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节事助推旅游经济产业化的功能、机制和阶段性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型节事助推旅游经济产业化的功能与机制 当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正经历从资源主导型、产品主导型、形象主导型到产业主导型的升级,其发展动力正经历从经济规模扩大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转型.旅游经济的产业化已成为政府、业界和学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军 《旅游学刊》2005,20(5):38-42
在关于民俗旅游“本真性”的认知中,专家、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本真性的认知并不全是相同的:专家关注的是文化环境的“本体真实”的保存,对本真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点及面的过程;当地居民更关注本地经济的发展和自己生活的改变;游客关注的是旅游经历的真实感受。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是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全面解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产业"理性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旅游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感受备受冷落.各地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增长,而很少有地方政府和学者关注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国内外的研究者目前都逐渐把社区及其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参与也因之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社区参与研究脉络和走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社区参与理论共识的达成经历了"从缺失到凸显"的过程.在对社区参与的关注方面,中国和西方的研究具有各不相同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一、旅游是典型还是非典型民生问题 解析民生问题,首要之事是要廓清民生的范围.根据国内外民生专家的归纳,民生范围归结为8个字:"食、衣、住、行、育(指教育)、乐、医、安(指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这8个字涵盖了人民生活的主体要素.这里的"乐"字就是指的旅游等娱乐行为.  相似文献   

6.
品牌的力量     
我省的旅游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从开创之初的事业接待型到现在的产业经济型,经历了规模扩大化、业态多样化的发展过程。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重要产业,成为全省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产业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创业阶段,方兴未艾,正走向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回首旅游产业这30年来的发展历程,千千万万人民大众,成千上万个旅游企业为之艰苦奋斗,呕心沥血,他们的努力筑就了全省旅游产业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从极性思维到多元互动: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象征的角度看,乡村旅游规划的实质就是将乡村生活从原有的环境、功能和意义中剥离出来,转换到旅游文化的环境之中,并赋予旅游经济的功能和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非典"后的旅游经济重建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典”给中国旅游业留下两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个是“非典”后旅游经济如何尽快恢复重建 ;另一个是如何加强旅游业的“风险管理”。这其中既有实际操作问题 ,也涉及到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一、“非典”疫情凸现旅游经济的“敏感”特征“非典”突然降临 ,给中国旅游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但也有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概念 ,从而为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创造条件。1 “非典”凸现旅游业的第四特征旅游业“朝阳产业”的特征已经深入人心 ,中央和许多地方都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 ,掀起了加快发展旅游的…  相似文献   

9.
从高不可攀到触手可及中国幅员辽阔,山水奇特,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是旅游资源大国。就现代旅游业的起点而言,中国比西方国家晚了近百年。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旅游业作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延伸和补充,承担的是民间外事接待的功能,不具备现代产业的特征。1949年至1977年,全国入境游客接待量合计不到70万人次。同期,世界旅游业经历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  相似文献   

