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不仅会产生促进效应同时也产生抑制效应。本文在分析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等实证分析,揭示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在描述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经济增长速度快,2014年全国领先,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也大。通过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和从业人员流动状况,从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得到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明显不协调、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弱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两个产业等结论。并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是两者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5.
王忠 《珠江经济》2007,192(8):18-23
本文从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出发,研究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偏离度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是1989年后下降幅度较小,显示产业结构偏差的收敛速度较慢。一、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国际经验相符,1992 ̄1999年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符合,并且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鄞州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程度均逐步减小,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趋近于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将从第一、二产业部门向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并将导致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建议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就业并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续艳红 《科技和产业》2007,7(8):11-13,59
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变动度的角度对山西省1990年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山西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国周边省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但就业结构能否顺应产业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必然影响到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与经济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就业弹性等指标分析发现,我国周边省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不强,因此,这些地区必须依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建立起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加快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民众收入,改善了人们生活,促进了人的素质提高,推动了人的发展。但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妨碍了劳动生产率提高,阻碍了经济发展中人的素质提高。应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仪征市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亭娜  董平  陆玉麒 《特区经济》2006,210(7):307-308
本文以仪征市为例,分析了仪征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的转变,并利用产业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对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纵向的分析,以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为指标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行横行判别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仪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成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成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微弱相关,就业人口继续向第三产业转移。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成都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艳菊  谢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0,10(2):35-37,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考察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的不协调性问题,利用1978-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使用1978—2008年山西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和产值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以及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个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了山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山西就业结构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劳动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要解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必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鹏  潘秋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0-14
以青岛市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和相关性进行剖析,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业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产值变动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动不同步的问题。黑龙江省应促使就业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均衡发展,形成合理规模和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罗坚毅 《改革与战略》2008,24(4):100-103
就业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相应就业结构的变化。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就业的产业结构的现状、演进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性,指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已有研究从理论层面梳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用我国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层面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就业结构优化,且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来说,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来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此外,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的就业结构有异质性影响。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就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8—2009年中部六省相关样本数据,从演变趋势、结构偏离度和回归分析三个方面对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第二产业不断升级,但是不能有效的吸收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