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中美两国为研究对象,以隐含碳排放为基础,首先对隐含碳进行了相应的理论介绍,分析了中美贸易的现状;其次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美贸易结构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得出双边贸易使得美国的部分碳排放量转移到中国的结论;最后针对中美贸易引起的中国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通过进口减少一国或地区的碳排放,通过出口增加其碳排放,综合考虑二者才能确定一国或地区是贸易的碳排放受害者还是受益者。鉴于此,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估算其外贸中的隐含碳排放,并采用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其外贸隐含碳增长的原因。结果表明,20022007年,尽管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碳排放密度下降减少了北京市外贸隐含碳排放,但是贸易规模的扩大却增加了北京市贸易隐含碳排放,最终导致北京市外贸进口和出口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进口隐含碳大于出口隐含碳,并且碳排放贸易条件严格小于1,所以北京市通过外贸将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是外贸的碳排放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虑制造商面对碳排放政策与消费者低碳需求双重压力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决策变量,构建制造商的简化决策模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碳排放量,分析了碳排放政策与消费者低碳需求对制造商最优定价和最优碳排放量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管理及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制造商的最优定价会随着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成本、单位减排敏感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制造商的最优减排量会随着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成本、单位减排敏感系数、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会随着投入规模参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库兹涅兹曲线显示,196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N”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对中国人均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每提高1%,人均碳排放量增加0.3%。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27.1亿吨,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39.7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最高,占出口碳排放21.2%。依次为化学工业(1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8%)、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8%)、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7.53%)。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建陶瓷供应链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km~2生产碳排放、单位采购碳排放和采购周期三个参数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研究发现:km~2生产碳排放量和单位采购碳排放量增加,供应链总碳排放量明显增加;而采购周期对供应链总碳排放量有一定影响,效果不明显。提出了引进先进技术和改造原来设备来降低km~2生产碳排放量、优化物流过程减少单位采购碳排放量以及合理安排采购周期优化库存量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WIOD提供的金砖国家投入产出和直接碳排放数据,通过建立MRIO模型计算1995~2011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所处地位特征和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金砖国家贸易所处地位存在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在中俄贸易中以贸易逆差换取碳减排、中印贸易中以碳排放换取贸易顺差、中巴贸易中隐含碳净出口和贸易逆差共存。中国可通过鼓励相对低碳行业出口,并同时鼓励相对高碳行业进口和金砖国家内部互补性贸易的国际贸易途径促进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中国应该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实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共享式"碳减排。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30省份的生产者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CO2排放量;各个省份的净碳转移量以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测算省间的碳转出量,计算8大区域的净碳转移量,并分析了碳转移的方向。研究方法:借助投入产出表,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CO2排放量以及省间的碳转移量。研究发现:两种责任测算的CO2排放量差别较大;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的净碳转出量最大,内蒙古、山西、河北、新疆、贵州的净碳转入量最大;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的净碳转出量最大,西北地区的净碳转入量最大。研究创新:用投入产出表结合能源平衡表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直接CO2排放量;研究了省间的碳转移。研究价值:对中国的碳减排具有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30省份的生产者责任以及消费者责任CO2排放量;各个省份的净碳转移量以及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测算省间的碳转出量,计算8大区域的净碳转移量,并分析了碳转移的方向。研究方法:借助投入产出表,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CO2排放量以及省间的碳转移量。研究发现:两种责任测算的CO2排放量差别较大;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的净碳转出量最大,内蒙古、山西、河北、新疆、贵州的净碳转入量最大;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以及京津地区的净碳转出量最大,西北地区的净碳转入量最大。研究创新:用投入产出表结合能源平衡表测算各省份各行业的直接CO2排放量;研究了省间的碳转移。研究价值:对中国的碳减排具有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贸易中隐含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测算是研究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隐含碳的角度来分析江苏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探讨了江苏应该如何在全球化中更好地平衡能源环境压力与发展利益的问题,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江苏隐含碳出口变化趋势、进口变化趋势、净出口变化趋势、总能量流动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的隐含碳进出口呈波动状态,在综合考虑隐含碳和进出口能源产品的情况下,隐含碳进口量无论用本身能耗系数计算还是用进口来源国国内单位GDP能耗计算,都是能量净流入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分析相关文献以及考察当前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测度,并根据有关历史数据以及预测的资料,就我国能源消耗过程中碳排放趋势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均C和CO2排放量均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其没能有效解决由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增加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量之间的关系向着倒“U”趋势转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定量分析了我国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促进我国CO2排放增长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而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效率效应。从最终需求角度看,资本投资和城市居民消费增加是CO2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来源,农村居民、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部门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旅客运输等服务业以及建筑业是CO2排放增长的三大部门。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菲 《企业活力》2012,(9):19-2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南省2006─2009年间33类商品出口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发现:从行业要素密集度角度整体来看,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多数资源密集型产业出口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较小,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次序较为分散。因此,河南省低碳经济建设应当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环境影响力,有重点的、有计划地实施碳减排。  相似文献   

13.
出口退税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促进贸易发展的政策。江苏省是纺织品出口大省,但近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出口退税政策在促进纺织品出口方面变得更加重要。论文从纺织品出口的需求、供给关系和贸易小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福利效应两个方面探讨了江苏省纺织品出口退税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结果显示,出口退税政策对促进纺织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实施此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Kaya模型的中国低碳经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因素分析法借助Kaya恒等式对1990年~2007年间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高碳排放的主导因素,人口是增加CO2排放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的降低对减排的贡献功不可没,能源结构改善对减排的效果不甚明显,并提出破除以GDP为纲的迷思,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人口结构、宣扬低碳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效率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我国出口贸易成绩斐然。但是,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对出口贸易也造成重大阻碍,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是当前影响外贸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十年来出口贸易的成就,分析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三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影响所在,指出应通过建立国家级的管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协调机构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贸易量的急剧增长,贸易自由化引起了一系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贸易自由化是否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贸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围绕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在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后,侧重于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述评: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国际贸易隐含碳。这些研究对我国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可以通过需求、投资、就业、经济结构、知识传播、资本流入、规模经济效应等多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即出口波动会带来经济增长的风险。实证表明,中国的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波动的风险很大,但这种影响是潜在的,实际上往往不会发生,因为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被稳定经济的相反力量所抵消。但如果经济增长有潜在风险累积的时候,出口的突然下降也许会成为经济风险发生并放大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8.
黄林 《企业经济》2012,(4):151-154
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1998-2008年中国高碳产业集群的增长状况,阐明了投入要素对产生集群成长的贡献率,并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把资本、劳动力、能源、CO2排放和集聚度作为投入要素,建立了高碳产业集群绿色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国内高碳产业集群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和能源,而劳动力、集聚度贡献不大,CO2排放往往成为其增长的重大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