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2.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必须要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发展过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的生态化发展.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审视了湖北城镇化建设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的非生态化问题,提出了湖北新型城镇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厦门市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的核心问题,生态经济市的建设也就成为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据此,结合厦门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况,对建设厦门生态经济市的原因和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一城市发展定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卫华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169-171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系统具有有序性和循环性,推进城市化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生态产业,提倡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域内14市为评价单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测度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均十分显著,但其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广西14市均处于拮抗阶段,而2020年则有9个城市处于协调阶段,有5个城市处于磨合阶段。(3)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2010年广西1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于城市化,只有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而到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城市就达到了8个,仅剩1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4)2010—2020年广西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2010年的大量Ⅲ型、少量Ⅰ型,演变成2020年的5种类型即Ⅳ、Ⅴ、Ⅶ、Ⅷ、Ⅸ。 相似文献
6.
论证苏州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立市的重大决策。生态立市是生态文明文化价值观和生产观的内在统一,对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概念无论从定位和建设重点都先进于低碳城市.为此,必须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同时,必须加强规划引领、分类考核、政策导向、依法行政和群众参与等方面工作,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措施保证. 相似文献
8.
9.
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的“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2002年7月28~30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代表向大会递交了30余篇论文。本次会议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精神,按照“双百”方针,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荣全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1,(3):50-52
本文以生态经济观点分析、探讨我国当前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指出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阻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农业的发展。呼吁人们应当正视现实: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正处在生态危机之中,人类需要远见卓识,应当竭力奋起保护生态,拯救大自然,拯救人类自己。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途径。最后着重论述了要全面抓好我国的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生态城市内涵按“环境说”、“理想说”和“系统说”三种学说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生态城市的特征,辨析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健康城市和山水城市与生态城市概念上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今后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晓龙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5,(10):233-235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在战胜自我的斗争中思想升华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不同联系方式,认为城市生态思想的成熟必然催生生态城市建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生态市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秋根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1,(12):10-1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生态市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主体方向。本文在介绍生态和建设的概念、目标、内容的基础上,对生态市建设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对于建设生态型城市有迫切需求。但是中国生态型城市建设面临产业转型困难、生态技术落后、生态意识淡薄,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办公、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旅游、低碳教育等构成了有效的生态型城市建设模式。碳金融机制能够从碳金融业务、碳基金、碳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多方面支持中国生态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工业集聚、城市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因子。本文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与城市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非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回归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研发存量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市化与生态耦合系统的内涵出发,指出人口迁移、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水平等是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城市化质量、环境和生态三个子系统,最终选取22个要素指标,建立了三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城市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对国内有关旅游城市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模式及特征、影响以及旅游城市化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