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国许多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国进民退"现象,传媒业也不例外。在国有比重已经很高的传媒业,进一步的"国进民退"将极大地制约作为创新性产业的传媒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传媒企业市场主体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究竟有无"国进民退"?攻之者说有,辩之者说无.上纲上线,莫衷一是,应当理性分析.客观看,中央大政方针未变,因此可说不存在"国进民退";但实际生活中在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确实出现"国进民退"现象.谓之"局部",但如果不重视或不正视,就有可能发展成大趋势,那将是改革的大倒退.  相似文献   

3.
新国企崛起侵蚀民营经济的市场,人民币升值压缩外部市场的空间,民营经济若想再度集结成军,第一要有根据地,第二要有新技术,第三要有大资金.本土市场"国进民退",国际市场"国退民进",二者殊途同归之日,将是民族复兴之时! 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9万亿元人民币,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10万亿元,坊间流传已久的"国进民退"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前讲过,"国进民退"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即从以往的"三驾马车"转变为"双轮驱动",民营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逐渐弱化,乃至消失.除此之外,"国进民退"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新国企的壮大和新民营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大量信贷进入中国资产市场,会产生更多的流动性,给资产市场价格提供几个月的上涨空间.这些贷款很多会变成坏账,这只是时间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很大,但在结构上打击非常大.最大的打击是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得出错误结论的机会,即以国有企业主导的经济体系,加上严格的政府管制这样的制度安排,反而有利于中国规避金融风险的冲击.得出这个结论会进一步强化国有经济的比重,强化"国进民退"的趋势.我担心这可能会使中国的法治和市场化改革产生一些倒退.  相似文献   

5.
最近以来,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地为国有企业垄断辩护,还发出一种声音,说要警惕敌对势力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士丑化国有企业.甚至有人提出来要警惕敌对势力煽动国内罢工.现在来看,政治帽子来头不小. 他们不承认"国进民退",列举的数字好像还能蒙一些人.有的文章说,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数量是减少、比重是下降的,民营企业数量却大量的上升,因此不存在"国进民退".这个说法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是权力配置资源还是市场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应该干什么,民营企业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不能回避,回避了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近以来,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地为国有企业垄断辩护,还发出一种声音,说要警惕敌对势力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士丑化国有企业。甚至有人提出来要警惕敌对势力煽动国内罢工。现在来看,政治帽子来头不小。他们不承认"国进民退",列举的数字好像还能蒙一些人。有的文章说,这些年来国有企业数量是减少、比重是下降的,民营企业数量却大量的上升,因此不存在"国进民退"。这个说法回避  相似文献   

7.
我们需要对"国进民退"进行重新解读:"孰进孰退"并不重要,国有企业要做到有进有退,然而进与退的决定因素是市场,是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抉择,所以不要纠结于进还是退,重要的是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民”进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瑶 《辽宁经济》2013,(5):42-43
近年来,有关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国进民退"观点引发广泛争论。本文基于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性质差异对比,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国进民退"现象的表现机制和国企民企之间关系的未来走向,并提出了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进民退"在经济领域成为当下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我们这个时代的"国进民退"有别于解放初期的"国有化",不能简单地将其判断为历史的倒退。相反,"国进民退"符合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要求,具有现实必然性。文章首先从几个支柱行业入手,概述了"国进民退"现象在这些行业里的表现和趋势,进而从内外部因素来考量"国进民退"成为现阶段中国必然选择的原因。在国内驱动因素考察过程中,得出了"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产业模式是现阶段市场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同时还结合大量数据证明了国家通过"国进民退"组建大型商业航母的益处。在外因的分析上,主要着眼于"国进民退"在预防外资操控本国产业以及提高我国与外商的谈判实力两方面的作用。以食品行业为切入点,深层剖析外资通过规模经济和横纵向一体化实现操控产业命脉的手法,提出了"国进民退"的紧迫性。而国际谈判部分则援引了铁矿石行业的力拓案,呼吁一个统一且有效的行为体结束目前混乱的谈判秩序。最后,为了保证客观公正性,文章还罗列了目前社会各界对"国进民退"的质疑。总体上看,"国进民退"在现今社会经济情况下利大于弊,是现实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并克服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使我国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2009年开始,政府的有形之手如彩旗频频招展,力量之大、范围之广令很多学人担忧.随着各种"标志性事件"的产生,"国进民退"、"国企垄断"、"与民争利"一时间成了社会热门词汇,最终上升到改革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体制之争上. "国进"缘起于2009年.这一年与2004年抑制投资、防止经济过热不同,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中央政府担心中国经济受累下滑,开始鼓励投资,保持经济增长.宏观调控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从不让投资到催着赶快投资进行了180度大转弯,有了政策的地方政府更加青眯来自国企特别是央企的投资,多省市轮番上演的"项目恳谈会"让央企春风得意,而民企则陷入了集体失意.  相似文献   

