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企业并购中的管理者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骏 《当代财经》1999,(10):47-50
  相似文献   

2.
杨黎黎 《时代经贸》2012,(12):10-10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实证成果,但所得结论尚存在分歧。本文从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两方面着手,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实证成果,但所得结论尚存在分歧.本文从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两方面着手,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对并购绩效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先将并购的理论与实证结合起来,研究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以2005-2008年为长期并购绩效时期,发现并购后股东财富在短期内得到增加,而长期内得不到保证,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3类所有制企业R&D背景的实证调查,研究了内在动机、管理者情绪智力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的调节效应,对比了3类企业内不同评价主体对研究变量的评价结果,探讨了3类企业R&D背景下员工创造力各维度在内在动机与管理者情绪智力不同水平下的表现。结果表明: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均能正向调节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与民企和外企不同,国企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民企R&D背景的员工创造力受内在动机影响较大;外企R&D背景的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其它两类企业。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并购是资本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而并购动机对并购又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深化行为公司金融在我国研究的意义,进而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研究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导致股票误定价,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并购绩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许多学者采用市场研究方法和财务指标方法来研究并购前后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股价的变化,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并购重组能为目标公司股东带来丰厚的收益。Sehwert(1996)研究了1975-1991年间1814个并购事件,发现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为35%。但是,麦肯锡曾对英、美两国1972-1983年间116项并购案例做过统计,其中23%的企业获得了效益,61%的企业并购失败,16%的企业成败未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有关管理者薪酬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管理者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通过不同手段来扩大自身利益。建议上市公司分散股权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和内部制衡机制,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绩效,维护股东权益。  相似文献   

9.
王辉 《现代财经》2006,26(5):34-36
股权分置对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影响不同。在股权分置条件下,上市公司的并购存在获得制度融资期权的动机。为此,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变化规律应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章丽群  刘彬 《经济纵横》2012,(11):52-55
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财富绩效的研究表明,跨国并购的财富绩效并不明显。因此,需要从政府和企业层面出发,重视影响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财富绩效的各种因素,借鉴国际经验,实现财富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年~2002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长期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公告后18个月内收购公司股东遭受了持续的损失。进一步的横截面回归分析指出,对于长期股东财富,目标公司账面市值比和高技术产业的收购公司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邢天才  贺铟璇 《生产力研究》2011,(5):103-104,160
文章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1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研究法和分组频数检验的方法,考察了收购公司的长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活动并不能为收购公司带来长期绩效的提高;对于现金支付方式而言,非现金支付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同属管辖的并购中,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并购相对规模较小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公司并购的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更容易导致发生公司并购.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在一段时期内进行多次并购的现象称为系列并购。现实中多数企业都不只进行过一次并购,并且进行系列并购的企业越来越多。而理论界对企业系列并购现象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样本实证研究企业系列并购绩效,并运用一些理论假说解释实证结果的成因。文章在广泛阅读和分析企业系列并购绩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系列并购的含义进行论述,进而对企业系列并购绩效相关理论假说及企业系列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7.
王怀明  刘晔 《经济论坛》2007,(2):116-118
国内学者对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由于我国在2002年以前发生的并购事件较少,很多研究是以几年内发生并购事件的公司作为样本,因每一年的外部环境不同,使得数据可比性不强。此外,“并购”在我国不是一个界定清楚的概念,它与国外研究中所通用的“Merger&Acquisition”还有一定的差别,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上市审批制度的特殊性,我们的“并购”是一个包含了兼并、收购、托管、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借壳、买壳等行为的模糊概念。目前的研究多数将企业重组的不同类型包括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重组后的绩效,显然结论过于笼统,而对公司经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股权转让中导致了公司控制权变化的并购活动(即狭义的并购)缺乏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2年度沪、深A股市场发生扩张式并购的13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2001—2004为时间跨度,采用会计研究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管理者代理动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并购绩效在并购当年有所下降,但随后即发生显著改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管理能力及国有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进行跨行业并购将为企业的经营绩效带来负面影响。高管持股比例、管理层薪酬等激励因素对于并购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自由现金流量假设则未能得到实证结果的有力支持,企业在考虑是否并购时,现金流状况并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3类所有制企业RD背景的实证调查,研究了内在动机、管理者情绪智力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的调节效应,对比了3类企业内不同评价主体对研究变量的评价结果,探讨了3类企业RD背景下员工创造力各维度在内在动机与管理者情绪智力不同水平下的表现。结果表明: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均能正向调节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与民企和外企不同,国企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民企RD背景的员工创造力受内在动机影响较大;外企RD背景的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其它两类企业。  相似文献   

20.
管理者收购盈余管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国 《经济经纬》2004,98(2):70-73
在对国外管理者收购盈余管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在已发生的三例管理者收购案例,提出我国管理者收购盈余管理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包括待检验的的各项假设和管理者收购盈余管理引伸的企业定价、信息披露、管理者收购后企业运行效率的检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