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个人理财服务,从消费者角度讲,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站在金融企业角度,一是要研究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二是要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相似文献   

2.
如何制定和完善今后的退休金规划,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如意呢?下面提供的方案可供你参考:1.了解自己的经济现状要想为今后的退休生活制定一个规划,当然需要先了解自己当前的状况。首先,要对自己目前的家庭资产、现金流、职业发展状况、家庭成员的结构变化等进行一下评估。准确了解自身各类投资、资产的价值,有助于确定你  相似文献   

3.
宗教信仰是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行为与城镇家庭的金融风险资产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对金融风险资产投资的表现更加积极,同时参加自己所属的宗教组织的活动频率越高,进行金融风险资产投资的可能性越大。最后比较了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庭之间宗教信仰的作用差异,表明宗教信仰行为在高收入水平和高教育水平家庭中的影响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家庭层面构建AS指数,分析中国家庭面临的资产短缺状况.研究发现中国家庭AS指数普遍大于0,这意味着中国大多数家庭面临资产短缺状况,并且随着年龄、职业、学历等户主特征的差异性,不同家庭的资产短缺状况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正作者通过对理财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解读,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为自己家庭资产配置的思考,希望能够为2014年的投资理财提供一些参考思路。招商银行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约80万亿元,2010~2012年可投资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2012年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拥有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22万亿元。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走向全球,影响世界。中国版的全民理财季正在上演。  相似文献   

6.
《金融博览》2010,(24):28-29
提到通胀下的家庭财务指标,多数人立即想到的就是投资收益率。的确,只要投资收益率超过CPI涨幅,就能保证自己的资产不“缩水”。实际上,在投资收益率之外,还有许多指标可以衡量家庭财务的健康状况。在通胀来临之际,有必要为家庭资产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亚伟 《上海金融》2012,(6):10-15,116
通过设计涵盖家庭基本信息、风险偏好、理财现状及未来理财期望等内容的调查问卷,随机对680户不同收入水平的上海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状况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对比不同收入家庭的风险偏好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上海居民家庭整体上都是风险厌恶的,但低收入家庭的风险偏好往往强于高收入家庭,同时不同收入家庭在资产配置时都存在着行为金融学上的非理性行为。结合家庭未来的期望理财计划和国外发达国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状况,我们认为:居民家庭应当结合自身家庭收入及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资产配置的策略,转变观念,优化资产配置;而对于政府,应加快完善市场制度以降低居民预期的不确定性,同时鼓励、监督、引导金融部门开发适合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8.
《安徽水利财会》2010,(1):42-42
家庭的资产配置方式,直接决定今后家庭财富的增长,专业的理财规划师给出了十条忠告。一、在积累家庭资产的初级阶段,应当选择一个低风险的投资品种。二、购买住房是一种终生理财的行为,所以应当慎重选择。三、在获取任何不动产之前,都应当慎重考虑自己是否具有支付能力以及支付的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总量和结构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分析我国1992-2005年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由于受到了财产总量,家庭风险,金融意识和金融发展的约束,我国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是以储蓄存款为主,风险性资产投资比重很低。  相似文献   

