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包括由传统科研单位转型和由多主体直接组建两种类型。工研院是项目型组织,合适的治理机制是项目成功的基础。针对不同工研院项目治理特征,设定合适的治理机制是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利益相关方通过契约关系和信息关系形成项目治理网络且其能够反映治理特征,可借助该网络对两类工研院项目治理进行比较。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从网络整体和网络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评价指标,选取两类工研院典型项目构建相应的治理网络,通过量化比较,分析项目治理特征和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项目治理通过明确利益相关方间关系形成治理网络,治理网络的信息维度(信息网络)表征相关方交互协作状态,是项目治理评价的主要方面。然而,当前一次性的、静态的网络评价方式难以适应网络随项目推进而动态变化的特点。从网络整体和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动态评价指标,并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密度较低,表明项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沟通机制;政府网络地位逐渐降低,难以充分保证项目公益性;企业作为项目需求方,其参与度在项目前期较低、后期逐渐提高,导致项目变更、返工较多;工研院网络地位逐渐低于项目经理,增加了委托代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项目治理通过明确利益相关方间关系形成治理网络,治理网络的信息维度(信息网络)表征相关方交互协作状态,是项目治理评价的主要方面。然而,当前一次性的、静态的网络评价方式难以适应网络随项目推进而动态变化的特点。从网络整体和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动态评价指标,并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密度较低,表明项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沟通机制;政府网络地位逐渐降低,难以充分保证项目公益性;企业作为项目需求方,其参与度在项目前期较低、后期逐渐提高,导致项目变更、返工较多;工研院网络地位逐渐低于项目经理,增加了委托代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网络组织治理的核心问题是治理机制问题。本文从网络机制的内涵界定入手,通过对网络机制与正式机制的比较,辨析网络机制的基本特征,进而从社会机制与运作机制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网络组织的治理机制体系,为网络组织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电源类项目采购大致可以分为总承包(EPC)采购和业主自主采购两大类模式,不同的采购模式对应着具体的采购方式和风险。本文通过比较这两种采购模式的优缺点,对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风险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电源类项目的优选采购模式是总承包(EPC)采购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今后电源类项目采购策划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尤其对我国大型工程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项目工程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项目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理论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项目治理机制通过影响项目治理水平促成公共项目管理绩效的改善。传统的公共项目治理理论强调合同治理的正式机制的作用,对于非正式机制的关系治理关注不足,使得公共项目治理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出现"范式紧张"。通过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文献研究,在二者理论整合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项目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理论整合研究框架,并据此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契约视角下的PPP项目承包商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帆  王孟钧 《技术经济》2010,29(6):45-48
本文从契约关系的视角研究了PPP项目承包商的治理机制问题,包括正式契约关系治理、剩余权利配置和关系契约治理,这3种治理机制分别对应着双方合作内容的不确定性程度。研究表明,正式契约适合对业主-承包商契约中确定性内容的治理,即利用明确的契约条款对双方合作关系中的行为风险或敲竹杠风险进行抑制。关系契约可以建立在事后双方可观察到的结果的基础上,适合对较不确定内容的治理。剩余权力的配置是一种弹性治理机制,适用于任何无法描述、无法判断或无法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内容,它通过对项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配置,提高承包商的主动合作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项目治理的代建人激励机制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代建制作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实施方式,其推行有效地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绩效。在企业型代建模式下,对于代建人激励机制的研究是代建制进一步改革与推行的关键问题。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分散且多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而产生了对于代建人激励的困境。而通过引入项目治理理论,上述困境能够得以较好地解决。基于项目治理理论,将各种制度层面的激励机制有效整合,提出了代建人激励机制的整体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激励机制。其中,内部激励机制包括风险分担机制与基于内附分担的报酬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则由代建人项目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与声誉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9.
