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协同产品开发可视为一种多领域的知识汇聚和知识配置过程,产品结构及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知识配置。综合应用价值工程方法探讨企业产品开发中的知识配置决策问题,在对产品功能特征进行功能-价值评价之后,根据产品功能-知识映射关系,进行产品知识-价值定量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知识配置决策模型,并作出经济的知识选择。  相似文献   

2.
运用期权博弈和合作博弈理论,基于对称双寡头模型,从技术互补程度出发,将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互补程度、专利经济寿命、市场波动率)作为数学模型中的输入量,专利价值和投资阈值作为输出量,研究了互补性专利下创业企业协同创新的金融性质。结果表明,具有互补性专利的企业协同创新能够获得理想的专利投资价值,并且专利互补程度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实现母子公司的协同,是提升母子公司创新水平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母子公司间的协同如何影响母子公司的创新绩效缺乏足够的关注。运用企业知识理论,从研究母子公司的组织协同入手,把知识协同作为中介变量,剖析母子公司间的组织协同、知识协同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以此来阐述母子公司协同创新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小米手机产业链协同成员的知识特征数据,运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得出其合作成员的知识背景及关联特征。然后,对小米手机产业链知识模块进行互补性划分,配置各模块形成小米4系列手机产品的知识网络,并对配置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康鑫  郭双叶 《技术经济》2022,41(12):12-24
突破性创新是刺激技术跨越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揭示其形成原理为攻克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基于突变理论凝练出突破性创新形成机理模型,认为突破性创新“积累-演化-临界-跃迁”的形成路径主要取决于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聚合程度,从知识协同视角出发构建动力学模型以系统性地揭示知识资源到创新突破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外部知识资源的顺利引入是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首要驱动因素,这对解决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路径依赖和资源约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吸收能力与聚合能力是推动企业形成突破性创新的关键性能力,然而,过高的组织记忆和知识惯性会僵化组织运营模式,遏制突破性创新的形成。研究结论为企业成功实施突破性创新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有助于技术行为从原始技术轨道成功过渡到新技术轨道。  相似文献   

6.
组织设计的知识配置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珉 《经济管理》2003,(14):10-15
知识的分化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知识的增长,知识的利用类型和转移途径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与改变,以众多特殊条件为附带物的专门知识由于其使用价值高,正逐渐成为社会利用的主要知识类型。本文提出,应当注重分化的知识的配置问题,应当把决策权转移给拥有相关专门化知识的人,组织设计应当对组织知识的配置予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知识创新链是由核心企业和具有技术配套功能的上下游研发组织构成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创新链要实现协同创新,既可以采取建立产品平台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公开技术标准接口,推广技术标准的方式。知识创新链可以采取构建知识创新链的共生创新系统、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加强成员之间的信任等手段提高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创新绩效的研究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为解释这一矛盾,通过文献研究剖析知识异质性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发现知识异质性的部分维度促进了组织成员间的知识交流,另一部分维度则有可能通过知识冲突降低成员的交流意愿。为了确保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在知识异质性与知识创新绩效之间引入知识协同变量,运用其5大过程机制强化知识异质性的正向影响,弱化其负面作用,促进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内劳动投入的知识互补性问题,可以构建具有两种劳动投入的收益模型,分析论证最优劳动资源配置与专业化经济之间的正向关系,互补性知识的积累程度、互补性知识的协调效率、互补性经济程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补性知识的协调效率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打造高协调效率的企业文化,采取交易费用低的管理方式,以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影响跨行政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分配及组合。从不同地位与不同交流形式两个角度梳理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分析了强政府推动型与弱政府扶持型协同创新机理,界定了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交流形式下的协同创新,针对跨行政区协同创新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构建出产品创新知识配置的概念格模型,以Chrome吧获取浏览器产品开发信息和知识配置过程为例,基于虚拟社区取得用户需求知识,并结合1996-2013年国内浏览器相关专利数据,建立了基于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知识的浏览器创新知识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对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影响,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系统模型,分析区块链技术特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Steemit区块链网络社区,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共享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构建全新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营造去信任化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协同创新伙伴异质性,推动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进程,提升知识共享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日趋强化且严格的产权与专利保护对协同创新异质主体知识共享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社会属性视角,从法律、创新、外部和商品4个方面对专利和产权保护下异质主体知识属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4种属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契约-章程-信任(contract-constitute-trust, CCT)”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治理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在共享高度、广度和深度3方面的正向作用,以期抑制知识外部属性和法律属性的不利影响,改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异质主体间的信任度和知识共享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创新价值溢出的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4.
整合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构建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协同性(互补性与平衡性两个维度)的影响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企业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正向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对独立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倒U型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企业知识整合能力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的正向影响,削弱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平衡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同时,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在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利益冲突的产生及其形式,并使用利益冲突曲线对其进行形象描述;通过分析与总结AIM联盟在协同知识创新利益协调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借鉴相关领域对协调机制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合理、可操作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的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企业孵化器的知识配置问题。首先,通过对孵化器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孵化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企业孵化的实质是知识配置,然后对该问题进行了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孵化器知识配置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算法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内涵,提出了知识势的新概念,运用模型对知识势加以阐述。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创新过程,从而注重对势的营造、利用和控制,实现知识创新循环。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智慧等诸多协同因素引发服务业提升与创新的时代,协同创新正日益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总结出KIBS创新活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其中内部影响要素包括技术、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外部影响要素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大学和科研机构,然后构建了KIBS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并分析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智能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在其自身创新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管理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对智能城市中知识管理任务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wiki-folksonomy的知识协同模式和面向智能城市的协同知识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知识治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动态复杂的创新环境下,知识治理与创新的关系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知识治理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知识转移和制度环境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均会对知识转移产生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在知识治理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即知识治理对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是通过知识转移实现的;制度环境正向调节知识转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即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