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复建设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一大痼疾,其直接表现就是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重复建设对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重复建设的根源主要是投资的审批权力分散化、干部政绩考察的偏差、干部决策水平低、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的缺漏和条块分割的投资体制、市场信息不完整等.在作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治理重复建设的对策主要是建立投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强化行业退出、禁入机制,改进干部政绩考察制度,加强宏观调控等.  相似文献   

2.
论重复建设的危害、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复建设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一大痼疾,其直接表现就是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重复建设对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重复建设的根源主要是投资的审批权力分散化、干部政绩考察的偏差、干部决策水平低、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的缺漏和条块分割的投资体制、市场信息不完整等。在作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治理重复建设的对策主要是建立投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强化行业退出、禁入机制,改进干部政绩考察制度,加强宏观调控等。  相似文献   

3.
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因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非理性,形成了一些"伪为民工程",不但浪费了政府有限的经济资源,而且降低了政府的信用。究其原因,与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缺乏监督、缺乏理性、缺乏责任约束和政绩导向偏差是分不开的。要杜绝这些"伪为民工程",需要强化为民办事的意识,完善对决策的有效监督,建立不可行性研究和后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4.
无人负责或无人真正负责,是目前我们各个层次的决策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弊端。革除这种弊端的根本方法,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同志决策往往凭经验、想当然,决策前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不广泛发扬民主,不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主观臆断,滥用权力,盲目决策,以致给国家和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后,又往往以“改革”、“试验”、“交学费”等时髦口号而一推了之。这种在决策工作中存在的决策有人做、后果无人负,决策正确人人有功、决策失误人人无过的问题,阻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因此,建立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很有必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韩燕兰 《经济师》2011,(9):223-223
一个政党、一个组织干部的品德修养和能力水平,已成为关系党政企业命运前途的核心要素,根据党中央"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指示,结合目前各行各业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浅析得出:必须加强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有效监督"。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公正的干部政绩考察和提拔任用评判机制,注意吸收普通群众参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测评;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执纪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6.
张圯姣 《时代经贸》2007,5(11):11-1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对策,包括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规范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干部选拔培训制度、提高决策者素质等.  相似文献   

7.
决策失误在政府、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各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资源配置。避免决策失误,须从决策体制、决策程序以及决策思想、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张圯姣 《时代经贸》2007,5(11X):11-1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对策,包括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规范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干部选拔培训制度、提高决策者素质等。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 1.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相似文献   

10.
构建地方政府利用外资的科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利用外资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在传统的发展观和政绩考核体系下形成的以行政区经济增长为单一诉求的利用外资机制,既因区域间恶性竞争造成了高昂的成本,也导致了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利用外资的效应未能最大化.地方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政绩考核体系下构建以区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为导向的科学机制,以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发展县域经济,需要正确决断。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发展县域经济决策符合县情,符合效益取向,需要注意“十忌”: 一忌追求政绩,乱上项目。 县(市)5年一换届的现实,使得各届政府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兴奋点不尽相同。要造福一方,上一些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干部政绩考察的真实性是培养选拔跨世纪领导干部的先决条件,如果政绩考核失真,显然使选人用人失当。如何全面考察干部,正确地阐明考察的主导方面,是选好干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当前企业用人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用人决策上 ,应当建好五项制度 :一是选人唯贤制 ;二是干部考察预告制 ;三是程序选人法定制 ;四是伯乐识才奖励制 ;五是用人失察追究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分析师跟踪、盈余预测误差和分歧度三个方面考察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立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公司的分析师跟踪人数更多、盈余预测误差和分歧度更低,并且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高管为男性以及盈余质量较差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建立差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公司盈余信息含量更高、分析师更可能发布...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人民网推出“百姓与基层干部”网上问卷调查,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百姓如何看待基层干部。调查显示,对于基层干部作风,“缺乏责任心、作风浮夸,不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和“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追求短期政绩”的干部“政绩冲动症”,成为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玉兴 《经济师》2001,(10):112
干部政绩评价是对干部一段时间或全部工作的概括和总结 ,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做好干部政绩评价工作 ,是激励干部积极向上的动力 ,也是人才有序竞争的保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为主体、对象、手段等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沿袭多年的政绩作为干部鉴定的一个项目的状况 ,已难以表现其具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不自觉地走向了形式主义 ,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改革干部政绩评价制度 ,应把政绩评价作为干部管理的单列项目 ,从内容到形式及制约效力上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量化科学、基础考核、民主公开的评价制度 ,把增强用人识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地区比较优势是国家制订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政策、促进社会资源空间配置合理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订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地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因此,综合考察各地区工业的相对比较优化优势,对全国(包括各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优中选优、劣中选优”,避免重复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利用层次分析法重点考察了河北工业生产规模和效益两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在河北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方面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微观决策和宏观调控的失误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法律经济,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微观决策和宏观调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和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防止“双冲动”推动经济过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良好,处在一个新的增长期。同时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我们认为,政府的片面政绩冲动和企业的盲目利润冲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机制性动因。防止片面政绩冲动与盲目利润冲动同流、共振推动全局性经济过热,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走势,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必须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干部有没有政绩,光拿一个GDP增长指标来说事儿不行了。”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大力纠正全市各级干部的“政绩观”,在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中逐年淡化GDP的因素,今年该项指标只占到整个考核体系的4%。作为长江三角洲15个重点城市之一,湖州近几年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困惑: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背负巨额债务,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结果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一些失地农民无家可归,无业可做,变成了流动于城乡间的无业流民;还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