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磊 《董事会》2009,(9):29-29
中国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组,一部分已经逐步明晰了产权,企业经营恢复了生机,但是,仍然有一批国有企业,暂时无法走改制之路。作为企业的“娘家人”,为推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国资委正在和中组部一起推动工作,以建立规范董事会为重点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继续扩大中央企业推进董事会试点,“防止企业倒在决策上”。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引下,一大批建筑施工企业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也应看到,有些企业在改制后,仍未  相似文献   

3.
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以及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优化,目前半数以上的国有重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中央企业下属子企业大部分实施了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有工矿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国有工矿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改制,改制后的社区作为国企改制的产物应运而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管理,做好对原国有企业离退休退养人员、工伤残及抚恤等人员的服务,承载原国企部分社会职能,既是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社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大批中小型国有企业相继改制,企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后,作为企业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成了转型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加快了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力度,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即通过公司制改革,采取联合、兼并、破产、拍卖、分立、分离企业办社会等多种方式,使企业产权更加明晰.实现国有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改制中的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改制后税负增加的现象,增加了企业改制的难度,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改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姿态,搞好企业机制改革,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是国有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新形势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的号角。紧接着,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国企改革的“1 11”个文件,全方位启动了深圳市的国企改制工作。我集团公司是深圳国企改制的第一批试点单位,经三年多的研讨和实践,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弊端,对国企改制的紧迫性与必然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证明,加快企业市场化进程是国有企业唯一的出路与希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地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因此,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成为整个经济界关注的热点,成为广大国有企业经营者思考的焦点和实践的基点。同时,在神州大地涌现出了一批生机勃勃、后劲充沛的优秀国有企业,提供了许多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鲜经验,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掀起了国有企业改制的热潮。200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年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改革、改组、改制,加强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扭亏并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小型企业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基本程序以及改制过程中的一些政策界限的如何把握进行了如下探讨。一改制的基本程序对于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合作...  相似文献   

12.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改制进入相对停滞状态 经过十余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企业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数量比例已经大大降低。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国有企业都经过初步或者完全的改制。国有独资或者国有股与职工持股会二元股权结构的企业数量已经不多。剩余未改制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省属企业,行业企业或者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3.
更新设计国有企业的管理系统,不是强求获得和推广一种或几种统一的企业管理模式;更新设计国有企业管理系统应该按照人工系统的构造规律和程序进行;国有企业管理系统的更新设计是推动企业管理进步的一项长期工作。如何使国有企业在改组、改制和改造的过程中实现管理观念和方式的转变,管理科学化水平得以有效的提高和加强,既有理论认识问题需要明确,又有技术方法问题需要解决。@更新国有企业管理系统是改组、改制和改造提出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依存于一定的管理对象而产生的。企业采用什么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是在充…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如有些企业改制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程序进行。损害职工的合法利益;有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债务。侵害债权人利益;还有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故意隐瞒或者遗漏债务,损害兼并方或者购买者的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出资人、债权人、企业和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既要积极探索,又要规范有序。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保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进行,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提出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决定予以转发的这个《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对批准制度、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定价管理、转让价款管理、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管理层收购10个主要环节和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这个《意见》是当前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文件,是规范、有序、健康地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汪健 《工业会计》2001,(7):15-16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经营、职工受让了国有资产产权,本就所在企业改制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如何适应体制创新所做的探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股份制改造在国内的许多省份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中小企业步子迈得较大,绝大多数改制企业也已经尝到了改制的甜头。一批企业由于经营观念转变早,经营机制转变快,抓住了机遇,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利润向这些企业集中,他们的知名度也迅速提高。 印刷行业中,广东、山东、上海及东北地区的一些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而在北京,印刷行业的国有企业改制尚在探索中。目前,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的改制只是在酝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促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如何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如何推动国有产权有序流转,对于施工企业改制决策层来说,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刊认为,决策层应当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切忌跟风、急功近利。切忌纸上谈兵。在改制上搞所谓的“花架子”。无庸质疑,改制能带来活力。但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改革过程中。法律环境是否完善,监管体制是否加强。一方面,我们应该吸取过去MBO操作的教训I,尽可能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操作,加强并完善操作过程中的对违规违法行为的监控,保证股权激励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在进行技术性改革的同时。相关的制度和环境的改革也要跟进,唯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改制的成功。对于绝大多数需要改制的施工企业来说,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困难还是那些困难,我们应该踏踏实实解决问题,而不能再停留在口号上,不要“走过场”。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改制步伐不可能很快,但“不怕慢,就怕站”。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我们早开始一天、多坚持一天。就会离胜利更近一步。  相似文献   

20.
《化工管理》2004,(5):14-15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出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