10.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7,22(3):9-10
我国旅游业先后经历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3个发展阶段.发挥了政治接待、民间外交、旅游创汇、回笼货币、扩大内需、安置就业、开发西部和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功能.在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下,在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下,中国旅游业研究应开拓视野,将旅游业上升到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层面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出境旅游.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刘滨谊  刘琴 《旅游学刊》2004,19(6):77-81
本文提出影视旅游的概念和特征,以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兴衰为依据,总结概括出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指出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的时期,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分析了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设对策。最后对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指出影视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向着旅游客体多元化、旅游主体个性化、旅游内容更新化和规划建设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17,(9):80-102
概念是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对它的厘定就成了构建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概念所依托的语言载体是词或词组,所以国人在研究旅游学科和旅游业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等的概念,将会十分有益.文章五章,前后两章是小引和结语;其第二、三两章先后从传统词源学和认知语言学切入探问,从跨语言的比较语义学的角度,剖析了"旅游"与"tourism"的义位与构词语素,讨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同与不同;并在指出"tourism"所具有的"旅游者活动""旅游业""旅游学"等多重语义后,通过第四章几个视角的补充讨论,以辨清研究者不同关注的互补实质,从而为消弭误会,寻求学人共识的基础,并进而在对诸家共识的归纳中,肯定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建议》的可遵循性.文章认为,面对旅游学发展的新态势,学科进步还需认真加强基础研究才行.文章结语再次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1)就语源学的角度看,虽然汉语不及物动词"旅游"与英语名词"tourism"是近义词,但是不同民族语言的历史渊源、当今的变化,以及有关文献分析已经证实了的,更值得国人注目的,是二者在含义、用法和使用范畴等方面的同中有异.(2)就专业用语的角度看",tourism"作为反映世界旅游发展和旅游学科进展的行业用语和学科用语,其虽与汉语日常用语"旅游"同属一个概念范畴,却不能等同于汉语中日常生活用语的"旅游";中国旅游研究者在将"旅游"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学科用语使用时,其含义的中心不应与国际用语有太多的差异.(3)从旅游研究的国际共识看,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建议书的主要关注重心,显然是与各国政府及多数研究者在提出旅游概念时所关注的多种目的旅游活动的影响的广泛涉及相一致的,而不只是有多少人在旅游时得到了愉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休闲与旅游的辩证关系及其社会功能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芙蓉 《旅游学刊》2006,21(9):25-30
从1995年"十一"开始的黄金周旅游"井喷",到"七年之痒"的今年,人们终于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意义;而对于正在中国大地初起的休闲,当前人们的讨论却仍然是众说纷纭.本文的研究,试图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背景下,从休闲活动与产业的兴起、从研究的回顾、从当前"旅游"与"休闲"的交叉研究等几个方面辨析二者的同异,并继而在阐述其社会功能的基础上,试探借助国家统计局有关我国旅游统计的资料等,估算中国国内休闲产业日益增强的经济推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旅游目的地导向的"H-CSSR"资源分类、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亚芳 《旅游学刊》2006,21(2):11-1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下简称<国标>)中指出,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事实上,中外学者们关于旅游资源的定义和争论就像旅游资源本身那样多种多样和层出不穷.前苏联地理学家普列奥布拉曾斯基等(1982)从技术经济角度给旅游资源作出如下定义:旅游资源是在现有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能够被用作组织旅游经济的自然的、技术的和社会经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的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升,全域旅游就是在此环境中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意在通过发展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村旅游的建立和提升帮助区域民生经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闭环,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助力,还为全域旅游的完整合提升提供了帮助。本文从全域旅游入手,以广西为例分析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对于增进民生福利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将垂直-水平结构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旅游市场主体成长增进民生福利理论分析框架,并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匹配度、中介效应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2002—2020年旅游市场主体成长增进民生福利测度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市场主体与民生福利水平呈平稳增长态势,但是具有阶段性差异。二者匹配度在3个阶段中虽有波动,但都处于较高水平。(2)旅游市场主体成长可以有效增进民生福利,其中,旅游收入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中,产业结构始终与民生福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民生科技和城镇化水平对民生福利的增进作用次之。(3)各类旅游市场主体在不同阶段对民生福利的作用强度呈现差异。前中期,效益主体在民生福利增进中发挥主导作用;后期,组织主体对民生福利的带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易柳夙  吴茂英 《旅游学刊》2020,35(4):133-144
家庭旅游是全球旅游业最重要的细分市场。近年来,我国家庭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但相对于我国家庭旅游市场的发展实践,国内学术界对这一细分市场的研究明显不足。文章对2000-2019年发表在英文期刊的136篇家庭旅游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国际学术界日益关注家庭旅游,文献数量不断增长,但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研究主题、数据获取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对象聚焦儿童参与的核心家庭旅游活动。研究主要以家庭消费的计量模型、家庭角色和家庭资源/权力理论、体验理论和家庭功能理论等为基础,可归纳为消费、决策、体验和功能等4个研究视角。基于英文研究的局限,并结合中国的文化、家庭、市场和社会特征,文章提出了中国家庭旅游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4个方向:(1)中国文化价值观及其影响;(2)中国家庭角色和结构特征;(3)家庭旅游市场的供给研究;(4)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1.国计民生与旅游发展 将旅游与民生结合起来,意味着从旅游视角来看待社会福祉,也意味着旅游要对国计民生做出重大贡献. 全国范围内改善民生质量最为紧迫的大区域当属西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没有间断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扶持,西部居民生活质量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相对落后的经济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19.
明确旅游学的社会学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旅游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得到学界、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实用主义思想的误导,关于旅游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将广泛意义的旅游功能简化为经济功能,旅游仅仅被视为是一个经济产业。而其本质的功能,诸如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岂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其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的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