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英 《财经界(学术)》2010,(10):107-107
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终极目标.2008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明显,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风险表示了担忧.本文基于货币角度,通过分析我国历史经验数据,时货币供应量与CPI变动趋势及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物价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笔者针对外国学术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最新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极为有效的,然而也造成了物价的上涨。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规模的变化对产出的变化起到作用,通货膨胀率及货币供应量增长之间拥有很强的关联,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大于产出效应。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所以其必然具备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商务周刊》2009,(19):59-59
从目前实施效果看,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地抑制了去年四季度经济下滑势头。有利条件不断增多,经济主体的信心得到恢复,企稳回升的势头日趋明显。总体上,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利传导。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我相信今年、明年还会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2009年第三季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速逐季加快,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增长进一步加快,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3%。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总体看,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企稳回升。货币总量持续快速扩张,货币流动性增强。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能力日渐成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促使经济回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经济总体回暖、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通胀预期也有所增强。因此,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相对于以货币供应量增加为主的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从而有效解决了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性的难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由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的特殊有效性,中国可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雪  付佳 《中国市场》2009,(44):45-45
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着风险,并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把控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庆云 《中国市场》2010,(11):35-38
中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信贷过度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今后还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并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9.
宽松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通过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使企业资金使用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从而阻止经济下滑,促使经济企稳回升的货币政策。但当货币供给与需求失衡时,会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通过分析货币宽松下的流动性过剩,以及对经济发展、大众生活的影响,结合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关注     
国内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1.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市场价格涨幅回落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既不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货币政策,不仅要强调经济增长,还要兼顾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要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着力提高政策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灵活、适度调整政策操作:正确把握政策的着力点,保持货币供给的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王紫涵 《现代商业》2013,(21):182-183
本文通过分析2002-2012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30个行政区的房地产市场的数据,选取了货币的供应和需求两个层面的七个指标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即住宅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资金在中国内的贷款,人均可支配收入,住宅销售面积,货币供应量。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2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由稳健到从紧到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货币政策变化,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始终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产业在各地区表现出了不同的调控效果。因此只有明确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才能够建立全面、具有合理的区域效应特征的房地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上半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生产增速回升加快;消费持续较快增长,投资增速逐步加快。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1%。中国人民银行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继续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加大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  相似文献   

14.
易宪容 《光彩》2008,(1):25-25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去掉"适度"两字,这也就意味着2008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发生根本性转向。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全国的货币供给量或利率水平,以达到维持经济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之目的。更具体地说,在短期内,当一国经济出现衰退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央行采取扩张的或从松的货币政策,以便刺激总需求,达到提高就业、增加产出的目的;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之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央行采取紧缩的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便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股票市场对货币供应量关系的作用机理,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有重要影响,股票市场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也有一定影响。货币政策应关注股市价格波动,减少股市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研究中有种争论即货币政策是否是中性的。关于此争论,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分两条思路进行分析,其一: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的调整→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消费,其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货币供给量变动→投资。以2008—2012年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为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是非中性的,货币乘数是稳定的,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应当逆风向实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7.
货币需求计量的经济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万光彩 《商业时代》2007,(12):74-76
随着我国财政政策的逐渐淡出,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建立一个稳定可预测的货币需求函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适度紧缩货币政策下的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导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根据笔者的货币需求函数,得出的结论是:应当以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为预防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而应该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从而实施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沈正祺 《商》2013,(16):143-144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入40000亿财政刺激计划,对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自2010年以来,受流动性泛滥、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大量游资炒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官方CPI数据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经济政策也以控通胀为主、保增长为辅。本文结合国内1996年至2010年年底的经济数据,对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等因素对CPI的影响作实证分析,颇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继美联储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后,日本央行近期也出台了货币宽松政策。针对这一席卷全球的货币宽松潮,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明确指出,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业内人  相似文献   

20.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央行继近似零利率政策与零利率政策实行后,以中长期债券为核心,进行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带动资金流转,刺激经济复苏的一种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日本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回顾,探寻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