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洋 《魅力中国》2013,(34):197-197
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戏剧表演专业创新人才的关键。舞台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舞台,表演类艺术教育课程的最终完成是在舞台上实现的,而舞台上的表现力、感染力来源于艺术实践。应实施开放式教学,大力推进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加强交流,不断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艺术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一些情况,对戏剧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丁鼎 《魅力中国》2013,(26):95-95
没有继承艺术就没有发展。戏剧对戏曲艺术的继承从内在意义到外在形式都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科学融合。本文研究了中国戏剧对戏曲艺术精神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张倩 《魅力中国》2011,(18):98-98
戏剧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主流审美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与时代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今社会信息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因此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变。由此不得不说戏剧艺术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衍生出的新的机遇也带给戏剧上升和创新的可能,多元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产生了不同的戏剧作品,彰显了不同的戏剧审美意识,共同营造了戏剧舞台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刘飞 《魅力中国》2014,(23):120-120
舞台戏剧艺术对曲剧戏剧的演出效果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来布置舞台,从而为表达曲剧戏剧的主题渲染曲剧戏剧的气氛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配合演员表演,吸引观众进入曲剧戏剧的氛围。这一切对舞美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加强剧本的解读,要懂得室内设计,服装等等。  相似文献   

5.
杨娅 《魅力中国》2014,(4):255-255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教师不应只将这种艺术形式局限在课本的文字范文形式,而是要敢于拓宽教学思路,尝试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力求学生对戏剧教学有一个全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在戏剧教学中要注意强调重读、重评、重演,以突出戏剧自身的特点,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感悟;在评的过程中去思考、探究;在演的过程中去再现,全面提高学生对戏剧文学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轩逸 《魅力中国》2014,(1):101-101
对于戏剧,向来有“综合性”的说法。对于中国戏曲,我认为“综合性”更是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怎样理解这个“综合性”的意义呢?熊佛西的一段话很在启发性:“根据汉米尔顿与马修斯这类的定义,后来似乎又有人加了许多别的成分,改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因为近代戏剧是由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综合而成的艺术。但是近年来有很多人误会‘综合’的意义。他们以为‘综’’就是‘总起来’,‘合’就是‘合拢去’。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因为各种艺术都有各个独立性,假如戏剧是文学、绘画、音乐综合起来的,那么它自己岂不是没有了独立性,所以我们称戏剧为‘综合的艺术’,是指它用文学、音乐、绘画及其他艺术当着媒介,而另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正如线条、颜色、声音、节奏媒介了绘画与音乐。不过戏剧的谋介比较复杂罢了。”  相似文献   

8.
季广林 《魅力中国》2013,(13):298-298
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舞台美术艺术,是戏剧舞台不可或缺的艺术样式。它已经和舞台戏剧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舞台美术已经从陪村变成了对于戏剧人物塑造、剧情发展,表现时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舞台美术的艺术空间这一角度,以全新的视角构画出对舞台美术的作用与拓展的艺术特质,对于丰富戏剧舞台艺术,创作舞台艺术空间,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性、舞台、音乐、传播等方面阐述了戏剧的多层次性。指出,发展与创新是艺术的生存之魂。戏剧各部分与时俱进,不断为戏剧增光添彩,正是因为其形式的多层次性,戏剧才得以生生不息,光芒不减。  相似文献   

10.
高双强 《魅力中国》2013,(20):261-261
戏曲在戏剧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标志着—个剧种的自我特征。戏曲表演是指由演员扮演的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戏剧表演以高度的艺术震撼力和冲击力赢得了无数观众的青睐,戏剧艺术也得以风靡全球,成为艺术品位的象征。近年来我在周口市豫剧团工作期间饰演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西湖公主》的龟将、《杨六郎招亲》中的傅丁奎、《骨肉恩仇》中的常德、《大祭桩》中艾迁、《小红袍》中的朱灿、《挡马》中的焦光普、《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这些角色我感悟都很深!《西湖公主》的龟将是一个武丑,不但要演出他的武功精湛,又要演出他的滑稽幽默,但滑稽而机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王承评带领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在艺术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使古老的戏剧艺术充满青春朝气;坚持走艺术创新之路,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用艺术架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桥梁。他们的常演剧目既有优秀传统戏又有新编历史戏,既有自创现代戏又有革命样榜戏,还有晋剧音乐校园戏,丰富了题材、品种和艺术风格,深受群众喜爱,使艺术作品影响群众、教育群众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剧院也被群众誉为“庄户人家的贴心剧团”。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戏剧人物服装艺术历史悠久,艺术积淀丰厚,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剧目演出主要参与者,在二度创作中与导演、舞美、灯光、演员、道具、化妆等部门共同完成剧目的创作演出任务.戏剧服装有传统戏服和现代戏服之分,我市儿童艺术剧院还有卡通剧和儿童剧之分.戏剧服装设计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品 《魅力中国》2010,(35):241-241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对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启迪创新精神。音乐和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音乐就没有完美的人生,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解决高等院校音乐课程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纳磊 《魅力中国》2014,(12):75-75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更是以其刚柔相济,细腻传神的表演风格,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尤其是受少年儿童所青睐。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就十分赞赏木偶艺术,曾题词:“神奇的木偶艺术,华夏之光”。作者认为要想让舞台上的木偶表演栩栩如生,不仅需要演员深厚的木偶基本功,并且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其加入的许多舞蹈等歌舞形式的元素,对演员形体方面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木偶戏剧发展现状,来探讨木偶表演与演员形体之间的关系,希冀寻找出对中国木偶艺术发展更高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赵刘敬 《魅力中国》2013,(20):123-123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为更好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塑造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的戏剧性人物,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贴近生活、准确的把握住生活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的特定联系,这样就能够是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通过戏剧表演舞台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慢慢提高,因此穿透的老旧的戏剧表演艺术流程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与挑战,所以,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的寻求开拓与创新。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对生活的模仿,更是对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向生活学习,运用所学技巧结合生活体验,在舞台上将剧目所要呈现的内容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才能演活角色,服务好剧情需求。试想一个演员不具备腰功、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那怎能叫演戏?演员没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戏。  相似文献   

16.
尹珊娜 《西部大开发》2011,(6):94-94,96
田汉早期的戏剧是我国现代戏剧完整转型和成熟的开端。他的戏剧作品对现实生活有深层思考,对社会黑暗有深刻揭示,不仅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同时还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苹 《魅力中国》2013,(16):100-100
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是他它的第一要素,“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而戏剧的情节能让观众看后信以为真,同时又是动人的,是以情感化了的真实。我根据多年来经验,来谈谈戏剧人物塑造方面我是怎样做到以真为美以情感人的。  相似文献   

18.
阿英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五部历史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情绪激昂、真挚而炽烈,人物形象真实而光彩照人,艺术手法独特而多变,戏剧效果奇佳:它们不仅是阿英戏剧创作成熟及其艺术才华的标志,而且是现代戏剧史上的杰作。它们与当时其它的许多著名剧作一起.构成了现代戏剧史上历史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19.
刘燕方 《魅力中国》2014,(17):57-57
本文从戏剧主题、戏剧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四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磊 《魅力中国》2013,(14):91-91
戏曲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从剧本创作到整个舞台艺术呈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反映生活的方式和给人的审美感受上都有别于其他艺术。尽管戏剧的发展在当下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冲击,但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而且,今天我们自觉遵循“顺时应势”的客观规律,积极进行戏曲艺术的创新,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