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纳税临界点就是税法中规定的一定的比例和数额,当销售额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这一比例或数额时就应该依法纳税或按更高的税率纳税,从而使纳税人税负大幅上升。反之,纳税人则可以降低税负或享受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2.
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由于对某些应税所得项目的适用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等作了较大调整,因而,这些所得项目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水平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失现在;工四、原全所得.对于原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纳税人而古,由于该项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原来的400~460元提高到了800元,使得原来用要纳税的一部分纳税人变为不纳税,税收负担率为零.这部分纳税人当中,税负降低合多的达17.5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适用税率由原来的20%~60%降为5%~45%,加之应纳税所得额缴距的拉大,使得原来工资、薪金收入在800元以上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有…  相似文献   

3.
新所得税法在纳税人的基本规定、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境外所得已缴所得税抵免限额、税收优惠、特别纳税调整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析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确定中有关收入总额和扣除项目的新旧变化,才能保证应纳税所得额的准确计算,从而保护税款不流失。  相似文献   

4.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或称应纳税利润)与企业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在某种意义上说同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但两者内涵和外延作用各不相同。我国目前财务规定与税收规定是分离的。应纳税所得额确认不准,必然出现所得税计征的误差。《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的利润按照国家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指出:“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和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据此,确认企业应纳税所…  相似文献   

5.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税收而承受的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的牺牲,可以用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来衡量。房地产税负负担的分析,属于微观范畴,其税负水平可以用一定时期内(我们设为一年),房地产开发、转让及保有等环节所缴纳的税额,与当期房地产销售额(或房地产价值)比例来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所得税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只注意对利润总额中收入和费用调整项目的审计,而忽略企业用利润弥补亏损的合规性审计,给国家或纳税人带来一定的损失。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件》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审计人员进行该项合规性审计时,应正确理解"所得"和"亏损"的含义。所得是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亏损是指利润总额为负值。由于会计处理方法和税法规定的不同,构成利润总额和所得的收入、收益、成本、费用的范围有所不同。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当会计处理方法和税收规定不同使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不一致时,应  相似文献   

7.
纳税临界点,是指引起税负发生变化的收入、所得或者价格水平等.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一旦纳税人碰到了临界点,就可以通过增减收入或支出来避免承担较高的税负.文章结合案例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五个方面,探讨了不同税种下利用临界点进行纳税筹划的技巧,旨在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防范涉税风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以及其它所得。《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至45%,并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部分人员在减除800元费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再享受32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即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4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越大,所适用的税率越高;应纳税所得额越小,所适用的税率越低,这就为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提供了操作空间。【例一】某公司20…  相似文献   

9.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与税负高低密切相关,在税率已确认的条件下,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数量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应纳税所得额可以会计利润为基数,然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政策,采取增、减的形式来规范、调整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0.
税制改革以后,新所得税制规范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不从属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适度分离,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之间可能产生差异,造成应纳所得税金额的差额。会计核算就要针对不同差异影响纳税金额进行帐务处理。一、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田之间差异的种类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审计装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指利润总额。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按税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就其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l永久性差异指企业一定时期的…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条例”、“细则” )的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条例第四条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项目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第三条 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相似文献   

12.
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之后,企业的会计人员如何正确计算所得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之差异及其帐务处理。一、会计利润及应税所得额的概念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或费用)和其他耗费之后的净收入;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的项目后的余额。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计算的利润总额往往同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等。一是由于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其收支口径不同,如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无形资产的摊销;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赞助支出等。这些支出可以列为企业营业收入的减项,但不可以作为应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二是有一些收入、费用项目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口径虽然一致,但由于确认的时间不同,而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不一致。如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上和税法上的规定往往不同。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纳税申报时需要对会计利润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述为: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简略比较 纵观世界各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对同一纳税人不同性质的所得,分项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计征税额的税制模式,它具有简便、容易征管的优点,但容易造成不同项目、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平,诱导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逃避税收.  相似文献   

14.
《财会月刊》2011,(3):I0011-I0016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的,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会计对某项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的规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同一项业务的会计处理结果与税务处理结果不同,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依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利润总额(即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整,加上或减去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就某项收益、费用或损失确认和计量等的差异后,得到应纳税所得额,据以计算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纳税调整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对实物资产捐赠业务的纳税调整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会计人员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立  田洁 《内蒙古财会》2003,(12):27-28
一、税收等划及其积极意义 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不一定税负最低)来处理自身财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行税收体制下,许多企业经常通过纳税筹划实现合法减轻纳税负担的目的。纳税筹划,是指在符合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等方面的活动进行事先的筹划,使企业在合法前提下减轻税收负担的活动,是纳税人采取合法手段做出的有利于自身的财务安排。在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存在这样一些规定,当某项经济行为的金额或比率超过某一特定临界点时,临界点上下两端往往呈现出较大的纳税差异(包括税率差异、税基差异以及纳税处理办法差异等)。在纳税实务中,如果能够巧妙运用这些临界点进行纳税筹划,有意识地将涉税事项控制在临界点以上或以下,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降低企业纳税负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纳税成本是纳税人(包括企业和个人)为履行纳义务所承受的负担或代价,它与征管成本和税收社会成本,都是一定时期税收成本的重要组成内容。纳税成本一般包括直接纳税成本和间接纳税成本。直接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付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如设专人填写纳税申报表,按规定时间到国库缴税,学习税法,了解有关纳税规定,配合税务专员开展纳税检查等。直接纳税成本通常可以通过估算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平均报酬率来确定。如果采用专家供理纳税事务的,则可按其实际支付的费用额作为纳税的直接成本。间接的纳税成本是指纳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所随的精神负担、心理压力等。由于间接纳税成本反映为纳税人精神上、心理上的负担,因此它与税制的公平性、心理上的负担,因此它与税制的公平性,税负的适度性和税收政策的普及性有很紧密的关系。税制越公平,纳税人的心理便越容易平衡。税收负担若在纳税人的随能力之内,其心理压力偏低;而税收政策普及程度越高,纳税人对税收的恐惧性便越少。  相似文献   

19.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指纳税人及其顾问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以税收政策为导向,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从而达到企业税负最小化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首先,企业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其次,企业发展需要加深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并提升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或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有些企业通常会采取向公益事业捐钱捐物的方式,既合法地减轻了企业所得税税负,又扩大了企业社会影响。其实,要达到上述目的,捐赠也可以,投资也可以,都能达到相应目的。在特定情况下,捐赠变投资,效果可能更好。另外,个人的捐赠也大有学问,如果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就可以把善事做好、做巧,从而名利双收。法律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四款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向规定的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捐赠额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