11.
垄断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一个槛,如果这个槛不破除,改革就无法深化. 最近主流媒体发布的一些文章,引用一些所谓的数据来否认"国进民退",但是他们并不真正懂得经济学."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在大企业的层面、重大工业、上游资源产业方面"进";而民企则是在那些小的、基层的草根的方面(如轻工业、日常消费行业)"进".国企实际上控制着整个经济关键的资源性的东西,民企数量的增长不足以撼动它们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2.
原松华 《发展》2014,(11):6-9
正在经历了"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近10年争论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使国企改革图景清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总结了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来管理国有资本,这是对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一个重大改变。"8月23日,在"国企改革进行时:共识与务实"财经智库沙龙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国有资产以管资本为  相似文献   

13.
行政垄断的源头在于公权力。如果没有公权力的支持,行政垄断一夜之间就可以土崩瓦解。垄断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一个槛,如果这个槛不破除,改革就无法深化。最近主流媒体发布的一些文章,引用一些所谓的数据来否认"国进民退",但是他们并不真正懂得经济学。"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在大企业的层面、重大工业、上游资源产业方面"进";而民企则是在那些小的、基层的草根的方面(如轻工业、日常消费行业)"进"。国企实际上控制着整个经济关键的资源性的东西,民企数量的增长不足以撼动它们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义 《北方经济》2012,(4):45-45
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存在着两种改革观的对立:一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坚持公有制,改革其实现形式;一是按照新自由主义,取消公有制,实现私有化。前一种对应"国进民退",后一种对应"国退民进",本文试从产权理论角度分析这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何伟 《开放导报》2005,(3):67-70
本提倡科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科学。批判应以真伪科学为对象,不应以方位来区分。在真理面前一切学科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批判西方经济学不要干扰改革的实践。“国退民进”是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不等同国有资产流失,先有国退才有民进,不是民逼国退。  相似文献   

16.
商务部力推的集中度提高似乎能有效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但也存在新一轮"国进民退"的担忧。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批过去的国企演变成区域豪强,并已经开始向全国扩张。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国进民退,人们往往会关注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民退。诸多专家对此的看法是民营经济当下发展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并不能将经济命脉交给一个并不成熟的群体。同时,民营经济发展的不成熟并不完全是自身原因,在政策保护和资金扶持方面,还是弱势群体。本刊试图从民营企业自身诊断和外部环境诊断两方面入手,调查民营企业生存状态,为民退找到合理的注解。  相似文献   

18.
后遗症     
或许有人会说,国企参股甚至收购民企很正常,正像民企同样可以参股、收购国企。可问题是,在全国资产性的财富总量中,76%掌握在国企,只有1/4在民间,民企有几个能够兼并得了国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由于行政命令和政策打压形成的,而是符合良币驱逐劣币的经济规律,那么无论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都是推动经济良性发展、市场繁荣的良好现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一轮国进民退,尤其是其所带来的后遗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国企是计划体制的遗产,在中国工业化的初期它承载了重要的使命.三十年前中国开始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这一转轨在意识形态和理论层面意味着对斯大林、毛泽东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反思和批判,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再认识.为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有计划按比例、按劳分配做了思想上的清理和新的理论阐述.但对公有制为基础这一最重要的特征只是做了某种修正,仍被保留下来.由于把国企认定为公有制的主要形态,使国企体制的改革蒙上了意识形态的色彩.近年来,国企体制的改革从"国退民进"(国企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又回到"国进民退"(国企要控制国家战略安全和国计民生的行业).此次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唱了主角,主导了数以万亿计的投资,其所依靠的主要是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和大型国企,民间资本被挤出市场.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国企的定位、出路不仅关系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也关系到民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钢")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正式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有媒体惊呼"国进民退",是一场"小鱼吃大鱼的怪戏",一时间舆论哗然.而据<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解,山钢、日钢重组属于山东提升产业水平、打造蓝色经济的既定战略.山钢、日钢高层均否认了外界传言,强调重组奠定的是双赢格局,而非外界猜想的强势吞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