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强 《特区经济》1994,(7):32-34
<正>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它适应了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并构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16年来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证明,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迈入90年代这个跨时代、跨世纪的时刻,国内却出现了对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使命的模糊认识,其基本论调为“特区优势丧失论”.显然,这种论调狭义理解了特区优势,把特区优势等同于特区优惠政策.如果不  相似文献   

2.
<正>15年来是什么力量启动了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这种启动力量现在是否还存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特区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又是什么?如何培植这种推动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特区发展的初始启动机制及其转换 中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宣布建立经济特区,以使特区成为改革的“窗口”、对外联系的“桥梁”、出口创汇的“基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现在看来,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了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二是地理区位优势。这两种或人为或历史赋予的优势是启动我国经济特区初始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政策优势是主要的,而地理优势则只有在政策优势的驱动和配合下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1979经济特区     
《中国报道》2008,(12):54-54
如果说经济特区火起来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但经济特区的理念的提出,却是在1979年。就在那一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相似文献   

4.
<正>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我国改革与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在实现“两个转变”中,要发挥示范作用。 一、率先实现“两个转变”是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 实现“两个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因为经济特区的功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方面的问题,“两个转变”正是这两方面改革与发展的体现。 实现“两个转变”是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在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区要如何“特”?这是特区面临的新问题。15年来,经济特区成就斐然,综合实力和人均国内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经济特区的试验是成功的.经济特区的功能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窗口”和“排头兵”.特区理论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经济特区应继续发展下去.特区应继续“特”下去.经济特区要继续“特”下去,必须在功能上下功夫,优惠政策曾是特区之所以“特”的的主要标志,今后特区的发展要从“优惠型发展”转到“功能型发展”上来,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已经进入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特区,指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包括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本文要探讨的是经济特区的民俗。广义的经济特区,可以指所有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既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先后被国家正式定位为“特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地区,也可以指沿海的十几个享受一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与世界经济隔绝、国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经济特区作为对外窗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境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组织形式、乃至资本,通过这一窗口流入我国,使我国的市场取向化改革有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产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进度,也以此为桥梁得以让世界了解;可以说,20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标志和成果之一,其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机体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真实反映。不仅如此,经济特区还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存在:从一开始创立,经济特区就被赋予较多的政策自主权力、特殊优惠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任务。如一些论者总结的,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了许多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20多年改革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开始到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广东和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也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回顾我国20多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程,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  相似文献   

9.
左连村  贾宁 《南方经济》2010,(10):78-80
一创新是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经济特区建设创造了一个东方神话,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然而,经济特区的这一历史性传奇的诞生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新就没有特区,中国经济特区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广东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为了进一步回顾、总结特区30年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展望未来30年,深入研究特区在中国经济社会“二次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如何在率先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创新、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继续为全国开拓试验、创新探路,广东经济学会和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于7月6日在广州召开“特区30周年回顾与展望”理论座谈会,来自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约20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