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的颁布实施,将对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维护和保障国有资产权益起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虹 《上海国资》2008,(6):50-51
5月27日,国有资产法立法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应邀出席,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院校的十几位法学专家济济一堂,对国资法立法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研讨。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副总裁徐菲博士也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国有资产法,同时做出多处重大修改。主要修改是: 一、定名为企业国有资产法。本法律主要规范企业国有资产,因此定名为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傅明 《上海国资》2008,(12):68-68
企业国有资产,指国家拥有所有权而出资用于企业经营的资产。2008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自明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颁布,为国有资产管理设置的新规则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张涛 《上海国资》2009,(4):68-69
《企业国有资产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虽然该法存在一些不完备和争议之处,但对于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级国资部门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法》,要注重以此为契机和依托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选好、用好、管好企业领导人员。  相似文献   

6.
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为例探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1.在改制过程中所进行的资产评估工作 ,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首要环节。(1)搞好产权界定。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认真清理、盘点。固定资产不得以帐面原值折价入股 ,应采用现行市价法重新进行评估。在现行市价法下 ,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会高于原值 ,累计折旧也会增多。在进行财务处理时 ,借 :固定资产 ,贷 :累计折旧、资本公积(固定资产净增加值 )。对于报废的机器设备也要评估残值。职工宿舍、幼儿园等非经营性资产 ,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 ,委托…  相似文献   

7.
解析国资法4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5月1日,《企业国有资产法》将正式实施。自2008年10月该法通过之后,近半年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该法的高潮。但笔者在各地的演讲过程中,发现大家对有些问题仍然没有清晰认识.也有些问题是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法》本身规定不够清楚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刘睿刚 《产权导刊》2010,(12):37-38
地方人民政府在贯彻实施《企业国有资产法》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地方国有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连炜 《开放潮》2006,(7):48-49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平台。国有资产评估对规范国有资产交易环节,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资产评估工作还存在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郝介球 《上海国资》2003,(10):35-37
党的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其目的就是要加快产权改革步伐,促使产权的转移,实现产权多元化。如何进行国有资产的转让,怎样防止转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国资转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国有资产转让是国有资产持有人将所持有的国有资产出资人权利依法转让的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凸现,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1.
《企业国有资产法》专门用一节共七条对国有资产转让进行了规定,笔者将学习心得做一总结,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本期继续探讨《企业国有资产法》(下称《国资法》)中的两个问题。国有资产“损失”与“流失”之别 《国资法》第14条指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委托代理链冗长、代理成本高、国有资产的产权不够明晰、国有资产监管效率低下以及国有企业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不但要优化代理链、强化对委托-代理的监管,也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系统化的代理人业绩考核体系,还要强化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连炜 《产权导刊》2007,(4):42-44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平台.国有资产评估对规范国有资产交易环节,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资产评估工作还存在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困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较多,如制度建设缺陷、人员因素等。应结合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各方切实履行出资人和经营者的职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法》已经起草了12年,至今尚未出台。由于关系到总量超过10万亿元国有资产以及占A、B股上市公司近80%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管理和运营。国有资产立法一直广受关注。虽然不断有国有资产法即将出台的消息见诸报端,但业内人士指出,国有资产立法涉及的多方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国有资产的立法起草工作已经由全国人大财经委进行了十年,但该法至今乃未出台。笔者认为,该法的制订,必须明确如下几个法律问题,以避免与我国的现行法律相冲突。首先,必须明确"国有资产"的法律概念所谓资产,就市场而言,就是资本,在法律意义上就是指物,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国有资产就是指国有物权或国有财产所有权——以上是狭义上的理解:广义上的国有资产应该还包括国有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践中,最令人困惑与难解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近年来更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大讨论热潮。本文通过工作实践经验,提出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落实“出资人到位制度”,促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根本的在于体制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就无从谈起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实“出资人到位制度”。一是要从中央到省、地、市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精干高效、业务精通、协、调一致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切实履行好“管资产、管事、管人”的3大职责,认真履行出资者职责,依法维护和享受投资者的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乔波 《产权导刊》2009,(4):47-48
财政部颁发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与全国人大颁发的《企业国有资产法》同时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使我国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走上了规范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