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间借贷是农村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其规范发展对农村金融生态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及特征,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讨论了它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民间借贷是典型的需求诱致性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对郑州农村民间借贷的实证调查表明,民间借贷已不仅仅是农村正规金融的补充,掌握农村民间借贷的运行机制对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乃至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魏源 《经济纵横》2012,(7):105-108
农村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挥的作用较小,这就需要民间金融加以弥补。如何发挥民间信用和民间融资活动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我国广东省农村近百户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的农户为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借贷资金融资需求和资金供求状况进行统计,为正确认识当前农村民间借贷活动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恶化的现实,已成为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改革和发展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不仅仅需要关注正规金融的产品、制度和基础设施,也需要关注长期隐藏在地下的金融形式——民间金融形式。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金融生态的关系是相互的、辩证的;一方面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农村金融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民间金融的适度发展将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小组收集的10个省农户借贷调查数据为样本,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户借贷现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覆盖面小,而民间金融却非常活跃。在不同的地区,民间金融的活跃程度也不同。然后探索了农户选择民间金融的原因,发现信贷约束、利息成本、风险、家庭经济和人口特征是影响农户选择民间金融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对不同类型的民间借贷的影响不同。该发现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覆盖面小,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后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颖 《现代经济信息》2011,(16):302-303
在上海市教委创新课题的资助下,对上海市的嘉定、南汇、金山、崇明、闵行共五个区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了上海郊区农村融资现状,本文从民间借贷的履约状况来分析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状况,阐明应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化,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村建设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农村居民及私营业主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体系而言的一种非官方的直接融资活动——民间借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的特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缺失,使农村资金的供给困难进一步加剧,这为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学者对我国农村民间借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农村民间借贷的概念宋磊认为,农村民间借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借贷是各种民间金融的总称,泛指不通过官方正式金融机构的一切民间金融活动。通常包括社会集资、居民间的借贷、民间典当业、农村合作基金会等融资活动(宋磊,2005)。康正平认为,民间借贷是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9.
曹晓勇 《经济论坛》2004,(23):86-87
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的城市战略计划,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金融需求高度不足,信贷指标的分解、少数的农村存款和民间借贷足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由消费性向生产性转变,规模种植、专业养殖、个体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农村金融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已经不存在,而农村金融体制的转变还跟不上需求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调整农村金融的供给,重新维持农村金融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郑芳 《经济视角》2012,(5):115-116
本文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基本内涵入手,基于金融生态的理论,试图从农村经济环境、金融环境、信用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六方面构建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探讨影响新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为新疆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洼地”。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生态环境与银行信贷风险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破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县域金融机构金融生态的劣质性主要是制度性欠缺导致的,其中的关键是管理制度不规范,包括行政制度、信贷制度、法律制度与信用制度的缺失,从而导致信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最后,本文提出金融生态的改良必须彻底转换政府理念,实施金融机构战略转型,并在全社会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的非正规金融生态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金融生态理论,从金融生态环境角度分析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经济基础、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法制环境以及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认为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是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经济基础;善于利用社会传统和习俗等非正式制度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相对正规金融的优势;非正规金融没有合法地位,经营方式隐蔽,处于监管之外,导致金融风险隐患的形成;非正规金融市场化的利率机制会产生某些负效应.针对非正规金融生态上述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与信贷风险,还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主要有四种经典模式:即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民营中小银行模式"、"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地区性中小银行"模式、"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模式。这四种模式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途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当然,要想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还需从法律壁垒、财税政策、运作成本、外部环境等方面多加谋划。  相似文献   

14.
规制市场的垄断结构和基于"权利"的法哲学原理下的监管理念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双重迷失,垄断结构下的单一规制服务无法适应异质性的农村信贷市场,垄断供给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和平均定价所形成的门槛效应将小规模农村金融机构排斥在规制市场之外。这三个因素导致农村正规金融市场的迷失。同时,基于"权利"的法哲学原理所产生的"凡未经明文允许的事均被禁止"之监管原则又视民间金融为"非法"。相应地,内生于农村信贷市场的监管模式应该是基于"经济自由"的功能型监管:以分散决策和充分竞争下的多重均衡提供专门化、多元化的规制服务,促进正式金融向农村扩展;同时,放开民间金融并对之进行非审慎性监管。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非正规金融服务是对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补充,本文基于2014年与2017年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正规金融服务与非正规金融服务对不同群体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青年群体中,正规账户服务、正规储蓄服务和正规信贷金融服务对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相比于城镇群体,正规信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③非正规信贷服务对不同群体的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考虑了更换就业、普惠金融的代理指标,采用不同年份的样本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来减少样本选择性偏误等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最后,指出要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对不同群体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86,自引:6,他引:186  
各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本文认为,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且常常不能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而非正规金融则在收集关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这种信息优势是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性原因,金融抑制只是一个强化因素,同时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各种特征也都源于其存在的根本逻辑。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异质的中小企业借款者和异质的贷款者(具有不同信息结构的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部门)的金融市场模型,证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能够改进整个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谢平  徐忠 《经济研究》2006,41(4):106-114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及其样本县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一方面,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农村的金融体制。分析表明,只有让公共财政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8.
信贷约束与农户非正规金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对农户选择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基于农户调研,本文首先辨别农户受到的各种信贷约束,并将其与农户融资成本相结合,构建农户融资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比较各种信贷约束对选择非正规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约束都显著地促进农户选择非正规金融。需求型信贷约束中,风险约束较大程度地促进农户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研究结论对制定农村金融政策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温州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大多数典型事实都可以在"反应性"非正规金融范畴内得到合理的解释.支持温州非正规金融具有"反应性"的有力证据来自于对相关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其脉冲响应分析.这些实证分析表明,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扩张将深刻改变非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然而协整分析表明,在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与中小企业信贷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应该被应用于理解温州非正规金融.在该框架中,非正规金融的"反应性"与"自主性"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农信机构贷款支农的角度出发,探究数字金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市场竞争,进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理论部分基于市场势力假说,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放贷行为的影响;实证部分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的县级指数与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相结合,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激励当地农信机构提升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投放规模和增长速度,表明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鲶鱼效应”。第二,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支农力度的正向影响主要来源于竞争激励机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难以在技术上对农信机构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有助于降低农信机构的贷款利率,让更多的涉农主体享受到利率更低的信贷服务,真正推动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普”和“惠”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