗基于企业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策略视角,以专利异质性作为切入点,考察沪深两市2010-2017年IPO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与创新策略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私募参与能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专利数量,但仅对策略性创新行为即非发明专利数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从私募特征看,单独投资和本土背景下的私募对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IPO叫停抑制了私募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同时激发了私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面作用;对IPO企业异质性创新成果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而策略性创新对非发明专利的关注与包装并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IPO抑价以及长期市场回报的角度,考察H股公司中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否提升公司价值。研究发现,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显著降低IPO首日抑价,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因此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在控制了市值规模等因素之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公司能够在上市后获得显著更高的经过市场调整的累计超额回报(CAR)。本文研究在丰富相关学术文献的同时,对于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刚刚开放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An Optimal IPO Mechanism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We analyse the optimal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mechanism in a multidimensional adverse selection setting wher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the shares, the intermediary has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mand,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termediary collude. Theorem 1 states that uniform pricing is optimal (all agents pay the same price) and characterizes the IPO price in terms of conditional expectations. Theorem 2 states that the optimal mechanism can be implemented by a non-linear price schedule decreasing in the quantity allocated to retail investors. This is similar to IPO procedures used in the U.K. and France. Relying on French IPO data we perform a GMM structural estimation and test of the model. The price schedule is estimated and the conditions characterizing the optimal mechanism are not rejected.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mpirically considers the role of preplanned exits (the investor's initial strategy to sell the investee firm via an acquisition or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at the time of initial contract with the entrepreneur), legal conditions and investor versus investee bargaining power in the allocation of cash flow and control rights in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We introduce a sample of 223 entrepreneurial investee firms financed by 35 venture capital funds in 11 continental European countries, and these data indicate the following. First, preplanned acquisition exits are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investor veto and control rights, a greater probability that convertible securities will be used, and a lower probability that common equity will be used; the converse is observed for preplanned IPOs. Second, investors take fewer control and veto rights and use common equity in countries of German legal origin, relative to Socialist, Scandinavian, and French legal origin. Third, more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 are more likely to get financed with common equity and less likely to be financed with convertible preferred equity, while more experienced investor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convertible preferred equity and less likely to use common equity.  相似文献   

17.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次级债危机日渐严重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所孕育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对于全球资本正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私募基金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物,但由于诸多不规范操作,一直行走在灰色地带。私募基金的特性决定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很大风险,积极探索私募股权市场的构建模式,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本逆向入股民营企业追求“国民”间长期合作而不是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基于引入国有股权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而控股性国有股权则不利于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参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而控股性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双元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越弱。市场化程度对国有股权的创新效应具有“扬长避短”之效。在采用替换核心变量和变量滞后取值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可为推进国有资本监管改革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合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薪酬合约,我们发现:在不对称信息下创业投资家的道德风险会造成显著的代理成本.并且私募基金管理的代理成本与创业投资家的能力、风险厌恶程度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正相关;同时我们发现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薪酬合约中引入创业板市场的景气状况作为投资组合收益的基准可显著提高创业投资家的努力激励,并显著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