10.
杜朝运  汪丽瑾 《征信》2020,38(2):69-76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社会互动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适当增强社会互动会促进家庭更多地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增加投资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金融资产的分散化程度,优化资产的配置效率。但当社会互动达到一定程度后,过度的社会互动则会抑制家庭参与风险市场,减少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降低金融资产的分散化程度以及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因此,家庭需要建立适度而高质量的社会互动,这有助于家庭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11.
陈予燕 《理财》2014,(8):21-22
资产配置不能没有保险。保险是风险来临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借此,投资者可以避免血本无归,安然度过危机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产配置这个词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随着人们的收入大幅增长,资产配置不再是投资大鳄以及基金经理们的专利,很多家庭及个人,都在对自有资产进行资产配置,构建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分析了户籍属性与住房拥有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拥有本地户籍显著提高了家庭拥有住房率,并且对家庭参与风险资产市场的可能性和风险资产比重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家庭经济条件、人口学特征和投资风险态度等因素后仍然稳健。住房拥有对家庭风险资产市场参与、参与程度产生正效应,但是统计上不显著。进一步探讨户籍地位的城乡差异效应后发现,农业户籍地位会显著降低家庭风险资产的投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但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家庭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接入层和使用层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究数字鸿沟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鸿沟的存在降低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和投资比重,这种负面影响在弱社会网络和低教育水平家庭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以信息渠道效应、社会信任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来降低家庭内生发展动力,抑制了家庭风险资产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会降低家庭风险组合多样性和投资组合有效性,家庭难以获取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三地市681名失地农民的入户调查数据,对失地农民的家庭资产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存在明显的"财富效应",即高收入失地农民偏好高风险家庭资产,低收入失地农民偏向低风险家庭资产。通过建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财富效应"的心理机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在财富与高风险资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金钱稀缺感在财富与高风险资产间起调节作用,失地前家庭资产与高风险资产占比的关系伴随失地农民金钱稀缺感的降低而变强。本研究揭示,失地农民的家庭财富通过投资风险偏好和金钱稀缺感影响其家庭资产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来考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负债与资产现状。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分为经营性负债和消费性负债,其中以消费性负债为主。经营性负债中银行贷款居多;消费性负债中住房负债占比最高。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以非金融资产为主,而非金融资产中自有房屋比重最大,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与股票居多,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收入以及不同地区的家庭负债与资产状况。  相似文献   

16.
保险资产配置包括类别资产配置与投资品种配置两个层面。类别资产配置可分为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本文拟在不区分战略资产和战术资产的前提下,就类别资产视角下的保险投资谈几点认识。 大类资产配置对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性 现代投资市场中,可投资资产的类别众多,包括现金、股票、债券、不动产、贵金属、基本金属、农产品、衍生品等等。每一类投资机构,因收益目标、风险偏好及监管约束不同,都有自己主要的资产配置类别,即“大类资产”。属于投资范围,但不属于“大类资产”的那一部分资产,可以称为“辅类资产”。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看,  相似文献   

17.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9月8日发布《2012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家庭的流动资产均值为38.6万元人民币,实现资产增值是中国家庭理财规划的首选目标,其次为保障子女教育和安排退休生活。在各投资类别中,持有存款(包括本外币)的家庭占87%,而投资股票的家庭占66%,基金60%,保险58%以及银行理财产品40%。调查显示,过去1年中,超过6成(64%)的受访家庭表示实现财富增长。而23%的受访家庭表示承受了资产减值,这些家庭的资产配置多以股票和基金为主。从亏损和收益的角度来看,受访家庭表示,总体而言,可承受的最大亏损主要集中在5%~20%(不包含20%);而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低收益率主要分布在3%~5.5%。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管理》2011,(24):10-10
在震荡的投资市场中,对于家庭资产来说,抵御风暴的最好方式是暂寻一处避风港,用低风险资产做“锚”,牢牢固定住资产之船。“锚资产”是指那些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健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微观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收入结构对资产选择及投资组合有效性之间的异质性影响。通过计量分析及内生性检验研究表明: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高,其参与股票、基金与国债的概率就越高;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对于股票与基金两种风险资产并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经营性收入的占比对于基金与国债的显著性水平高于股票;财产性收入的占比对于三种资产在1%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家庭收入结构中的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有效性;其他三类收入比重的增加,均对投资组合有效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提高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与投资组合有效性,不仅需要从收入水平入手,更应重视收入结构的调整,着力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投资与理财》2014,(11):22-23
如果投资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最后的结果并不会太出乎自己的预期。还有普通理财者在配置资产时,要首选最有效的工具去配置,以达到降低风险效果。投资与理财:投资者如阿利用投资工具构建组合呢?黄凡:资产配置的第一步,是确定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第二步。要实现合理资产配置,再在每一个资产类别里寻找到合适投资工具,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