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是纵向合作关系的契约组合,对其认识与治理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其各主体之间的纵向合作关系具有“注定不完全性”契约的特征,在未加治理的情况下,机会主义是他们之间的唯一演化均衡。与显性契约相比,默认契约对各主体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治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本文的实证逻辑研究显示,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和互惠政策是治理这类契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规模及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项目治理在项目推进中日益重要,但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影响大型政府投资项目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大型政府投资项目治理理论基础,并归纳政府投资项目治理绩效指标;其次,分析项目总控影响大型政府投资项目治理绩效作用机制;然后,通过研究假设,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最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项目总控对政府投资项目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总控能够发挥独立第三方和信息集成的作用,对政府投资项目治理绩效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共建设项目合同策略的制定往往忽视了关系治理对承包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造成合同策略侧重于单一的控制功能,不利于合同的事后履约。根据项目治理理论,项目缔约全过程中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存在交互作用,因而,合同策略必然包含两者间的互动关系。首先通过扎根分析,明确了公共建设项目合同策略是一个组合型构念,包括承包人选择、合同策略重点及防范问题方式3个维度;然后,利用关系行为量表,对合同策略中3个维度对应的关系行为进行测量,明确各参与方在合同缔约各阶段采取的具体关系行为;最后,结合访谈数据对关系行为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缔约全过程中,承包人对待关系行为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业主方采取关系行为则存在一定的障碍。研究结果为公共建设项目关系治理的使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各参与方采取合理的关系行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信任与控制是项目治理中的两项重要治理手段,二者皆对项目绩效水平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分析项目治理框架下信任与控制的联接关系及其对项目绩效改善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项目组织中信任与控制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证分析成果,进一步深入对项目组织中信任与控制对项目绩效作用的认识。鉴于此,本文从信任与控制的概念,信任与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信任与控制对项目绩效的影响三个方面对信任与控制改善项目绩效进行了文献综述,梳理了上述内容的研究脉络,分析了现有研究的成果、特色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the ITRI in Taiwan's technological catch-up.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R&D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s in Taiwan using data encompassing 252 ITRI annual research projects and the surve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5902 cases of transferred technologies within these projects. The authors develop a new index of innovative output to measure the monetary value of patents for research projects. They find that the influences of accumulated R&D stock, high-level R&D personnel, and the intensity of process innovations on project-level R&D productivity to be more pronounced when the monetary value of patents, instead of simple patent counts, is used as the proxy for innovation outputs. (JEL O12 , L63 )  相似文献   

14.
严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6):147-152
公共项目代建制面临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进一步改善其制度效率的重要课题,而基于项目治理的代建人激励容易在政府业主部门和代建人之间形成代理型治理问题,即治理机制激励不足。鉴于此,通过文献分析理清了代建人激励制度的多维度治理机制构成,构建了各维度治理因子测量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对该量表的维度结构进行验证,初步形成了代建人激励制度的多维度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讨论了概念模型中各维度关键治理因子之间的关联性,依据关联性所形成的作用效应设计了相应的代建人激励制度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项目治理视角下,代建人激励制度包括多维度关键治理因子,且各维度治理因子之间存在耦合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激励代建人的积极履约行为。研究结论将为政府业主部门构建更为综合、高效的代建人激励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PPP项目界面可从合同、组织、实体3个维度划分,对这3种界面予以清晰界定对于PPP项目的界面管理优化至关重要。对PPP项目界面系统各类界面进行剖析,应用BP-DEMATEL,即后馈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on network)与决策试行及评价实验室评价(DEMATEL)相融合的方法,识别并分析PPP项目界面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其中,BP网络的链接权重代替了直接影响矩阵(DIM)的元素,降低了传统DEMATEL方法中专家构造DIM的主观性,提高了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的可操作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公私合营PP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建设的新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PPP项目结构复杂、参与方众多,决策和设计阶段的干系人管理对项目顺利实施有较大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识别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干系人,并对其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徐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各干系人的期望与要求,提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干系人动态管控,可从主体识别、参与动力、参与过程以及绩效评价机制4个方面提高管理效率,为PPP模式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决策提供一种新思路,对于同类项目管理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洪涛 《技术经济》2013,32(9):29-33
旨在揭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重大建设项目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建立了项目治理影响建设项目技术创新绩效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得到各要素的条件概率分布;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求解各要素对项目技术创新绩效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创新程度和复杂程度选择适当的项目治理组合,能够有效改善项目的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