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品牌》2015,(1):211-212
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增加,经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更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心理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探讨帮助贫困生塑造健康向上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从感恩的心理学定义出发,探讨了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内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莹 《北方经贸》2009,(12):144-145
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心理状态较其他同学差。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团体训练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加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潜能;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承担学习压力之余,又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学者们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不在少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弹性模型的构建为我国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弹性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和操作办法。从培养贫困学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性格、人格和品质,构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着手,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5.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贫困生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心理弹性理论,可建立贫困大学生的个人—过程—环境心理弹性框架,为实现贫困生的自我心态调整,探索一条可实现的操作路径。基于心理弹性理论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应着重两方面的内容,即构建贫困生外在环境的保护因素及贫困生内在心理弹性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也逐步增多,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从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为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焦虑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于是产生焦虑的频率要比其他学生高。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可以归为三类:亲情压力、社会压力和学校压力。根据焦虑产生的原因可以把焦虑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贫困大学生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减轻和克服焦虑情绪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也逐步增多,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从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为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贫困生现象也日益突出。民族地区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受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心理环保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民族地区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自卑、交往困难、嫉妒、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历来是社会瞩目的焦点,贫困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承载了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描述了高校贫困大学生伦理困扰之现状,分析其产生伦理困扰之原因,提出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救助除要给予物质帮助外,更要在心理、情感、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其进行伦理关怀与救助,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的伦理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学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日渐突出,已然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思考怎样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强"心理资本",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困境,文章把贫困生心理资本作为依据,研究"心理资本"和"应对方式"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章针对湖南省六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做问卷调查,并利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龚勋宇 《适用技术市场》2011,(6):121-121,140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分析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贫困生问题是建设和谐校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本文结合我校贫困生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帮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造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贫困大学生在重点高校就读的比例偏低,能接受到的高等教育整体资源不均衡。其次,由于家庭条件劣势,他们所拥有的机遇不同、家庭能给他们提供的社会资本相对过少。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双重劣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机会越来越低。最后,由于各方面的劣势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与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学费管理的基本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贫困大学生学费管理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各种教育优惠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圆了大学梦,考上大学的他们都担负着改变家族命运的重任,但根据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就业压力相较于非贫困大学生来说要严重得多,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贫困大学生有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且具有吃苦耐劳、诚恳简朴等优良品质,具有很大的工作潜力。此外,从小接受着国家经济补助的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必然对社会、国家、人民做出更多贡献,是我国一批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文章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社会、学校及贫困大学生自己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欧定余 《消费经济》2007,23(2):50-53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而在这个消费群体中,15%—20%左右的是贫困大学生。本文以湘潭某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为基础,首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其次分析了这种消费产生的社会影响;最后提出了引导贫困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媛 《消费导刊》2011,(7):137-138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贫困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因为贫困,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种状况成为高等教育构筑和谐校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对策进行初步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显性教育效果似乎很显著,但事实上,显性教育却存在着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缺乏互动,教育内容缺乏真实的感受性,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符合其心理特征;而隐性教育以其间接、侧面的教育方式弥补了显性教育中的不足,与显性教育形成互补,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成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隐性教育与大学生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显性教育效果似乎很显著,但事实上,显性教育却存在着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缺乏互动,教育内容缺乏真实的感受性,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符合其心理特征;而隐性教育以其间接、侧面的教育方式弥补了显性教育中的不足,与显性教育形成互补。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成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