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明知道即将购买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的行为。假冒伪劣商品不单纯是该商品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符合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及使用性能的国家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即不合格产品),还包括该商品所内涵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等)的使用没有获得合法所有权人的许可。 消费者购买商品一般来说都是出于合法的消费目的,也不太愿意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但在日常生活中知假买假的人也不乏其人。就目前的情况看,知假买  相似文献   

2.
“知假买假”也是心灵选择《江南时报》#$$#年%月#&日刚刚公布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将“王海”们排斥于消费者范围之外,由此不再保护他们的打假行为。《草案》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看法绝大多数是倒喝。其实,“知假买假”也是一个心灵的选择,“王海”们知假买假,作出的是不良的心灵选择,因为他们的动机并非打假,而在利己。固然,“王海”们的高额索赔,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造假售假者,但那是“无心插柳”之举。真正能给假货灭顶之灾的还是工商部门,…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界定了知假买假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接着以此为出发点,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宗旨、诚实信用原则、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论证知假买假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理由;最后得出知假买假不受也不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王海这个标志性人物的出现和示范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批知假买假然后向商家索赔获利的“职业消费者”。正是这一新兴职业群体的出现和壮大,直接威胁到许多无意或者有意售假的商家的利益,从而使知假买假行为到底属不属于消费行为引起了广泛争议。《“知假买假”应该保护》成了目前社会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制定的,但其保护的消费者是社会经济弱者,知假买假者并不属于社会经济弱者的范围,其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并非一种正常的生活消费行为,所以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否应该保护知假买假行为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虽然有些时候知假买假行为可以用来打击假冒伪劣者,但是其在寻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了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2015,(11)
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知假买假可受法律保护,对此,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实践经验及思考提出一些浅见及看法,以求得以学界、实务界的参考及指正。  相似文献   

7.
刘祥和 《商场现代化》2006,(22):271-272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买到假货,而这种买到假货的行为经常又是知假买假。这种知假买假的行为有三种表现形式。在发生了买假的纠纷时,消费者应该承担一定的举证明责任,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我们在买到假货而遭受到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努力寻求法律救济的同时,我们却处在另外一种尴尬的境地——知假买假违法。为了更好的防控假冒伪劣商品,应该把打假行为纳入公益诉讼的范围,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国家相关职能机关执法机制,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李芳  项黎宁 《消费导刊》2011,(15):119-119
近几年,对知假买假者索赔,有的法院予以支持,有的法院则不予支持。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有关“消费者”基本法律特征的规定,使人们对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产生了歧义。知假买假者作为消费者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10.
“水是消费者的权益”。这是法国消费者联合会为今年“3·15设计的宣传小册子上的口号。利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的两天周末,法国消协在位于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的4个省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水知识的活动。因为消协最近再次发现,一些地区的自来水里硝酸盐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1.
市场中知假买假者的打假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追求双倍赔偿而进行故意的知假买假行为曾一度在社会上引发了无数争议,对此问题至今仍无明确的定论。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知假买假行为,指出其所具的低成本性、高效益性,这都是其他打假手段所无可比拟的,做一种有效的打假手段,其也并未给社会带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理应纳入到受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知假买假者”应不应当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称《消法》)的保护?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好多年了,专家及大众对这一问题始终不能形成大体上的共识。因此,讨论知假买假者应不应当受到《消法》的保护问题,一直是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的焦点。笔者试图通过对该法第四十九条的法律分析,认为知假买假者有权获得惩罚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14.
毛海波 《商场现代化》2007,25(31):72-73
本文从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现象做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知假买假特点及其危害,提出和谐的消费观应该是法制型消费观和道德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现象做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知假买假特点及其危害,提出和谐的消费观应该是法制型消费观和道德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16.
赵威 《消费导刊》2014,(3):189-191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在司法支持“知假买假”问题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对统一司法尺度,打击不良商家、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同时,这一解释在司法支持“知假买假”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待知假买假行为的索赔申请时,不同法院具有不同的态度。在很多人看来,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知假买假者并不属于消费者,因此不能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因此,准确掌握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解决知假买假行为受保护与否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知假买假人员消费者身份展开认定,从价值取向与社会功能方面对知假买假行为是否应受到保护进行论证,并对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打击盗版及伪冒商标活动,港府日前发表咨询文件提出严厉执法及惩罚方案,并首次针对购买侵权货品的消费者,亦须负上法律责任。若当局突击搜查涉嫌盗版或伪冒商标活动场所时,无论是商铺或街头,执法人员可向在场藏有侵权货品的买家发出定额罚款告票。建议亦提出任何人藏有并非供私人或家居使用的侵权货,即属违法。为针对在戏院内盗录问题,当局建议修订法例,将盗录正在戏院放映的电影,或藏有正在戏院放映的电影录影记录定为刑事罪行,并同时建议订明未获授权在戏院或演唱会场地内藏有录影设备,亦属违法。文件中首次建议购买侵权…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自称是南方来延庆打工的三名女子,神秘地走进了香营乡香营村老赵头的家门,说是找口水喝,见老赵头家里没有别人,三个人嘀咕了一下,开口与老赵头搭话,“大爷,我们在一工地施工挖地基时,挖出这些东西,也不知道啥价,看你人挺好的,我们便宜卖给你,拿这钱作路费回家去。”74岁高龄的老赵头虽不识字,见是银元,上面还有黑乎乎的锈渍动了心,商定每块银元3元。老赵头从亲友、邻居家借来150多元钱,将51块“银元”全部买下。打算从中再赚一笔钱。中午他的老伴和闺女回来后,发  相似文献   

20.
宋岳江 《浙商》2012,(8):122-123
“如果把药材交给农户去种,这样可以节约企业的大量成本。但是,药材的质量必然下降。那么‘药材好,药才好’就成了一句空话。对我来说,做药就是积德,我可以不借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