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老板招聘来一位新主管,要求我们这些老员工协助新主管做好工作.我遵从老板的意思积极地向新主管提供资料,但新主管把很多工作都揽过去自己做,也不给我们开会或者下达工作计划,而新主管的工作也没有起色.老板找我谈话,问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我不知道应该继续力撑这个主管还是跟老板把情况和盘托出,踢掉他?  相似文献   

2.
有部门主管向我投诉,指另一含部门未征得他的同意就收留了他的一个刚离职的同事.他说,这个同事本该是被撬走的.这令他脸面无光。  相似文献   

3.
涂文开 《中外管理》2006,(5):114-115
不要怕和下属推心置腹 可能很多经理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有一个朋友.几年前他因为表现突出.被公司破格提拔为部门主管。当时比他有资格提升的人很多.有些人心里不服。大家虽然表面上不说,但会在工作配合中较劲.比如:不接受额外的工作要求和任务,推辞说自己有事,或者干脆说“这事你怎么不给别人干.偏偏给我干?”所以他上任后的压力很大。不过他在员工问题上还是处理得不错.包括:跟员工沟通、为他们创造空间和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事方法等.逐渐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我想他的一些做法也许值得王涛借鉴。  相似文献   

4.
忠诚如金     
明华是某公司的销售部主管,精明强干,业务上是一把好手,毕业后短短两年取得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也令同事刮目相看。然而,两个月后,明华却又悄悄地离开了公司,让人不免疑窦丛生。后来,明华找到了他的好友万山,他对万山说:“知道我为什么离开吗?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公司待我也不薄,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失去了作为一名员工最重要的东西。虽然公司没有追究我的责任,也没有公开我的事情,算是对我的宽容。但我真的很后悔,你千万别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值啊!”  相似文献   

5.
“我是村委会主任?”乍听村民突然改变对自己的称呼,巩永亮一时还不习惯.但感觉自己肩头的担子很重。虽然在农村工作的几年里,他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但他还是认为自己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6.
海纳 《乡镇论坛》2008,(33):5-5
和没有固定工作的人比工作。一次下乡,在一个镇政府的食堂吃饭。桌子上摆满了大鱼大肉,镇上的领导一再劝我们多吃多喝。但这时我却突然发现,食堂里那个做饭的,竟然是我们初中的同斑同学。于是我喊他一块来坐,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显然是没有这个习惯。他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来以后,就赶紧转身走了。而且一直到我离开,再也没有露面。这个同学不仅学习成绩比我优秀,而且处事为人非常得体。所以一直是他当班长,我当副班长.  相似文献   

7.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06,(2):110-111
A君是个追求“无为而治”的主管.“我更愿意充分的授权,因为如果我时常被命令或者工作中被指手画脚,自己会感觉得不到信任.同时也会打消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是某高级饭店的员工。几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饭店要求她交了两百元工作服的押金,领了一套工作服,并且给我开了收据。饭店还承诺将来交回工作服时即返回押金。最近,我找到了一处更适合的工作,在与饭店交接工作时,我交回了工作服,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当时的收据了。收据丢了,饭店就不还给押金。我找到主管交涉,但得到的回答是必须按规章办事。我觉得,到财务处查一查收据的存根,肯定能够找到。但主管却说没法找,时间太长了。我想自己在饭店也工作好几年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饭店也太不够意思了,  相似文献   

9.
《乡镇论坛》2014,(34):42-42
陕西省安康市某村农民来信咨询:我和同村的几个村民去年初出来打工,在一个建筑队工作。工作一年多了.可建筑队的老板说他魄耍程款还没有收到,就拖欠了我们半年的工资。我们去找老板要,他说现在没钱.只能过一段时间再说。我们让他打欠条.他也不写。请问.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颜长江 《乡镇论坛》2011,(12):42-42
我首先讲一个卑微的农民的故事。他叫张绍荣,四十八岁,是我的湖北老乡,也是远亲,所以他管我叫老表,我也得叫他绍荣哥。我在广州工作,他和他弟弟在增城市新塘镇干泥水活。这两年也没见面,不过,大约几个月他会来一次电话,一开始总是这样说:“老表啊.最近还好吧!”很亲热的有泥土气息的乡音。有时是投诉出门打工的难处,  相似文献   

11.
任坤  傅卫 《人力资源》2007,(3S):22-23
我是某通信设备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最近,公司销售总监老张找到了人力资源部,向我诉说了一件困惑的事。他说:“今年我们部门提前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正当筹划着如何组织员工庆祝时.却收到了得力干将王成的离职申请。看着他的离职申请,我感到很郁闷。王成从事销售工作已经三年多了,我对他一直很赏识,并且这两年给了他不少机会,薪水也保持着一定的增长,他却突然提出辞职.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留住王成?”看到老张一筹莫展的样子.我一时也不知所措。当收到员工的离职申请时.企业的直线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如何应对?希望得到咨询专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美国的商界巨子培尔德被一位年轻员工拉住,向他诉苦:他是一位批发部的打包工,一直盼望能做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他曾连续3次向直属主管请求但都被拒绝。  相似文献   

