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监会决定2006年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是现代银行全面、准确识别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近日,渭南银监分局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模拟检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以促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全面  相似文献   

3.
王康 《现代金融》2005,(12):15-1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既便于监管当局动态地掌握贷款形态.又可适时提高农信社贷款质量、及时化解信贷风险,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阜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银监局和江苏省联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信贷人员素质低与五级分类准确定性的问题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较,更能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风险程度,但其工作量大、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分类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系统的业务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具备计算机、会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系统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林创胜 《南方金融》2006,(11):39-40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正密锣紧鼓地按步骤、按计划实施,进入了全面操作实施阶段。提高分类质量、降低分类偏差将是下一步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其中面临的五大突出矛盾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相似文献   

8.
林创胜 《金融博览》2006,(10):42-43
通过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农信社的信贷规范化管理正迈上新台阶。贷款五级分类可以真实反映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的情况.纠正了贷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目前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仍然存在五大矛盾.需要采取相应的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9.
余志海 《南方金融》2004,(11):44-4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普遍存在信贷档案不全,借款人财务信息残缺、失真,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等问题,不少信贷员为此束手无策,认为无法通过分析借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来判断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是否充足,特别是对于相邻档次的贷款,更感模糊不清,较难对贷款风险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总结部分农信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就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供信贷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军  鲍延军 《黑龙江金融》2006,(6):38-38,41
一、存在的问题(一)从内部条件看,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现实状况与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客观要求还不完全匹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基层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五级分类,对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依据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进行现金流量测算的两种方法,以指导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通过不良贷款置换,资产质量有所提升,信贷资产管理已由四级分类转换为五级分类。但实际工作中,五级分类方式还存在很多不适用性,需要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通过不良贷款置换,资产质量有所提升,信贷资产管理已由四级分类转换为五级分类。但实际工作中,五级分类方式还存在很多不适用性,需要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7.
肇始于2004年初的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采取了分阶段推进策略,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此间领导和培训产生了最重要的直接供给效应。分类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行为异动"问题表明分类成功之本在于在渐次推进过程中诱发以需求为主导的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银监会举办首期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正式启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工作。2006年底前农信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的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农信社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将促进农信社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张强 《中国金融》2007,(4):40-41
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建立审慎经营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监管部门实施审慎持续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最近,我们对临沂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量大。与商业银行比,虽然贷款总额小,但笔数更多。如全部进行贷款五级分类,成本很高,工作量相当大,加之人员少,容易流于形式。 (二)信用社职工畏难情绪严重。县信用社职工普遍文化程度低,金融理论知识相当薄弱,推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工作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