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成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成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近日,笔者对辽宁部分农村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情况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由贸易港(区)建设逐步深入,海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逐渐引发更多关注。重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帮助失地农民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成为海南省政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分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建设中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信息对称、就业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就业培训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政府安置就业的失地农民(本文仅指被动性失地的农民)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认同、环境适应性、社会支持网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对其非农就业后适应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以期能透析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失调的表征与缘由,进而构思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被征地后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作为界定就业稳定性的指标,从微观层面研究北京市失地农民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显著影响就业稳定性,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等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保险、单位类型和所属行业对就业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岗位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就业创业培训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征地补偿金、政府安置就业、住房或门面房补偿、集体经济分红等征地补偿方式显著降低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在大幅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出现了因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而出现的失地农民,而非农就业创业则是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便捷通道,既可以满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需求,也有利于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镇生活。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其根本是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以满足于其城镇就业创业的基本需求。本文通过探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需求,进而在分析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快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他们“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处于贫困的边缘。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关系着大量失地农民的生计和城镇化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力高于经济保障因素的影响力。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应用价值以及完善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支持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解决不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制度、安置补偿等问题,失地农民将难以顺利地变为市民,我国城乡一体化难以健康发展。本文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综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来自湖北襄阳和江西九江的1714个农户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围绕征地对失地农户劳动力的就业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失地程度、征地用途、征地补偿款等征地相关因素从不同程度都对农户劳动力的就业造成了影响,政府应该从提升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技能、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等方面促进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转移,保障其未来生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其再就业困难和生活艰难令人堪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富强,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本文认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用之义,并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失地农民的共同努力.在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同时,政府还应给予农民多种政策优惠和资金资助,支持中介机构为失地农民提供各种就业服务,引导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从而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重庆市城乡统筹实验区的建设,重庆市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的尴尬局面.在社保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解决失地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保证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前重庆市失地青年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失地青年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社会群体,而其就业培训是当前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现有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政策并没有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以英美日为代表的世界各国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诸多农民就业培训经验。我国可以在借鉴他国经验基础上,从政府主导、法制建设、模式创新等层面寻求对策,以求促进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总体失业水平较高。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计量检验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因素对于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尤其是从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难以实现非农就业;男性更加愿意选择外出打工的就业方式;非劳动收入尤其是土地补偿金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被征土地的用途和失地程度与失地农民的就业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各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是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大规模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由此引发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的生计保障。破解这一难题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在对辽宁失地农民生存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辽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流失的原因,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失地农民生计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珠三角地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失地农民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以及非农就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收入以及集体经济分红收入等非劳动收入较高是失地农民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而对于非自愿性失业的失地农民,年龄、健康和非农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低下是他们未能就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扩大.但由于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就业权以及社会保障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以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失地农民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文章在分析土地对失地农民具有的就业、保障、归依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社会保障安置、货币安置、留地安置等5种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进行了简要评价,并设计出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的"福利包"方案:主要包括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保障和就业安置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具备就业、经济收益、社会保障的功能.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与土地相连的一系列权益.本文从失地农民流失的权益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从政府是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主体、规范公共权力及政府行为和提供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