13.
从单一功能的主管被提升为无印良品总经理.王文欣整个工作范畴都不同了,没有人告诉她该做什么.除了董事长会偶尔给她一些大的方向性建议。她知道身为总经理,有一项重要的功课:焦点经营——找出工作的重点,不要跟大家抢工作。在2006年刚接任副总时,王文欣前9个月的业绩都没有达到目标。当时她很困惑:明明我的店很漂亮.也有客人,为什...  相似文献   

14.
同一家公司有两位主管,手下都有一些小主管想要晋升,A君总是会花一点时间,耐心地与预定要升职的对象谈谈,告诉部属公司想栽培他,希望他也能努力争取,并告知会多派一些任务给他.  相似文献   

15.
Q提问 我新到一家公司担任总经理,公司上下都讲人事部主管是"老板的人";人事部主管的权力很大,也很有号召力,我调动不了的人和事他都可以调动得了,我也明显地感觉到这位主管对我在这家企业的发展是个"绊脚石".某天,人事部主管向我报告,人事部的公章在他的抽屉里不翼而飞,丢了.我该如何处理公章事件和人事部主管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老范     
季宇 《河北企业》2006,(9):68-73
认识老范是1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松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头天上任,来省城接我‘的就是老范.他是受县委宋书记和刘县长的委托专程来接我的。老范当时的职务是县办副主任。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很热情的印象,这从他满脸的笑容、热烈的话语以及握手的力度和姿势上就能感觉出来。老范长得很壮实,四方脸,浓黑眉毛,五官的尺寸一律大号,有棱有角地刻在脸上,看上去就是一个标准的北方汉子。他的手也很大很厚.而且湿乎乎的。当时他就是用那双湿乎乎的又大又厚的手巴掌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使劲地摇晃着,嘴里一口一个“李书记”地叫,叫得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挂职前在省报新闻部任主任.全省各地到处跑,松县当然也去过,而且好几任书记和县长都陪我吃过饭,但老范还是第一次见到。据老范说。他先前一直在乡镇工作,去年调到县上。尽管是第一次见面.老范却是自来熟,和我没一点生疏的感觉,一路上总能找到话题,喋喋不休.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从谈话中我还惊讶地发现。他对我的情况一点也不陌生。他说李书记啊。我对你可是仰慕已久,早就知道您是省报的大笔杆子。我说哪里,哪里,不敢当,不敢当啊。嘴上谦虚着,心想这不过是客套话而已,可没想到老范接下去却具体谈起我写过的文章。如某篇某篇发在某报某刊,某篇某篇又被某报某刊转载,甚至有的文章发在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还一再提到我写过的一篇关于全省抗洪救灾的通讯。这篇通讯载于《人民日报》,后来还获了全国新闻奖,是我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17.
冯仑 《企业文化》2012,(11):80-81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李嘉诚在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比他有饯,但后来那些人不见了,或者财富排在他后面。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比他钱多的人也很多,但盖茨今天成了首富。中国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暴走管家     
刚开始物业管理教学时,我没有经验,单凭一腔热情,四处寻找物业管理见习单位。学校附近有一幢非常气派的办公楼,我没有开介绍信,就直接进去拜访单位负责人,说明来意,表达了带学生过来参观、见习的愿望。负责人拨了个电话,叫来了主管物业管理事务的崔主任。崔主任个子很高,是北方人,声音洪亮,笑声琅琅。他热情地接待了我,言语中充满了对祖国花朵们的关爱。他原先是单位的团委书记,年纪大了以后,改行从事物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核心问题:对于新人来讲,年度计划的制定应该注意什么? 当事人档案:杨宝国,男,28岁,从事保险工作4个月时间。 情景回放:新年伊始,又到了制订年度计划的时候了,我对年度计划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觉得有个大概就可以了,我的主管也是这样说。但是。最近在跟一位同行闲聊的时候发现.他们公司竟然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来做年度计划,并说计划做得科学就像销售的一盏指路明灯,意义非常重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蔡钰 《中国企业家》2009,337(8):92-99
最近让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行长马蔚华介意的一件事是,有人在招行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写了本他的个人传记。作者疑似假名,全书内容大多来自公开报道,立场无敌意,事实方面虽有小偏差却无大害,但马蔚华担心外界误会自己掏钱做软宣传。他最近跟李嘉诚聊天时也提及此事,李超人答,咳,也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人给我写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