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结合一些能源技术创新的扩散,系统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作为扩散对象的技术创新本身;技术创新信息的传播途径;描述扩散速度和过程的重要参数--时间;技术创新扩散所处的社会系统,并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各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发掘社会资本促进技术创新扩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扩散是社会性过程。将社会资本概念应用于对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研究,将深化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发掘社会资本,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社会资本,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希望通过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创新扩散效果不佳会最终制约企业发展。针对技术创新扩散种子用户的选择问题,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技术创新级联扩散非线性模型,通过寻找客户网络中分散于不同社区的重要节点展开技术创新扩散,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扩散效果。对模拟网络和真实网络的仿真分析发现,该种子选择方法确实能够加快技术创新在整个网络的扩散速度,提升扩散效果,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创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侯在惠 《技术经济》2002,21(2):46-47
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由于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是依赖于它在潜在采用企业中扩散的速度与范围。因此,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初期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大量中小企业的集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技术的外部引进和内部扩散是其提升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首先,分析了集群内部企业网络特征及其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指出了阻碍新技术向集群内部扩散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集群内部的企业网络,对新技术向集群内部的扩散和新技术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扩散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提出了初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对产业转移与区域技术创新扩散的复杂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和采纳阈值模型等相关理论,以技术类型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仿真模型,并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产业转移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但在技术创新扩散深度上,受阈值机制的影响,二者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规律,且在不同的技术类型情况下,转移产业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对技术创新扩散深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特征。最后为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提炼其中重要反馈回路并对其极性进行分析。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流图,应用Vensim PLE软件对流图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结构灵敏度和参数灵敏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阶段扩散模型相对于传统的两阶段扩散模型,具有一定延迟特征,这种延迟特征降低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平均速率。此外,各参数对技术创新扩散结果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具有反直观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并为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扩散问题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扩散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于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机制的认识还不完善,尤其是在空间传播的具体环节上更是薄弱,这导致以应用为目的的控制、优化难以施行。以上这些问题还在激励着研究者继续努力,探求各种各样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Bass扩散模型修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技术创新扩散环境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就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轨迹的不稳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环境因素的影响入手,分别对基本的Bass模型和扩展的Bass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对新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服务创新系统状态取决于社会网络中知识主体之间的有效连接,服务创新关系优化表现为社会网络知识链结点之间,知识服务关系和创新过程的协同。通过分析基于社会网络拓扑结构的服务创新关系结构特征,从不同维度的结构关系研究其对创新性知识扩散过程产生影响,解析知识扩散过程和创新价值实现的效率。通过构建基于社会网络的SIR知识扩散模型,进一步对基于服务创新关系的知识扩散过程进行数量界定,提出了优化知识扩散效果、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技术多样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但现有研究对于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存在争议。对此,区分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异质性影响,并检验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8—2017年中国研发密集型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关技术多样性能够积极影响创新扩散;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向调节不相关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结论丰富了创新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可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源于欧盟的创新驿站是一种将有技术需求和能提供技术的机构集中在一起,帮助它们找到创新解决方案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组织,是一个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信息的集散中心。创新驿站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以网络、会议和其它多种形式的辅助媒介,向技术信息需求量最大的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成果推介。  相似文献   

13.
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对创新扩散绩效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基于原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网络仿真模型,模拟不同网络结构的创新扩散过程,依据确定的创新扩散绩效测量指标,分析了创新扩散网络结构参数与创新扩散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创新扩散网络中,个体创新信息采纳概率是影响创新扩散速度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创新扩散网络密度越大,创新扩散规模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初始创新者数量多可以加快创新传播速度,但不能扩大创新扩散规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创新网络结构不断演化。为防止网络早衰和瓦解等现象出现,需要对网络进行有效治理。基于演化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网络演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演化拐点,提出矛盾驱动下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并指出风险点应采取进入主导的进退机制,控制点应采取适度进入的进退机制,再生点应采取进退联动的进退机制。通过仿真发现,引入进退机制可以增加网络合作伙伴数量,扩大网络规模,提升网络稳定性和创新绩效,但网络信息传输率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它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金融部门的发展以及企业技术革新等方面来刺激宏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然而,本文尝试从中微观角度出发,以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构建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但是,有关二者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态学小生境理论分析新兴技术演化和产业技术创新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焦点。基于网络视角,通过引入期望机制、力量机制和知识机制3个指标维度,将技术创新小生境划分为缺失期、萌发期、胚胎期、原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6个演化阶段。选取我国内地27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在确定各地区技术创新小生境演化阶段的同时,归纳出3种技术创新小生境模式,分别为关键技术主导型、科技孵化支撑型和集成创新驱动型。通过进一步对核心技术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主导、竞争、共生构成了核心技术演化态势。最后,提出了完善自我保护机制、构建协同共生模式和优化创新生存因子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小世界网络中,采用节点具有记忆功能的创新扩散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的创新扩散方式——集中式扩散和分散式扩散在小世界网络中创新扩散效果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在小世界网络中采用分散式扩散要比采用集中式扩散的效果好,具体体现在扩散的时间短、范围广,而且在创新抵触型网络中能更有效地进行扩散。同时更进一步发现,通过增加节点的"创新感知"能有效地改进节点在网络中的扩散效果,大大减少节点在扩散前期所花费的时间,使节点避免出现"Lock-in"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技术创新主体构成、主体不同研究性质及对应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的三大技术创新主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梳理。基于中国1986-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企业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成效较好,其次是高校,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企业和高校小得多。结合中国不同技术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产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为不同技术创新主体协同实现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职务科技成果权益归属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科技成果的权利性质、权利归属和管理权限划分,是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的前提和关键所在。目前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很多地区在地方性法规中对其进行了规定。总结了我国各地法规对于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的规定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的优劣势。研究发现:目前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在地方立法中的规定包括原则性规定、奖励一定比例权属份额、分类规定权属、赋予全部或部分权利、单位弃权后科研人员优先取得等5种模式,不同模式各有优劣;即便是同一种模式,在不同地区立法中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对于各地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改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